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君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公共課教學部,浙江 寧波 315012)
?
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與發展研究
崔世君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公共課教學部,浙江 寧波 315012)
摘要: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是提升區域體育旅游發展的前提條件,是實現旅游資源市場價值和綜合效益最大化的過程。在充分掌握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特點和布局的基礎上,對寧波市實施體育旅游資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科學的認證,提出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基本構想,并從體育旅游空間結構、旅游產品、基礎設施和政府調控機制層面提出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長遠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體育旅游;旅游資源;資源整合;發展研究
目前,作為現代社會一種新興休閑消費方式,體育旅游以其集參與性與觀賞性、娛樂性與健身性、專業性與高品位性、教育性與互動性于一體的休閑特征備受人們青睞,隨之而來的是各地一涌而上開發體育旅游資源的熱潮。但許多地方由于盲目或過分、過量地開發體育旅游資源,缺乏對整個旅游資源的整合,以致造成許多景區景觀粗糙化、產品單一性、投資重復化等現象,嚴重地影響了體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也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很大的資源浪費和財政透支。因此,以科學、合理的體育旅游資源評價理論對體育旅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有助于推進體育旅游業的發展,促進體育旅游市場科學、高效、健康、和諧地可持續發展。
1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現狀與分析
寧波位于長江三角洲南翼、我國黃金旅游海岸線中軸,旅游產業擴展性非常好。寧波是浙東交通樞紐,陸、海、空、水立體交通發展迅速,櫟社機場開通了50條與香港、澳門、臺灣、新加坡、韓國、泰國、菲律賓等地區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之間的航線。尤其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開通,與上海國際大都市形成2h交通圈的同城效應,也與杭州、南京、蘇州等其它長江三角洲地區旅游城市加強了橫向聯系,確立了長江三角洲旅游主要城市的地位。近兩年隨著高鐵的開通,加快了與內地的經濟往來和旅游資源的共享。海路方面,尤以“東方大港”之稱的北侖港稱譽國內外,特別是隨著寧波—舟山跨海大橋和象山港跨海大橋的分別建成,為寧波挖掘海洋旅游資源、發展海洋旅游產業開拓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自然地理環境是體育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依托,為體育旅游資源的整合提供了基礎的物質條件和支持。寧波現已擁有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 ),1個國家森林公園(天童森林公園) ,1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東錢湖),1個國家5A級景區(奉化溪口風景區和滕頭村風景區),18個國家4A級景區,22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體育旅游場地的資源而言,寧波擁有眾多大型的體育場地(館)、水上運動基地、四明山森林公園、啟新高爾夫俱樂部、鄞州區國際網球中心、北侖鳳凰山樂園等。就可供體育休閑旅游的自然資源而言,寧波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這里的山谷(如浙東大峽谷)、溫泉(如寧海溫泉、二靈山溫泉)、河流(如奉化江、姚江、甬江等)、瀑布(如千丈巖、五龍潭)、海島(如梅山島、大榭島等)、沙灘(如寧波象山的黃金海岸等)、森林(如四明山、福壽山等)等極具觀光休閑價值。松蘭山國家帆船、帆板基點、寧海“徐霞客開游節”古道徒步線路、鄞州東錢湖自行車道、江北山地馬拉松賽道,為眾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以“書藏古今”天一閣、河姆渡古跡采風、鎮海招寶山海防歷史遺跡和“三江六岸”人文景觀,豐富了寧波市自然資源。因此動靜結合的自然景觀、閑情逸致的景觀為寧波市進行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提供了優越的外部環境。
寧波市體育競賽表演業和體育中介業已初具規模。寧波體育競賽表演市場形成已有20年時間,繼八一雙鹿男子籃球俱樂部落戶寧波之后,中國女排、男籃、男女乒乓球隊、拳擊隊、跆拳道隊、舉重隊等十多支國字號運動隊先后把訓練基地放在寧波,這給寧波帶來精彩體育比賽的同時,也讓寧波人在家門口感受到了高層次的賽事文化。連續引進的國際與國內系列重大賽事,如東錢湖旅游度假區舉辦的國際龍舟邀請賽、中美籃球明星對抗賽、“象山國際海釣節”、寧海“中國開游節”戶外系列活動、ITF國際女子網球挑戰賽。諸多體育競賽表演項目已成為“活力寧波”的一張絢麗而響亮的城市名片,還極大地豐富了寧波市體育休閑旅游資源,更為寧波市居民的群眾性體育活動注入了新的動力。
