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翊



[摘要]出口技能作為一項重要的外貿實務技能日益得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重視,借助國際成熟的研究方法,對寧夏114家外貿企業進行問卷調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識別出7大類52項技能并進行排序,對排序結果進行分析,以此為重要依據提出寧夏高校本科外貿人才實務技能培養的要點:注重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培養學生踏實、務實的品格;重視培養國際貿易戰略管理技能;在實務課程的設計中,應科學合理分配不同知識和技能學時;加強外貿專業學生的實習工作,切實提升學生的外貿實務技能。
[關鍵詞]實務技能;外貿企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12-0148-05
寧夏深處內陸,作為我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擁有得天獨厚的穆斯林文化稟賦,2012年獲國務院批準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寧夏處于我國“一帶一路”戰略西線的重要位置,發展對西亞、中亞、阿拉伯地區的貿易具有優越的地理及政策優勢。隨著寧夏兩區建設,以及“一帶一路”建設中中阿貿易的開展和向西開放戰略的實施,亟需大量具有系統理論知識和實務技能的外貿人才,但寧夏本科高校中僅有北方民族大學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作為中阿貿易的橋頭堡,寧夏應積極探索培養適應地區外貿發展需求的經貿人才,因此,探索寧夏高校本科外貿人才實務技能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內外關于外貿企業出口技能的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綜述
1.企業技能
國外文獻將企業技能視為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之一,形成了資源基礎論和企業能力理論兩個觀點。資源基礎論將企業技能視為企業擁有的無形資源(Barney,1991),而這些以人力資源、技術專利為代表的無形資源和企業的有形物質資源共同構成企業的基礎資源(Milerhe Shamsie,1996)。企業能力理論提出了核心能力的觀點,認為不斷累積的職工知識和技能、技術系統內部的知識、企業的價值觀和形式構成了企業能力的知識(Prahala和Hamel,1990)。
2.外貿企業出口技能的系統識別
出口技能作為外貿企業的行業技能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對出口技能進行系統識別代表了這一部分的研究方向。大多數學者以一個國家一定數量的外貿企業作為研究對象,對出口技能進行識別并分類,如Kedia和Chhokar(1986)、Kaynak(1992)、Kksal(2006)分別對美國、加拿大、土耳其等國的部分企業進行調研,總結出出口技能的分類及重要性。在研究方法上具有參考性的還有Kotabe和Czinkota(1992),他們運用主成分分析法識別外貿企業的主要出口技能,奠定了此類課題的基礎研究方法。
3.外貿企業的重要出口技能識別
除了研究企業出口技能的系統識別外,部分學者還專門研究了外貿企業重要的出口技能識別。如Rabino(1979)、Ogram(1992)等認為企業的金融技能是重要的,Robino(1970)、Ogram(1982)識別出企業出口流程中的制單能力的重要性,Rabino(1979)、Ross和Whalen(1999)認為貿易壁壘等政府規則很重要,Wang和Olsen(2002)則強調了對國外市場的了解對出口有重要影響。
(二)國內研究綜述
Li Ling-yee作為我國最早開始研究此類課題的代表,通過對我國部分企業進行問卷調查,建立了由出口財務資源、出口供應鏈管理、低成本優勢、差異化優勢、出口績效五個方面構成的出口競爭優勢模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周婷在國際上已經識別的重要出口技能的基礎上,于2006年10月下旬到12月上旬對我國經貿發達的東部重點省份和地區的外貿企業進行了一次廣泛的出口技能調查。研究成果定義了我國外貿企業成功出口所需的重要技能,為國際貿易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政府出口技能培訓的改革奠定了基礎。同時提供技能識別與排序的方法,為定義其他專業技能提供借鑒。周婷和冷柏軍(2010)對我國外貿企業出口技能學習重視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提出了企業特征、出口發展狀況、企業管理層的支持、政府的支持四個方面的主要影響因素。
