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向娟
【摘要】“生活化”的高職語文教學,強調的是教師在傳授高職語文知識和訓練語文能力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陶行知語)。
【關鍵詞】生活化;高職;語文教學
一、語文講讀“生活化”
高職課堂語文講讀要面對高職生生活實際,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氛圍,使學生通過具體課文的學習,自然而然地受到靈魂的陶冶和思維的訓練。如講《勸學》前,我先請同學們談談自己有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們自然會比較,進而被荀子的真知灼見所折服。高職語文講讀“生活化”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善于尋找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最佳綜合點,盡可能地使課文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又讓學生的心靈不但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而且與周圍的世界息息相通。
二、語文訓練“生活化”
這里的訓練,既指語修邏文的知識鞏固,也指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語文訓練“生活化”要求語文訓練素材應盡可能來自生活,這樣,學生在接受訓練時,便會感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如我們讓學生寫日記,剛開始總有不少學生喜歡編造脫離自己生活真實與認識能力的“套話”,“英雄化”思想。每一位同學的生活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每一位同學的心靈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為什么到了日記本上卻如此“規范單一”呢?經過多次引導和訓練,學生們逐漸明白了:日記是自己心靈的軌跡和生活的鏡子,應當說真話,寫實事,抒真情。他們現在越來越習慣于寫充滿童真童趣,樸實無華而又各具個性的日記了。
三、語文德育“生活化”
思想性是語文學科的性質之一,所以語文素質教育中的育德功能是理所當然的。但這種教育應暗扣課文本身的德育因素,又須符合學生的思想實際,還要注意教育過程中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一次,一位同學的一本小說書不翼而飛了,我在冷靜思考后把求援之手伸向了“安徒生”幫我“破案”。在課堂上,我一步步引導學生分析“小男孩”形象,并圍繞“童心”二字展開討論,然后我總結道:“可貴的童心是容易失落的。不愿戴紅領巾,嘲笑別人做好事,考試時偷偷地翻書,打碎玻璃又不愿主動承認……我無法查出誰偷偷地拿了這本書,但我可以斷定這位同學已經失去了童心!我多么希望他能把自己的童心找回來啊!”第二天,那本“消逝的小說書”竟又“飛”回來了!這次講“皇帝的新裝”收獲真是不小。
四、學生生活“語文化”
所謂學生生活“語文化”,強調的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形成“語文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須臾離不開語文”的觀點,并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與運用高職語文知識,在社會生活中培養語文能力的好習慣。
(一)日常生活“語文化”
這實際就是讓學生逐步具備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或運用語文的“本能”,要讓學生不但認真寫好每一篇作文,而且更應習慣于寫信、寫日記、寫隨筆,不是為了應付教師檢查,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心聲。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從打電話到會客人,從聽廣播到看報紙,從留言條到申請書,從同學爭辯到家庭討論,從糖酒廣告到家用電器說明書……無一不是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與運用。
(二)班級生活“語文化”
幾年既教語文又當班主任的教育實踐告訴我,不但班級文化能夠積極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而且班級建設也可以與語文素質教育互相促進并相得益彰。班委選舉,讓學生先寫自薦書或上臺講演;每一堂客請一位學生作“一分鐘講演”,評論班級生活;班委在黑板上寫則通知,讓全班學生看看有無錯字、病句;要開新年聯歡會了,讓學生寫《我設計的聯歡會》的說明書……班級生活“語文化”,使學生既是在生活,又是在建設;使教師既是在語文教育,又是在人格培養,而這一切又是結合得如此巧妙而不露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