盡管近年來,寧波市體育旅游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率較高。但是,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很多體育旅游資源相對比較分散且重復建設現象比較嚴重,體育旅游產業的帶動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見表1),主要表現在:
1.1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深度還不夠,產品規模小、等級低
寧波市參與型和觀賞型體育旅游資源較多,除了個別景區(點)達到一定規模以外,大部分參與型和觀賞型體育旅游資源利用情況呈現開發深度不夠、景區(點)規模小而零散、活動內容單調、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市場吸引力低、體育旅游資源整合度不高、缺乏據點式體育旅游資源等缺點。如寧波現有漂流點多達幾十個,分布6個縣市區,且各個漂流點大都規模小、技術含量低,難以形成拳頭產品。同時體育旅游資源在開發和經營中缺少品牌意識,缺乏能在旅游市場中形成特色的拳頭產品,因此無法形成良好的體育旅游產業鏈。
1.2各景區協作開發意識淡薄,地域資源組合差,低層次競爭激烈
盡管寧波市經濟發展水平較為發達,地理區位優勢明顯,體育旅游資源豐富。但缺乏區域統一規劃,各景區協作開發意識淡薄,地域資源組合差造成了體育旅游產品的季節性供需矛盾大。另外,由于各地方政府的經濟和政治的雙重職能,在區域關系中極易因地方保護主義意識而在旅游資源競爭中陷入“囚徒困境”,從而造成體育旅游產品功能性和結構性的重復建設、旅游項目與內容的競相克隆、門票價格的惡意提價或相互打壓,各地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進行低層次的商業競爭,使各景點的旅游產品彼此孤立地單獨發展,嚴重地制約了旅游產品的開發,阻礙了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
1.3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與利用中的人文性與自然性嚴重脫節,資源整合度小
體育旅游資源開發與利用必須遵循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杜絕短期經濟行為。旅游景觀如果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蘊,就無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效應,也無法將旅游景觀提升到更高層次。部分景區往往過分追求所謂的商業價值,忽略人文性與自然性的有機結合,使原本該受到重視和弘揚的優秀文化“藏在深閨無人識”。歷史人文資源的保護不足和開發不當已成為寧波市體育旅游業發展的軟肋。
1.4體育旅游資源缺乏宏觀規劃、管理機制紊亂、監管力量弱化
寧波市現有體育旅游資源綜合利用和管理能力還比較薄弱,完善的協調管理運行機制還不能得以高效地開展。主要原因有:①政府對體育旅游產業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政府職能的主觀能動性還不能很好地體現;②政府由于缺乏對體育旅游資源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導致在體育旅游產業的布局以及景區的總體規劃上的主導作用還不夠明顯;③缺乏對體育旅游市場需求和旅游產業結構平衡進行宏觀調控和對旅游開發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

表1 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景點)分布表
2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構想
2.1體育旅游資源整合的概念
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是指在保證整合區域整體性的前提下,根據當地體育旅游資源的特點、現有資源和市場供求情況,為了達到區域體育旅游資源優勢互補和提高區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而采取的一種社會技術手段。
2.2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總體構想
總體構想為:突重點多層次、提檔次不盲從、抓特色可持續、樹形象重品牌,構建以“江、河、海、島、山、港”等為依托的遠郊參與性體育旅游度假地和以都市風情景觀、觀賞性的體育旅游產品。
2.3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模式
根據體育旅游資源的現實條件和體育旅游未來發展趨勢,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模式應以體育旅游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特定區域內體育旅游資源的特點與布局、體育旅游資源整合的SWOT分析等,進行整體規劃并將體育與其它旅游資源有機搭配和科學組合,從而達到資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一種發展模式。而根據寧波市現有體育休閑旅游資源存在區域覆蓋面積錯綜復雜,經營模式各異,涉及利益主體眾多,體育旅游資源的分布均呈現多樣化特點,與周邊省、市處于利益分割體等特點,提出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構想——“12566”計劃(見圖1)。
即“一核”:都市人文體育旅游核;以市區三江口為中心所組成的以都市人文體育景觀為內容的城市中心旅游區。
“兩翼”:東翼指自杭州灣到桃花島東部沿海休閑度假旅游發展軸線,南翼指桃花島至象山石浦南部沿海休閑度假旅游發展軸線。前者體現了寧波現代文明與自然生態的交相輝映,后者則體現了寧波陸地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傳承融合。兩翼環抱整個寧波體育旅游圈,使大寧波旅游圈山海融為一體。
“五圈”即“多彩五圈”,指的是寧波政區的五大旅游圈(旅游片區):環都市旅游圈、余慈人文旅游圈、四明山人文度假旅游圈、南部溫泉山水旅游圈、東部濱海旅游圈。強化與周邊縣市區的體育旅游資源合作與資源互補,形成主題明確、線路清晰、交通便捷、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旅游網絡。