綜上,國內外學者均提出了企業技能的重要性,并且形成了可參考的對企業技能的識別和排序方法,為同類課題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基礎。
二、調查研究方法設計
針對當前國內許多文獻在進行實務型人才培養的研究中多借助理論進行假擬性的分析,缺乏客觀的對實務部門調查研究支撐的有力論據,本文選取具有一定代表性及研究可行性的寧夏外貿企業,在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對本地區外貿人才實務技能培養的重點。
(一)數據來源
在基于現有文獻的研究及對企業調研與訪談的基礎上,調查問卷設計了7大類57項出口技能,7大類技能為:國際貿易合同的磋商與訂立技能、國際市場需求調研與營銷技能、國際金融與結算技能、國際貿易運輸、保險與商品檢驗檢疫技能、國際貿易政策與規則技能、國際貿易戰略管理技能、國際商務綜合素質。問卷設計包括企業基本情況和出口技能評分表兩部分。
針對寧夏外貿企業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114份,有效問卷108份,問卷有效率94.7%。其中國有企業占7.62%,集體企業占10.9%,國有獨資公司占13.4%,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占8.0%,股份有限公司占8.9%,私營企業占0.9%,私營有限責任公司占38.4%,私營股份有限公司占4.5%,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占8.9%,外資企業占4.5%,外商投資股份企業占2.7%,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占0.9%。其中67.5%的企業無分支機構,10.5%的企業在國內有分支機構,2家企業在國外有分支機構。
關于企業經營類型,有92家企業為內外貿結合,占比85.2%,13家企業為純外貿業務企業,占比12%,有3家由于外部市場不景氣,轉為純粹內貿業務。94家企業具有完善的員工管理培訓體系。46.5%的企業擁有著名商標或品牌。企業發展階段的主觀評判中,7%的企業認為處于初創階段,41.2%的企業處于成長階段,25.4%的企業處于擴張階段,20.2%的企業處于成熟階段,同時57%的企業認為其處于國內先進水平,28.1%的企業認為處于國內一般水平。36.7%的企業業務主要發生地為歐美國家,22.3%為日韓國家,12.23%為阿拉伯國家,17.1%為東盟各國。78.2%的企業為生產型企業,66.7%的企業有生產研發部門。56.7%的企業依靠展銷會拓展業務渠道。企業采用的結算方式依次為電匯、信用證和托收。
(二)研究方法
本文借鑒國內外的研究方法,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對企業出口技能重要性進行評分,1~5分分別代表重要性的逐級遞增,然后采用均值排序法對各項技能進行排序,為科學評價各項技能的影響及重要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公共因子,識別出企業的重要出口技能,形成后續分析的重要數據基礎。
三、寧夏外貿企業出口技能的識別及排序結果
評分結果顯示,KMO值為0.886,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的p值為0.000,因此57項出口技能適合因子分析。
將外貿企業的出口技能初步分為7大類57項,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和公共因子提取,共有7大類52項技能被識別出來,如表3所示,具體包括國際貿易合同的磋商與訂立技能(10項)、國際市場需求調研與營銷技能(6項)、國際金融與結算技能(10項)、國際貿易運輸、保險與商品檢驗檢疫技能(6項)、國際貿易政策與規則技能(6項)、國際貿易戰略管理技能(8項)、國際商務綜合素質(6項)。其中最后一類國際商務綜合素質,在以往的文獻里沒有設計進去,然而在調研和與企業的座談中發現,此類反而是倍受企業管理人員重視的項目,比如是否具備團隊協作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在整體排名中位居第2位、是否具備辦公設備(傳真機、復印機、打印機等)操作能力排名第5位、是否具備辦公自動化軟件操作能力排名14、是否了解必要的商務禮儀排名19,均屬于排名靠前的受到外貿公司重視的專業技能。
同時將排名在前10位的出口技能單獨抽取出來列成表4,這10項技能分別來自第1類國際貿易合同的磋商與訂立技能、第4類國際貿易運輸、保險與商品檢驗檢疫技能、第7類國際商務綜合素質。
四、排序結果分析
通過分析寧夏外貿企業出口技能的識別及排序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對國際貿易合同的磋商與訂立技能非常重視
