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杰
摘 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的影響十分重要。孩子逆反心理的產生、形成多由家庭的不和諧、家長制作風、過度寵愛、過高期望等因素造成,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培養民主平等的親子交流意識,秉持科學的愛子育子觀念,對消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大有裨益。
關鍵詞:家庭;逆反心理;個性;人格;原因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無奈地抱怨現在的孩子不聽話,往往對父母采取一種強烈的對抗態度,弄得家長無所適從。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孩子產生的逆反心理,而這種逆反心理的形成與家庭是不無關系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庭對孩子個性形成和人格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逆反心理的產生、形成與家庭的不和諧、家長制作風、過度寵愛、過高期望等因素有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氣氛緊張,父母關系不和諧
筆者走訪發現,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往往其家庭缺乏溫暖。在氣氛緊張、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里,一方面由于孩子難以得到父母適度的關愛和尊重,親子之間的溝通通常不好,親子關系往往比較緊張;另一方面,由于父母關系不和諧,經常爭吵,甚至指責對方,孩子接受的有關父母的評價多為負面評價,得不到周圍環境的積極評價,孩子難以建立自尊感。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良好的家庭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往往會表現出活潑、樂觀、友善等性格特征和良好情緒。當孩子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下,易接受合理要求,能夠友善待人,且協作意識強,這對孩子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品格具有重要意義。在一個家庭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彼此關愛、地位平等、溫馨和睦。尤其是父母,應加強自身修養,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心理沖動,切忌在孩子面前出言不遜、大吵大鬧,要努力創設和諧的家庭氛圍,做好孩子的表率,多給孩子一些溫暖。要知道溫馨、和睦、幸福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二、家長缺乏民主意識的專制作風
有些家庭,父母雙方關系挺好,不爭也不吵,對孩子也是很有責任心,但受封建家長專制思想的影響很嚴重。不給孩子發言權和自由行事權。更有甚者,有的家長竟動不動以武力或嚴詞迫使孩子接受自己的要求,孩子心理壓抑,敢怒不敢言。殊不知,隨著孩子的成長,其獨立意識也逐漸增強,孩子也希望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可在家長的專制作風下,往往孩子正常的訴求得不到表達,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正確的主張得不到理解和支持,長期下去,極易造成孩子與家庭的隔膜,與家長的疏遠。這些孩子長大以后,往往對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產生反感和抵觸,也同樣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因此,在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同時,父母也要尊重孩子,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做父母的要放下身段走進孩子的心理世界,要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體察孩子的需要。在與孩子交談時,態度要平和、親切,不要總是粗暴地訓斥孩子。即使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三、父母對孩子的過度寵愛
現代家庭很多是獨生子女,有些年輕的父母可謂對孩子過度寵愛。孩子要什么給什么,喜歡什么買什么,孩子說東,不能向西,時時處處總依著孩子,生怕孩子受一丁點委屈。孩子的生活事務全由家長包辦處理,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若長期如此,孩子便失去了鍛煉自己能力的諸多機會,消除了孩子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容易造成心理脆弱、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和依賴性強等問題。由于長期養尊處優式的生活,孩子已完全習慣了享受來自父母“全方位”的照顧,經不起絲毫的“風雨”和“磕絆”,一旦稍感不如意,就吵鬧不休,抱怨家長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時我們再進行說教,非但起不到好的效果,還有可能激起孩子更進一步的抵觸情緒。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認識自我、鍛煉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家長應充分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不要事事包辦代替,如:要求孩子從小學習整理收拾自己的內務,適當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稍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其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等。這樣既能鍛煉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又能增強孩子的責任心。生活中對孩子表現出的一些不良的習慣和行為也要及時采取正面的引導教育,絕不可因怕惹孩子不高興而縱容遷就。
四、父母對孩子不切實際的、過高的期望
合理、適當的期望是能夠激發孩子學習動力的,但是,父母的期望值過高,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圍,孩子就會感受到壓力太大。往往一些家長想著把自己身上曾經失去的,希望在孩子身上撈回來,把自己昔日沒能實現的宏偉志愿寄托于下一代,于是便給孩子制訂了詳盡的學習規劃和奮斗目標。諸如早上六點必須起床背英語,每天要定時定量地完成多少道習題;周六上奧數班,周日上英語輔導班;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某某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重點大學;要求孩子一定要在班里面學習名次保持在前五名等等。當然,望子成龍乃人之常情,但全憑自己主觀意愿,而不顧孩子實際的興趣愛好,為孩子設計人生奮斗路線,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家長的過高期望往往使孩子總處于一種被動屈從、疲于應對的處境和狀態,而缺失自主輕松的發展活動空間。這種境況往往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不了勝任感和成就感。這不僅抑制了孩子的學習興趣,還會使孩子對家長的要求和限制產生反感,用各種方式進行反抗和逃避。面對父母的過高期望,孩子很有可能與家長對著干,要么陽奉陰違,消極抵觸,要么忤逆和對抗父母,從而引發親子沖突,惡化親子間的感情。所以說,對孩子的期望值要切合實際,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愛好和興趣特長,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切不可以家長的主觀意愿強人所難。
綜上所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培養民主平等的親子交流意識,秉持科學的愛子育子觀念對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劉建霞.淺析教師性別單一化的不良影響[J].洛陽師專學報,1996(06):109.
[2]林楠,田園.男幼兒教師的培養及其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J].遼寧商務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68.
[3]季衛華.男人帶孩子的四大優勢[J].幼兒教育導讀,200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