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積偉
(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寧中心醫院,青海 西寧 810007)
?
·綜述·
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性疾病及相關病患的預防和診斷治療中的作用
李積偉
(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寧中心醫院,青海 西寧 810007)
【摘要】臨床醫學通過微生物形態學對病原體進行判斷. 根據感染性疾病病原體的不同,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法,從而為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提供治療依據. 本研究簡要分析了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性疾病及相關病患的預防和診斷治療中的作用,希望能為臨床醫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微生物檢驗;感染性疾病;預防;診斷
0引言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微生物學科技的進一步研究,微生物形態學逐漸成為檢驗醫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在實驗室對送檢的臨床可疑性樣本進行檢驗、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從中得到送檢樣本的敏感性,并為治療感染性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并得到了臨床檢測結果,樣本的耐藥性以及病情轉移和變化情況. 本研究對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性疾病及相關病患的預防和診斷治療中的作用進行了簡要綜述,期望為臨床工作提供一定參考.
1微生物形態學檢驗
在進行病原微生物檢測的過程中,必須要根據相關的規定程序進行[1-2]. 第一步,細菌培養之前,應當將其直接涂片鏡檢. 第二步,將細菌進行分離培養,實驗鑒定,隨后進行藥物的過敏試驗,并依據實驗結果做出對應的檢查報告. 第三步,對檢查結果進行審核. 在進行病原檢查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細菌培養前,標本直接涂片鏡檢. 臨床上對感染性疾病進行診斷時,將細菌標本直接涂片鏡檢查,以便實現微生物快速檢驗. 該方法較多的運用于重癥或急診患者身上,通常情況下標本涂片鏡檢結果,被用作臨床醫師提供病原診斷的依據.
2對感染性疾病進行快速的診斷
2.1對感染性疾病炎癥的性質進行鑒別在標本涂片鏡檢中滲出的細胞呈中性、嗜堿性、嗜酸性,則屬于急性炎癥;若標本涂片鏡檢中滲出的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則為慢性炎癥. 如果將炎癥細胞視作判斷標準,就必須嚴格把握細胞的形態,以及它所呈現的染色體的性質,從而明確感染性疾病的發病機理. 判斷患者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環節就是標本涂片鏡檢,當前使用較多的是革蘭氏染色以及HE染色等.
2.2對病原微生物的檢測結果進行判斷臨床上,對病原微生物進行檢測時,選用培養方式是最常用的. 病菌的生長需要一定的培養環境,只有滿足細菌生長的條件時才可以促進其繁殖[3]. 并且,在細菌培養過程中,它需要吸收一定的物質,如無機鹽、水、氮源等,必須考慮檢驗的基礎條件. 在病菌培養時,可以使用一些生長因子. 對于不同病菌而言,需要根據成長所需的條件進行適當的調整,對于微生物檢驗人員而言,在培養時,需要配備適宜細菌生長的酸堿度. 培養基就是選用人工的方法為細菌所提供的微生物生長環境. 要得到準確的疾病診斷結果就要嚴格把握細菌的培養質量. 在早期診斷過程中,所培養的細菌檢測要逐步進行,必須符合診斷的要求,方可進行樣本直接涂片鏡檢. 只有把握好這幾個步驟,所得到的檢驗結果才能為病原微生物判斷提供參考.
3 微生物檢驗在診斷治療中的作用
3.1微生物形態學檢驗的應用價值臨床感染性疾病的誘因中,腸道菌群是較為常見的一種. 腸道細菌群具有各種分支,各種分支通常都存在一定的差異[4]. 細菌的形態沒有按照程序進行檢驗,就容易出現細菌分類的錯誤,分類正確可以為后期的治療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細菌的耐藥性. 另一方面,在對感染性疾病進行確認前,可以根據微生物形態檢查的結果,為準確診斷提供依據,最終得到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3.2耐藥性病菌感染中微生物形態學檢驗的作用分析接受過手術或長期住院的患者容易受到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的感染. 通常情況下,此類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身體素質降低,抵抗疾病的能力減弱,尤其是受傷的部位,常常受到耐藥病菌的威脅. MRSA自身就含有某些耐藥基因,假如患者已經被給予了多種抗生素,并且未取得良好效果,此時,在進行臨床診治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選用微生物形態學檢驗其診斷的具體措施,對MRSA的耐藥基因進行研究,并分析其演變情況,從而找出適宜患者的抗生素[5].
4 討論
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性疾病及相關病患的預防和診斷治療中的應用價值較高,較為突出的是微生物形態檢驗中的標本涂片鏡檢,可以快速進行診斷,從而有效地提高了診斷效率,為后期的治療效果提供保障,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武華,陳靜,楊秀蓮. 微生物檢驗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價值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8):2964.
[2] 王淑媛,柯培鋒,莊浩林,等. 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質量控制對策探討[J].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20):2738-2739.
[3] 李秀平,李爭鳴,張荔茗,等. 模塊式教學在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微生物檢驗實驗中的實踐[J]. 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5,14(6):575-579.
[4] 曹敬榮,閔嶸,王培昌,等. 多途徑教學培養高素質臨床微生物檢驗醫師的應用探討[J].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5,9(5):146-148.
[5] 沈惠發. 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性疾病及相關病患的預防和診斷治療中的作用[J].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3(1):57-58.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5-70-02
收稿日期:2016-04-02;接受日期:2016-04-17
作者簡介:李積偉. 主管檢驗師. 研究方向:檢驗. Tel:0971-8013134E-mail:563246844@qq.com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