從排名情況來看,這一類技能下的十項基本技能全部被識別出來并且排名普遍靠前,例如是否具有一定的商務談判能力和是否了解出口商品的基本情況分別排名第1位和第3位,除此之外企業普遍重視員工是否具備了解約定商品品質、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包裝條件、繕制單證和貿易條件術語INCOTERMS等能力。這也表明寧夏外貿企業對基本出口實務技能的重視點仍處在基礎階段。
(二)對國際貿易運輸、保險與商品檢驗檢疫技能普遍重視
這一類技能中除了能否跟蹤出現問題的貨物未被識別出來,其他六項均被識別出來且排名普遍靠前。如知曉如何計算運費、如何安排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分別排在第4位和第7位。與國外研究結果和我國學者針對東部省份外貿企業的調研結果相比較,本文的排序結果與美國中小企業對物流的重視很一致,而我國東部發達省份外貿企業對運輸、保險等技能重視程度一般。這與寧夏屬于內陸開放型經濟以及銀川綜合保稅區的大力推進有關,恰逢寧夏為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西線推進重要區域,政策的推進使得外貿企業對于物流、商品的保險和檢驗檢疫技能更為重視。
(三)對國際商務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非常高
分析以往國內外研究成果發現,綜合素質不屬于傳統外貿企業出口專業技能的內容,然而目前企業往往對員工的吃苦精神、負責任的態度以及基本的辦公室軟硬件操作技能非常重視。這一類技能除了第一項是否具備網絡營銷能力未被識別出來,其他六項分別被識別出來,且是否具備團隊協作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是否具備辦公設備(傳真機、復印機、打印機等)操作能力排名分別為第2位和第5位,對商務禮儀的了解程度也排名第19位,居于整個排名的靠前部分。重視程度反映出外貿人才普遍缺乏綜合能力,所以應該重視國際商務綜合素質的培養。
(四)對國際貿易政策與規則技能的重視程度一般
盡管此類技能下的六項技能均被識別出來,然而普遍居于中間位置,排名最靠前的是否了解本國有關出口的法律法規和商業習慣排在了第18位,值得一提的是是否了解綜合保稅區和內陸開放區的相關優惠政策和是否了解WTO的貿易規則及反傾銷、反補貼的影響等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表明政策的推動及當前寧夏的發展機遇已對外貿企業起到了一定的影響,開始重視掌握貿易政策與規則這一技能在出口業績中的重要影響。
(五)對國際金融與結算技能重視度差別較大
此類技能的第8項能否確定最佳的付款方式未被識別出來,其他10項排名不均。對結算方法的操作技能、加快資金流轉的方法、基本結算工具的使用方法等技能排名較靠前,在57項技能的前半部分,而用遠期合同管理外匯、管理受阻資金、安排出口應收賬款貼現等技能均排名靠后。這與寧夏地區外貿企業貿易規模有限及銀行結算、金融工具的單一性有關,企業普遍對國際金融與結算的工具和方法了解不深,重視程度自然呈現差異性,表現出對于基本的結算方法的操作技能比較認可,而對遠期金融工具、貼現等技能重視程度偏低。
(六)對國際貿易戰略管理技能重視程度非常低
此類8項技能雖然都被識別出來,然而排名普遍靠后。排名最靠前的是否具備制定企業出口戰略規劃的能力和是否具備供應鏈管理的能力排在第37位和38位,而是否知曉如何管理文化多樣化和是否知曉如何管理戰略同盟和虛擬公司則排在最后兩位。說明寧夏地區外貿企業仍處在初級粗放型的發展階段,還未進入注重戰略管理的高級階段。
五、對寧夏高校本科外貿人才實務技能培養的啟示
(一)重視對學生的人格塑造,培養學生踏實、務實的品格
本次調研將品格設計為一項外貿出口的實務技能——國際商務綜合素質,數據分析結果不出所料,識別出的六項技能都得到了外貿企業的高度重視,是否具備團隊協作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是否具備辦公設備(傳真機、復印機、打印機等)操作能力排名分別為第2位和第5位,對商務禮儀的了解程度排名19,居于整個排名的靠前部分。這說明當前高校在重視知識體系的傳授及實務操作能力培養的同時,要充分重視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培養學生踏實、務實的品格,在教書的同時做好育人工作。
(二)重視培養國際貿易戰略管理技能
外貿人才的培養不能以實操能力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經濟全球化及區域經濟一體化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知識,樹立國際化的視野和思維模式,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作出正確判斷,找到最優利益獲取途徑。座談企業均表示希望招收有扎實理論和專業素養的人才,特別是急需熟悉WTO規則、綜合保稅區等經濟特區政策、RCEP、TPP等區域談判背景知識和追蹤能力的管理型人才。調研數據的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寧夏外貿企業普遍不太重視國際貿易戰略管理技能,然而這正暴露出內陸企業的短板所在,所以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商務戰略管理技能,為寧夏外貿企業轉型升級培養所需人才。
