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
【關鍵詞】物理實驗;隨堂實驗;動手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46-0080-01
1.物理“金鑰匙”之激趣。
激趣是物理寶庫的第一把“金鑰匙”,物理小實驗是物理教學的拓展與深化,無論是在新課引入還是課堂延伸的過程中,富有新意的小實驗總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調節課堂氣氛,達到讓學生主動去探究的效果。例如,在“走入物理世界”的第一節課上,我先請一名學生展示了“燒不死的魚”(注意讓學生始終在燒瓶的頸部加熱),對此學生感到疑惑。接著,我又拿了一個玻璃漏斗,寬口朝下,把一個乒乓球放到漏斗中,然后請一名學生從細口處用力向下吹氣,結果球沒有下落,學生對此感到驚訝,學習興趣高漲。在日常物理實驗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做一些小實驗。學生的好奇心可以大大地激發其求知欲,進而意識到物理源于生活,學習物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物理“金鑰匙”之導學。
導學是物理寶庫的第二把“金鑰匙”。小實驗包含著相應的物理規律。設計小實驗的過程是對規律本質的再現和學習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物理理論的理解,實現高效的物理探究式學習。例如,在研究光的折射教學中,教師可增設一個魚叉捕魚的模擬實驗:在較深的透明水槽中放置一條塑料魚,上課時讓學生用小魚叉去叉魚,結果總是叉不準,學生疑惑頓生。當學生學完光的折射規律后再做相同實驗,結果一叉就中,學生從而對光的折射現象有了更深的體會。小實驗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所學的基礎知識,還有效地攻克了學習中的重難點,并加深了對物理規律的理解。
3.物理“金鑰匙”之培養。
培養是物理寶庫的第三把“金鑰匙”。小實驗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還會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觀察性小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真正做到“從生活走向物理”。探究性的小實驗,要求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記錄并分析數據,總結出規律,既可以強化學生對實驗原理和實驗過程的正確理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當物理知識達到一定高度時,可以設計讓學生用同一個器材探究不同的實驗或用不同的器材探究同一個實驗,在小實驗的設計與分析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物理“金鑰匙”之轉化。
轉化是物理寶庫的第四把“金鑰匙”。學生需要將所學的物理知識轉化為能力,小實驗從實驗設計思路到制作實驗器材,從觀察現象到記錄實驗數據,從總結規律到理論的解釋,都由學生通過眼觀、耳聽、手動、腦思來完成,能最大限度地展現能力。
例如,在“電路的組成”的探究過程中,學生自己設計電路、親手組裝、觀察儀表、總結規律,其能力在實踐中得到了提高,思維在操作中得到了發展。實驗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線路連接、電路故障和分析過程,一旦發現學生操作和探究過程有不當之處,要及時引導學生找出原因,并根據反饋信息調整教學內容,反思教學過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盟。”其用意是教師要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物理小實驗在教學中具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教師抓住它并貫穿于教學中,就能收到“綱舉目張”的神奇功效,真正做到用好鑰匙開好門。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云縣下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