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桃+肖文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綜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對紅色體育的概念、意義進行解讀,并對江西紅色體育與中學體育結合發展可行性進行分析,最終實現雙贏效果。
關鍵詞:紅色體育;中學體育;結合分析
前 ?言:“Red City ,Green Game”是在南昌舉辦的第七屆城市運動會的主題,也充分展示了作為中國紅色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的江西擁有獨天德厚的紅色資源。
紅色文化融入到運動中是革命戰爭年代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學校也是發展紅色體育重要的根據地。因此,在和平時期將紅色體育與中學體育結合發展,不僅紅色體育通過在學校的發展,可以讓中學生銘記那段浴血奮戰的紅色歷史,傳承紅色文化理念,發揚紅色民族精神;而且紅色體育可以豐富和拓展江西中學體育項目,豐富學生們的娛樂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推動中學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因此,紅色體育與中學體育的互動發展,能有效的實現雙贏效果。
一、紅色體育與中學體育結合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中學體育是社會全民健身發展運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中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階段,國家對中學體育也是高度重視,在國家相繼推出《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全民健身條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都有明確對中學體育做出明確的規定,并且加大對此的投入。現在中學的體育設施比較完善,一般都有標準的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為能有效傳承和促進紅色體育文化的發展提高很好的物質基礎;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偉大進程中,把紅色文化融入中學體育運動,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有效的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增強中學生民族精神。
(一)紅色體育的概念。目前,體育史學界,對1921 年至1949 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區,所開展的體育活動,稱謂有多種: 赤色體育、紅色體育、中國革命體育和新民主主義體育等. 紅色體育稱謂,最早出現于中央蘇區時期,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領導人講話和文件,以及《青年實話》、《紅色中華》等刊物上,業已出現紅色體育和赤色體育的稱謂。 成都體育學院教授梁光桂,在1988 年第三期《成都體育學院學報》上,撰文“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特點看紅色體育”,明確提出“紅色體育”稱謂。 其中黨挺,虞重干在《近60 年我國紅色體育研究評析》一文中將在“五四”運動開始至新中國成立( 1919 - 1949 年) 的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以勞苦大眾為主體的、新式的人民大眾體育活動,統稱為紅色體育,其中應包括安源的紅色體育、井岡山紅色體育、瑞金蘇區紅色體育、長征中的體育、延安紅色體育、革命軍隊紅色體育史[1]。 史進,劉曉莉等在《紅色體育研究》一文中定義紅色體育就是1921 年至1949 年期間,發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解放區范圍內的體育事件[2]。
(二)紅色體育的意義。在社會體育呈多樣化蓬勃發展的今天,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體育運動中,以游戲方式呈現中國特定歷史時期軍民的革命戰斗生活,寓教于樂,具有開創性和示范的意義,也是一種規范的全民健身運動。
(三)紅色體育在中學體育發展的可行性。(1)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為紅色體育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隨著國家對教育加大投入,對國民實施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國民的文化素質,也大大增加了文化人的數量。因此,能為紅色體育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2)為紅色體育發展提供完備優厚的師資。隨著學校領導對學生身體素質發展高度重視,中學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科研能力越來越強,有能力對中學體育運動項目進行開發和拓展,有效的把紅色體育結合到中學體育中,從而為促進紅色體育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3)有較好開展紅色體育的資源。目前,中學一般都有標準的運動場地,運動器材也比較齊全,為開展紅色體育項目提供很好的體育資源。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中學生對全面發展的要求更高,對體育鍛煉也越來越重視,為紅色體育的開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四)紅色體育對中學體育的發展。(1)紅色體育項目易于運作和組織。紅色體育很多項目都發展于人們生活,可以自己動手制作,比賽規則、參賽人數等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制定,靈活多樣、因地制宜。即使農村中學的體育條件設施比較簡單,也可以很好的開展紅色體育,大大提高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2)紅色體育項目特色鮮明、趣味性強。紅色體育項目提出趣味性、教育性和競技性相結合。因此,在項目設置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方便易行、有趣新穎地開展,大大提高了中學生的廣泛的參與和趣味性,易于中學心身健康發展。(3)紅色體育可以豐富中學生的課余體育項目。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很多西方的運動項目大量涌入中國,讓中學的體育項目發展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很多項目往往競技性要求比較高,對場地要求比較高,器械和裝備經濟投入更大,而且很多不安全因素有所提高。比如網球,需要有專業的場地,球拍的價格也不菲,而且對中學階段的危險性也比較大,因此發展存在一定的困難,不利于有效發展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培養。紅色體育是將革命戰爭時期涌現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作為紅色文化元素,融入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之中,并通過體育活動形式展現出來,具有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群眾性體育運動. 例如,紅軍的扁擔由“朱德的扁擔”的故事改編而來的; 英雄炸敵堡取材于董存瑞的故事等,這些活動項目都取之于英雄事跡和革命生活,其項目簡單易于組織,項目對場地要求不高,場地可大可小,可在室內也可在室外,活動所需的器材簡單,成本低廉,取材容易,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動手制作,這種既經濟又簡便的紅色體育項目對體育經費較緊張的學校來說是很好的選擇,可以減輕學校的經濟負擔. 活動項目可以根據參與人數及參與人群的特點改變,可以視場地器材情況和參與人數靈活掌握,適合于在學校體育中開展。(4)紅色體育能促使中學生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樂于奉獻”精神。紅色體育文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可或缺的精神動力,中國共產黨人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中,創造了星火燎原,樂于奉獻的“井岡山精神”;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實事求是、開拓精神的“延安精神”。依托紅色體育項目蘊含革命時期的信念、精神、歷史文化并模擬體驗當年的情景,吸引和感染更多地中學生參與,更有益于中學生接收紅色精神的熏陶,促進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一個有著重要的指引意義。(5)紅色體育能打造中學團隊精神。紅色體育項目“紅色扁擔”“紅嫂救傷員”“英雄炸碉堡”“手榴彈比武”等,充分在線革命時期先輩們團結奮斗、不屈不饒的優良傳統。使中學生在參與這些紅色體育項目的過程中,大大增強他們的教育效果,并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優良傳統。
二、結論
濃郁、深遠的紅色文化是紅色體育項目的靈魂;革命老區賦予了紅色體育項目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新型鮮明的特點賦予了紅色體育項目更持久的生命活力。如能將江西紅色體育項目與中學體育項目結合發展,即能豐富學生體育項目,又能讓中學生能接受革命精神熏陶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對發展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傳承紅色文化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最終實現紅色體育和中學體育雙贏發展。
參考文獻:
[1] 田雨普.新中國60年體育發展戰略重點轉移的回眸與思索[J].體育科學.
[2] 史進,劉曉麗.紅色體育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