孫曉光
摘要: 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努力 培養具有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的人才。然而在教學實際中,大多數教師都沒有深刻地意識到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重要性,他們多數認為自己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能夠獲得好成績。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來傳授英語語言文化知識,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成為職業學校英語教學中倍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關鍵詞: 職業學校 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 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c)0000-00
1培養跨文化意識的必要性
跨文化交際是指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即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那些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不同的語言環境會產生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我們在交際過程中就要尊重對方的語言習慣,避免造成誤解。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注重講授語言的知識結構,過分強調語法的重要性, 不利于培養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尤其是交際能力的培養。中職英語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增強語言的實用性。在課堂上,學生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的建構固然是重要的,然而給他們提供與課本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更為重要。這樣就能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母英之間的文化差異,增強跨文化意識。
2課堂教學個案分析
目前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職業學校規劃教材《英語基本版》被許多職業學校所用。該教材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和應用能力,讓我們來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課文為例,分析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多媒體等資源來理解文化差異,進一步分析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困難和理解差異。探討如何合理地安排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培養跨文化意識。
例如,《英語基本版》第四冊第六單元《食品》這一課。教師可以先以中國食物為例,用課件演示我們國家種類繁多的傳統美食,并且介紹食物的特色。我們的飲食習慣通常是一日三餐,常吃蔬菜、米飯。餃子、粽子、元宵等是我們的傳統美食。由于文化的差異,英國食品與我們是不同的。英國食品以牛肉、羊肉、羔羊肉、豬肉、禽類、黃油、乳酪等最為普遍。英國人通常一日四餐。早餐常吃面包、蛋類、牛奶或咖啡。午餐一般有湯、色拉、主菜及餐后甜點。下午四、五點鐘有茶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下午茶。晚餐是正餐,一般在晚上七、八點鐘進行,食物同午餐基本相同。了解到這些文化背景后,教師再邊講解課文,邊把中西方美食進行對比,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很容易被提起,課文講解也變得很輕松,易懂。
又如,《英語基本版》第四冊第五單元《English Speaker》是一篇探討文化差異和跨文化交流的文章。課堂教學的導入部分可以通過多媒體畫面展示英語國家的主要標志性建筑,如悉尼歌劇院,英國大本鐘等,然后讓學生回答所對應的國家。看到漂亮經典的建筑,學生熱情高漲,充滿激情。課堂隨之活力四射。教師通過畫面和文字,配合課文講解,不但生動、形象,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英語國家歷史文化的了解。
再如,在講解第二冊第七單元《感恩節》的時候,教師先通過資料讓學生了解到感恩節是美國的重要節日,僅次于圣誕節。 1603年,英國人在佛吉尼亞的詹姆士城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點,開始了建立北美殖民地的進程。1621年,這些英國殖民者在當地印地安人的幫助下,通過努力奮斗取得了大豐收,為了感謝上帝,他們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以后,這一習俗便在美國延續下來,并固定在每年的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這一天,一家人歡聚在一起,舉行盛大的感恩節派對,享受著燒火雞和南瓜餅等美食。在了解這些文化背景后,課文講解就容易得多,學生先分組談論西方的主要節日,教師做出評價。最后再通過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己查找有關西方主要節日及來源。可見,文化背景知識介紹可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有所改善。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應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有趣的課堂活動和合理的教學設計是課堂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在學習《英語基本版》第一冊第九單元《成功》時,教師通過課件上傳了各行各業成功人士的圖片,如比爾蓋茨、愛因斯坦、劉翔等, 然后讓學生簡單講述其背后的故事, 學生在課堂上表現非常積極、活躍,收到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學生的表現欲望受到了極大的鼓勵,也促進了學習者之間的合作。同時運用資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樣要比教師自己單純講述介紹要好得多。課后作業是讓學生思考什么是成功,并介紹自己最成功的事。學生把自己和偉人對比后,覺得自己的那點業績并不算什么。因此獨特的教學設計對課文的講解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教書不忘育人,對學生也進行了一次深刻的德育教育。
3培養跨文化意識的具體教學方法的探索
近年來, 各種多媒體英語資源的出現, 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英美文化,教師授課時可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適當增加文化交際材料。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利用好網絡資源,了解更多的語言背景知識。
課堂活動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主要途徑,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創造出具有英語文化特色的交際情景, 組織學生在這種特定的語言情景中開展語言交際活動。進行諸如打招呼、介紹、祝賀、告別、致謝、道歉、約會、購物等特定的情景語言練習。 還可組織學生進行role - play(角色扮演) 、group - discussion (小組討論) 、pair- work (結對練習) 、short - play (短劇)等課堂活動, 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具有英語文化氛圍的教學活動中來。師生互相配合,提高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認識。加強對英語的交際性與應用性的學習。
職業學校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這些應該體現在英語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由于各民族,各地區的生態環境不同,文化積累和傳承的不同以及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等的不同,各民族的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差異。在日常交際中,如果忽視了這些文化差異,就難免會產生誤解、沖突或更為嚴重的后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 要注意分析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進行文化對比, 幫助學生排除英語學習中的文化障礙, 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
參考文獻
[1] 郭麗華,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0, (4):87-89
[2] 胡文仲,論跨文化交際的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院2005,(5):323-327
[3] 代禮勝,論外語專業學生多元文化認知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J]; 四川外語學報,2009(5):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