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杜小雷
【摘要】基于實地調研,了解地方工科院校大學生目前的英語學習認知與實踐狀況,文章系統地分析、探討其在語言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個性化需求,對于研究合理高效的大學英語學習方式,進一步優化語言環境以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英語學習 工科院校大學生 認知 實踐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國之間的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正在由“本土型國家”向“國際型國家”轉變,新的形勢逐漸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國大學英語學習仍主要依賴教師“滿堂灌”這一傳統模式,缺少促進學習者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開放性語言環境,導致學習者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理論與實際的聯系不夠緊密等。
鑒于這種狀況,在夯實理論基礎和相關文獻查新、借鑒的基礎上,課題組以沈陽化工大學為主要調研地點,采取了以問卷調查為主、訪談為輔的方式,在校園多處發放調查問卷并回收有效問卷130份。在對不同水平、不同專業的大學生調查對象進行數據采集后,課題組成員對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認知與實踐現狀進行了詳細分析,旨在研究相應對策,優化語言環境,引導學習者在與環境、同伴等互動中學習語言,以提高地方工科院校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一、大學生英語學習認知與實踐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1.大學生對自身英語水平和英語重要性的看法
在該項調查中,74.62%的大學生對自身的英語水平持不滿意態度,同時,分別有40.77%、56,92%的受訪者認為英語重要和非常重要,總比例高達97.69%。在日常生活中英語的重要性及其廣泛應用由此可見一斑。一方面,具備良好語言基礎的人反應更靈敏,溝通更快捷,給人印象更深刻;另一方面,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掌握流利的英語更有優勢,不但有助于學習者對國外文獻資料的查閱,而且對其在相關專業領域取得重大建樹有所裨益,更容易獲得事業成功的機會。不難看出,受訪的大學生對自己英語水平有著較客觀的認知,對自身英語水平不滿意的同時又具有較高的期望值。
2.大學生每天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長
根據調查,38.46%的大學生每天在英語方面的學習投入時長不足半小時,僅有10.77%的受訪者表示超過一個小時。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日均英語學習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多限于有限的課堂學習、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等。由于缺少自然、真實、和諧的語言環境,造成學習者對語言輸入量的攝取嚴重不足,同時缺乏自主性的課外知識與能力的拓展訓練,這也是其水平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
3.英語學習成績不好的制約因素及對本學院畢業生的評價
在談及導致英語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時,24.81%的受訪學生認為語言課外實踐太少,27.52%的人認為當今的學習模式下缺少共同交流的平臺;并且在受訪的大學生心中,分別有30.69%、21.03%的人認為本學院畢業生實踐能力不強、自主學習能力弱。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英語課外實踐活動的參與度對其英語水平的提升和后續發展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目前大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缺乏有效的平臺支撐和多維度交流,也是導致大學生學習自覺性難以為繼的一個主要因素。
4.大學生對于語言實踐活動的態度
從統計數據來看,認為英語學習應側重實踐能力培養的大學生高達87.69%,大多數學生對于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持喜歡態度,且喜歡和非常喜歡英語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生比例超過一半;但是,能夠經常性且主動參與的學生僅有6.92%。結合問卷調查和訪談可知,大部分大學生雖然愿意參加課外實踐活動,但受自身水平及能力、課業繁重和學時的影響,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持久性不夠,且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有待提高。
5.大學期間希望得到的收獲
調研結果顯示,每個人都期望在大學學習期間能夠有所收獲,渴望能夠提升個人表達及組織管理能力的大學生所占比例居前,占43.08%,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分別占23.08%和9.23%。這表明大學生們的學習需求呈現個性化、多樣化趨勢,不再滿足于對課程的學習和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注重能力的提升與拓展,以適應社會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二、問題分析與思考
課題組經過深入地調研,對所收集的一系列數據進行統計和分類匯總,針對發現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思考:
1.多數大學生能夠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但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卻不高
首先,當今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仍主要遵循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模式,這種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模式過于單調、枯燥,造成大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使其難以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受企業對英語測試等級硬性要求的影響,多數大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動機和目標轉移到了考取英語四、六級證書上,相應的學習模式停留在上課、做題、應付考試上,很多學生仍難以切實地掌握聽、說、讀、寫、譯這五項英語基本技能。再次,受目前大學生培養計劃的影響,傳統模式下的大學生自覺投入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遠遠達不到有效訓練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需求。
2.大學生們對課外實踐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實踐能力不強,其提升自身能力的愿望強烈
在受訪的大學生中,喜歡和非常喜歡英語課外實踐活動的大學生所占比例達56.15%,并且87.69%的受訪者認為英語學習應側重實踐能力;超過半數的大學生將英語成績不佳的原因歸結于自制力不強及課外實踐太少;多數受訪者對本學院畢業生實踐能力的整體評價不高,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從整體來說,大學生們對課外實踐活動持積極、肯定的態度,也認識到實踐活動對他們知識水平及能力培養的影響。此外,大學生們表達了對提高自身多種能力的愿望,其中注重提高個人表達能力及組織管理能力的受訪者比例接近一半,而這些能力均可以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得到拓展并不斷地提升。
3.在當今的學習模式下英語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遠遠達不到訓練能力的要求
相關數據表明,目前地方工科院校英語課外活動的開展沒有常態化、經常化,沒有充分調動并培養大學生課外活動策劃、指導、組織與管理能力,致使他們在大學期間缺乏足夠的課外實踐和能力拓展,導致其在畢業后多項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由此可見,傳統的大學英語學習模式已不適合當今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和對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需求,地方工科院校應適當改變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在英語學習方面應切實調動并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其自覺、自發地組織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和鞏固自己的英語水平,鍛煉思維能力,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還可以培養、鍛煉同學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以達到相關企業對畢業生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
三、結語
地方工科院校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新形勢下抓住機遇,發揮國際合作辦學優勢,創設跨文化交流平臺,營造國際化語言環境的濃厚氛圍;在英語教學中引入CDIO先進理念,強調“做中學”,即以項目為依托,以任務為驅動,以行動為導向,使學習者從一開始就參與到教學過程的設計、實施和評價之中,促進學習者自主、合作學習,著重培養學習者的語言應用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適時地開展高水平、有特色、生活化的英語課外實踐活動,彌補英語課堂教學的某些局限性,使課內外相輔相成,優化整個教學過程;同時采取可行性策略,為學習者營造積極、和諧的學習氣氛和語言實踐環境,提高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鼓勵其在實踐中真正達到對英語的活學活用,最終提高其英語綜合應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