“六大體育旅游產品”:即都市景觀體育游、陽光沙灘海釣游、休閑運動參與游、水上樂園趣味游、森林氧吧度假游。
“六條體育旅游線路”:依托我市豐富多元的山、海、河、島景觀及優質人文資源,結合主要的體育休閑旅游景區景點,設計文化創意休閑游、戶外徒步游、水上休閑游、自行車騎游、運動觀賞游、民俗體育參與游和六大類精品旅游線路,突出精品旅游線路的序列化、動態化特色,并加大與周邊地區景點的延伸聯動,使精品旅游線路真正融入到旅游片區,形成“串珍珠”效應,成為我市體育旅游的示范性線路。

圖1 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構想圖
2.4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預期效益
根據寧波市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發達的小城鎮經濟和旅游景觀小且分散等特點,有計劃、有步驟、有目標地把相近區域內不同優勢的旅游資源地進行有機地組合,強化與周邊縣市區的體育旅游資源合作與資源互補,形成主題明確、線路清晰、交通便捷、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旅游網絡,以點帶面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和諧局面,從而形成對旅游者最強的持久吸引力,提升寧波體育旅游資源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促進體育旅游的整體發展。
3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對策與建議
3.1整合空間結構,深度挖掘體育旅游資源
充分挖掘體育旅游潛在資源、確定旅游市場定位、科學組合空間結構、優化景點及與之配套的基礎設施的布局,是科學實現體育旅游整合的前提。盡管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但要達到“1+1>2”效應,徹底把寧波市體育旅游產業從數量型向效益型和質量型轉變還需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政府部門應以科學發展的眼光結合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情況、區位實際、經濟發展現狀、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項目的可行性等諸多因素,在此基礎上,政府充分發揮其資源宏觀調控的作用,在保護生態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在推動旅游開發空間規模化、集約化的前提下,選擇幾個具有比較優勢的體育旅游資源進行針對性地挖掘與開發,并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與深化,努力打造出具有“時尚水都”特色的體育旅游主題產品,從而進一步提升寧波市體育旅游核心競爭力。
對于重復建設項目或者功能、結構相似的旅游資源,各地在加強區域內的資源整合的基礎上,要充分挖掘人文內涵,創新特色文化,努力延伸旅游產品的開放性、參與性、觀賞性和趣味性,做到動靜結合、人文與自然結合、歷史與現代結合、利益與公益結合。政府應充分利用其行政主導職能對所屬體育旅游資源進行設計、組合、優化、包裝、宣傳,做到規模化、集束化、精品化、點面結合、面面結合,將體育旅游產品做大、做精,形成共同開發、共同營銷、共同管理、共享利益的良好局面,以培育出嶄新的體育旅游主題產品。
3.2整合旅游產品,努力打造體育知名品牌
正所謂“相信品牌的力量”,任何一個體育旅游產品都會有自己的優勢與特點,但這些優勢與特點能否在激勵的旅游市場競爭中成為自己的特色,打造一個“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商業品牌是關鍵。
近年來,深圳、成都、福建晉江、北京龍潭湖、山東樂陵、江蘇昆山、杭州富陽等地區已經率先建成了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為中國開展創建體育旅游資源品牌戰略提供了范例和標桿。因此,在對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優先開發或優化培育體現“時尚水都”特色的旅游產品,應將之打造成為名牌產品作為當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選擇一些具有良好體育旅游資源內涵、區位優勢比較明顯、市場潛在價值比較高、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旅游風景區,政府要結合財力實際進行重點培育,使之盡快成為凸顯寧波地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其次,對現有一些重點旅游品牌項目,如: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象山石浦漁村,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加快旅游地的基礎設施改造,不斷完善旅游服務功能。第三、重點打造以“陽光、沙灘、海浪”為內容的“水文化”體育旅游為品牌的旅游項目。第四、充分依托“徐霞客開游節”,以徒步大會為載體的專項體育旅游品牌。
3.3整合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旅游服務體系
整合體育旅游資源,首先要打破行政地域界限,以寧波市區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鐵和即將開通的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為紐帶,在中心與各旅游基點間形成“一小時交通圈”,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基點周圍各種交通方式的整體優勢,加強基點與基點之間的橫向聯系,重點改造縣城至重點景區和景區與景區間的旅游快速通道,改變以往以寧波市區為中心,向外單向放射性的旅游交通網絡,逐步形成“放射線加外環線”旅游交通網絡構架。
