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春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傳統的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水平成了老師共同思考的重要問題。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提出了提高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希望能夠為以后的作文教學提供一定的教學啟發。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教學實踐
在傳統的小學作文教學模式下,老師只是簡單地將作文技巧和要領教授給學生,而學生只是將這些知識接收起來,卻沒有內化成自己的東西,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老師一般會教授學生基本的寫作思路,而很多學生則將其作為寫作的模板,長期下來,學生的思維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他們很難有新的創新點和思考方向,從而使學生的習作水平很難得到提升。因此老師務必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積極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寫作環境,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擺脫傳統固定模式的禁錮,真正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一、細心觀察,仿寫文章
實際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不是很高,而且他們很難創作出屬于自己的寫作內容,因此老師可以讓學生從所學的文章中細心地觀察和學習,并對文章進行仿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舉個例子,老師在教《密西西比河風光》這篇文章時,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文章中描寫密西西比河的優美句子,然后對句子進行仿寫,學生通過理解句子的含義來仿寫文章。學生仿寫完畢后,老師便可以讓他們將自己所寫的句子和文章中的句子進行對比和分析,了解為什么作者會使用這個詞,而不是自己寫的那個詞,從而明白字詞的精準運用,有利于學生在日后的寫作過程中更加精準地使用各種字詞,從而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擴充閱讀量,在閱讀中積累
很多學生反映在寫作中很難寫出一些優美的句子,也很難找到合適的字詞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這種“詞窮”的現象使學生對寫作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和迷茫感,這對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產生了消極作用。因此老師務必要幫助學生擴充自己的閱讀量,不斷地積累知識,從而運用到平時的寫作活動中。舉個例子,老師在教《黃山松》這部分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將文章中的字詞、句子和段落進行選擇性地摘抄,并且將其作為書簽,這樣一來,學生被這種新鮮的學習方式所吸引,他們開始愿意主動地學習寫作,并且積極地將平時積累的知識運用到寫作的內容中,從而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很多學生發現,通過自己的閱讀積累,寫作變得更加順利和高效,學生不需要冥思苦想一些描述性的內容,而是直接借鑒相關的學習資料,通過不斷地積累來實現高年級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適當引導,提高效率
很多老師認為寫作是學生自己創作的事情,與自己無關,在教授完學生基本的寫作知識和技能后,老師便放任學生進行寫作,這種低效率的教學方式使語文寫作教學水平一直上不去,而且學生的寫作能力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因此語文老師務必對學生的寫作進行適當地引導,而不是“袖手旁觀”。具體來說,老師在給學生設置寫作主題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或者小組的討論,然后提問學生“同學們,在看完這個標題后,你們會如何通過寫作來展示這個文章的主旨呢?”學生便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時老師便要對一些偏離主題的學生進行糾正,對于一些符合主題的寫作方向給予肯定,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在與老師的交流溝通中明確自己的寫作方向,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四、結合實踐,增強意識
學生對寫作產生恐懼感的原因之一是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很難獲得靈感,整篇作文沒有任何觀點和想法,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失去了信心,他們就開始不愿意接觸寫作。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老師務必將寫作內容與社會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在開展寫作教學的同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平時的生活,并且在寫作中充分結合社會實踐,使學生能夠在熟悉的學習環境中,最大限度地發散自己的思維,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
總的來說,提高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水平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從自身實際的教學中,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和方法,積極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讓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在現實社會實踐中不斷地尋求寫作的靈感和想法,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更好地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的寫作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王興.淺談如何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J].教育教學論壇,2013(47):77-78.
[2]董俊明.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探究:以小學六年級為例[J].學周刊,2015(14):42.
[3]陳麗莊.培養能力促進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之我見[J].商品與質量,2010(S5):11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