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國對外貿易高速發展,帶動了國際貨運代理行業迅速發展。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是我國國際貨代業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從中小型貨運代理企業的發展策略為切入點,探討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繼而提出相應對策,為其向著高水平、高效率的現代化物流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國際貨運;發展策略
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可以作為代理人,也可以作為獨立經營人從事國際貨運代理業務。隨著國際貿易和現代運輸方式的發展,國際貨運代理已滲透到國際貿易的每一個領域,是國際貿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既是國際貨物運輸的設計師和組織者,也被稱作國際貿易的橋梁。有調查表明,國際貿易貨物總量約80%是由國際貨代企業進行操作和實現進出口運輸要求。
2005年,國內貨代行業對外資全面開放,由此在貨代行業里出現了國有、中外合資、外商獨資及民營等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存的局面。近年來,我國的貨運代理市場已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跨部門的新興行業。大量的中小型國際貨代公司和少數大型國際貨代公司共同為進出口企業服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型國際貨代公司在謀求發展的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一、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業務網絡布局不健全
大型國際貨代企業通常都建有完善的業務網絡,擁有自己專門的集裝箱車隊,經營海運、陸運、空運進出口貨物的國際運輸代理業務,包括攬貨,訂艙,中轉,集裝箱拼裝拆箱,貨運分撥,運雜費結算,報關,報檢,保險,運輸咨詢服務等。它們在貨主、船東和其他運載工具經營人、儲運公司、碼頭之間活動,并與海關及其他貨物進出口監管部門保持著一定的聯系。而中小貨代企業在業務網絡布局方面實力較弱,多數只著重布局于某一口岸城市,網絡也僅限于輻射鄰近地區,建設海外網絡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量的FOB貨源因此流失。
2.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專業人才缺乏
人力要素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國際貨代行業中客戶咨詢、訂艙、報關報檢、轉運、費用結清等作業程序繁瑣且專業性較強, 這就要求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員工必須全面掌握國際貨運的專業知識。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人力資源體系尚不成熟,公司的招聘、培訓、薪酬、晉升體制對優秀專業人才缺乏吸引力度,在用人、留人機制上過多依賴于短期的物質激勵,缺乏持續性的員工激勵機制。員工缺乏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往往把公司的發展與員工自身發展分離開來,缺乏歸屬感和忠誠度,行業人員流動性較強。外資貨代企業的人才爭奪更加加劇了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人才流失。這些直接導致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專業人才缺乏,嚴重影響其在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競爭力。
3.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經營方式不合理
首先,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服務層次較低。我國多數中小型貨運代理企業業務范圍只提供訂艙、報關、轉運等簡單服務環節,不具備獨立提供增值服務的能力,對需要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客戶缺乏吸引力;其次,營利方式單一化。隨著信息透明化,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傳統的掙差價、吃傭金的盈利模式會受到很大沖擊;最后,一些中小型貨代企業經營缺乏誠信。如低報海運費來招攬客戶,但提高目的港收費來賺取高額利潤。如此對企業信譽度損害嚴重,甚至影響中小型貨代行業的聲譽。
4.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信息化服務缺乏
大型國際貨代企業在信息管理、電子數據交換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方面已形成成熟的信息網絡,可以利用電子商務實現內部資源網絡化,使社會資源、全球資源得到調整和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的綜合效益。如提供貨物在互聯網上的追蹤功能、提單打印、訂艙、支付運費、庫存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增值服務。而中小型貨代企業由于實力弱、規模小的原因,一般不具備單獨構建完善信息管理系統的能力。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發展信息化。
二、解決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發展相關問題的策略
1.企業應著眼于專業化、特色化經營
多數中小型貨代公司,實力弱,規模小。它們缺乏運載工具和貨場等基礎設施硬件支持,也缺乏開發海外市場的能力,因此準確選擇目標市場,著眼于專業化、特色化經營是必然選擇。例如危險品貨代、特色航線貨代、多式聯運貨代等。如此,數量眾多的中小貨代企業才能在特定細分市場(如危險品報關)、特定地域等方面擁有競爭優勢。
2.企業應加大人才引進力度
這需要企業一方面通過引入先進的內部管理機制,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為現有的專業人才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應當積極拓展人才引進渠道。企業應逐漸建立較為完善的人力資源部門,在招聘、培訓、晉升、激勵機制方面有持續、合理的措施。尤其應從招聘入手,重視注重錄用員工的價值觀念、職業興趣、綜合素質、潛能、道德責任感等因素與公司的文化價值觀,企業發展需要相互契合。此外,企業可以與全國尤其是本地大中專院校建立聯系,與院校建立長效的畢業生實習和招聘機制,企業通過出資獎勵相關專業優秀學生,贊助學校相關賽事等擴大知名度,宣傳企業文化,其目的是招攬人才,壯大企業的人才隊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3.完善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經營方式
首先,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與國內物流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利用其有效的物流設施和物流網絡,共同提供更高層次的物流服務,實現共同發展、共享未來;其次,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可以向物流經營者轉型,尤其向第三方物流轉型,為貨主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與貨主建立雙贏關系,共享信息,共擔風險,共同獲利。最后,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并健全貨運代理行業發展方面的政策和法規,以改善和管理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經營秩序。如整改非法貨運代理,為中小型貨運代理企業提供融資政策方面的支持等。貨代行業協會也應發揮其指導作用,如建立中小型貨代行業誠信度體系和針對不誠信企業的預警體系。
4.企業應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應用
國內外大型物流公司憑借EDI、ERP等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提高了倉庫管理、裝卸運輸、訂單處理等物流環節的自動化水平和能力。而受制于規模小,實力弱,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明顯偏低,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可以以簽訂合約的方式與他們建立戰略聯盟,利用它們的網絡技術推進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以網絡為平臺,廣攬貨源,為客戶提供高附加值的國際化物流服務。此外,對于有信息化建立實力的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需盡快建立起信息化網絡,提高自身網絡化、信息化水平,使企業信息化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從而提高自身綜合實力。
三、結束語
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為眾多的國內外客戶提供物流服務,因其靈活性、專業性,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有立足之地。在市場定位問題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準確選擇目標市場,應著眼于專業化、特色化經營,開發多層次的個性化物流服務,完善物流網絡,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強信息化建設和應用,以此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整個物流服務體系中捕捉業務機會和發展業務能力,從而達到企業自身的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王美英.后危機時代寧波國際貨代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貿,2012(10).
[2]于汝民.中國經濟發展與沿海港口散貨運輸[J].港口經濟,2005(01).
[3]楊軍.國際貨代物流企業的轉型[J].上海企業,2013(01).
[4]孫偉.我國中小型國際貨運代理企業的競爭策略研究[J].國際商貿,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