(三)科學合理分配實務課程中不同知識和技能的學時
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體系相對成熟,變化不大,然而大一統的教學設計忽視了不同層次及不同方向學生的差別化需求。結合上文的實務技能排名情況,在實務課程的教學中,建議以實務課程群的方式避免各課程間內容重復,同時以企業反饋的數據進行科學合理的課時分配,突出重點。具體說來,仍然要充分重視作為傳統技能的國際貿易合同的訂立和磋商技能,給予其合適的課時保證知識體系的傳授和實操環節的模擬訓練,同時加強學生國際物流實務技能的培養,特別是在INCOTERMS2010體系下,內貿同樣可以適用外貿術語,更兼西部綜合保稅區及東部自由貿易園區的設立,通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貨物運輸規則及日益與國際規則相靠近的國內運輸環境,成為越來越突出的一項外貿技能。充分重視國際結算等金融工具的實務教學,不僅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結算工具,更應該加強學生對遠期金融工具、人民幣離岸結算、匯率風險規避工具甚至伊斯蘭金融工具知識的掌握及實務操作技能的培訓,為內陸開放型經濟及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培養合適的外貿人才。
(四)加強實習工作,切實提升學生的外貿實務技能
多數學校通過建立文科實驗室的方式培養學生實務技能,但實驗室僅是為學生提供仿真的模擬環境,真實的外貿環境必須由外貿企業等實務部門來提供。因此對于國際貿易類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須加強學生的實習工作,以課外見習、外貿企業人才講座等形式完成課程實習的任務,同時在大四安排一次切實有效的畢業實習,為外貿專業學生找到合適的實習單位,在真實環境中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Barney, J.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gement,1991(15).
[2]Miller, D.and J.Shamsie.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in Two Environments: the Hollywood Film Studio from 1936 to 1965[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39):3.
[3]Kksal, Mehmet Haluk.Export Training: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urkish Companies[J].European Business Review,2006,18(5).
[4]Kotabe, M.and M.R.Czinkota.State Government Promotion of Manufacturing Exports: A Gap 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2(23):4.
[5]Wang, G.and J.E.Olsen.Knowledge, Performance, and Export Satisfac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J].Journal of Global Marketing,2002(15):3-4.
[6]Li, Ling-yee.An Examination of The Foreign Market Knowledge of Exporting Firms Bas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s Determinants and Effect on Export Intensity[J].Science Director,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4(33).
[7]林桂軍,周婷.我國出口企業重要技能的識別及其排序[J].國際貿易問題,2007(10).
[8]周婷,冷柏軍.我國外貿企業出口技能學習重視度的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0(11).
(責任編輯: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