其次,要積極推進寧波市小城鎮群體育旅游信息化建設,完善體育旅游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政府要積極主動收集國內外有關體育旅游方面的信息,打破以往相對封閉的旅游信息資源,全面提升信息的公平化、透明化、優質化。除了建立大型的游客集散中心以外,重點在城鎮建立小型游客集散點,為廣大游客提供優質、陽光、高效、便捷、溫馨的旅游服務,全面提升寧波市體育旅游信息化服務水平。
第三,各縣(市、區)及風景區管委會要緊緊圍繞體育旅游所獨有的參與性、觀賞性、休閑性、健身性的特色,結合當地產業打造一批旅游購物一條街、觀光農莊、農家樂、體育文化展示、體育用品展賣、強身健體體驗館等一系列旅游特色項目,建設一批高中低檔的體育旅游活動場所和住宿點,從食、宿、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統籌考慮,提升旅游品質,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4整合政府調控機制,促進體育旅游區域發展
要全面實現對寧波市體育旅游資源的戰略轉變和有機整合,地方政府的決策者應以全新的理念去認識體育旅游資源整合的重要性和艱巨性。各地各級政府在合理運用宏觀調控手段的同時,一定要協調好企業的利益與政策的均衡關系。在對整個體育旅游市場正確預測的基礎上,在空間布局、項目設置、交通規劃、投資融資、政策扶持等方面要給予重點傾斜;政府及各界人士應確立“大旅游、大體育、大發展、大市場、大品牌”的理念,樹立“謀長遠、算大賬、贏大利”的思想;鼓勵其它行業投資參與體育旅游產業,加強旅游企業間的聯合、兼并、重組,推進公司化、集團化經營;充分利用寧波市高等院校的教學優勢拓展人才培養途徑,加強旅游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促使各體育旅游產品自身間的合作與協調,使整個寧波市體育旅游市場向多元化、合理化、現代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柳伯力,陶宇平.體育旅游導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12.
[2]鐘秉樞,等.中國中小城鎮體育休閑旅游資源的整合與優化[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5).
[3]王瑜.福建區域旅游資源空間整合模式分析[J].商業時代,2009(32):118-120.
[4]崔世君.體育產業民族品牌的政策保障研究探析[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
[5]張燦.河北省濱海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及對策研究[J].人民論壇,2012(11).
[6]徐祖榮.杭州旅游資源整合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4(5).
[7]楊曉玲.河南旅游資源整合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12).
[8]韓忠培.中國體育旅游資源和體育旅游市場開發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5,26(3).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Ningbo City
CUI Shi-jun
(Sports Teaching of Public Course,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Ningbo 315012, China)
Abstract: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tegr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area, is the process to realize the maximum comprehensive benefit and the market value of tourism resources. Based on fully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ingbo city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layout of the basis,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Ningbo city are the scientific certification, proposed the basic idea of integration of Ningbo city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ntegra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Ningbo city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sports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tourism products, infrastructure 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of tourism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developed study
基金項目:溫州市2014年科技計劃項目(R20140086)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624(2015)03-0031-05
作者簡介:崔世君(1969-),男,副教授,主要從事社會體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