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
摘 要:在幼兒園中加強文明禮儀教育,不僅提高幼兒的文明禮儀素養,也是幼兒園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抓住幼兒養成教育的關鍵期,通過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形成良好的禮貌行為。
關鍵詞:現狀;文明禮儀;道德;養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141-01
一、幼兒文明禮儀發展現狀:
1、少數民族地區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疆主要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在幼兒園80%以上都是少數民族的幼兒。在幼兒園中以幼兒禮儀教育為突破口,重在養成,促進內化。少數民族熱情好客、能歌善舞,在幼兒園中加強禮儀教育,不但能培養少數民族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也能培養少數民族幼兒樂意與他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還進一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大團結。
2、幼兒園文明禮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文明禮儀教育,涉及交往禮儀、生活禮儀和學習禮儀。教育幼兒學會共處、學會做人、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日常行為講規范、人際交往講禮儀,社會活動講文明”;通過主題宣傳和教育實踐活動,使幼兒園成為文明禮儀的宣傳和示范窗口,使幼兒成為文明禮儀行動的“小天使”,形成“人人有禮貌、個個懂禮節、處處講禮儀”的“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校園文化特色,提高幼兒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進行幼兒文明禮儀教育時,需要注重把幼兒園的教育資源與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進行挖掘整合。因為有少數民族幼兒,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實際,使教育生活化;如:傳統節日上的禮儀教育,古爾邦節是穆斯林群眾的傳統佳節,節日里有很多風俗習慣,春節是漢族小朋友的傳統佳節,每個民族都要互相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漢族小朋友要尊重維族小朋友們的一些生活上的風俗習慣等。在教育的組織形式上,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兒的生活教育化。做到理解幼兒和尊重幼兒,對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要循循善誘,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榜樣示范,讓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二、將文明禮儀教育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1、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為使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扎實開展,在幼兒園內加大了宣傳力度,通過召開教師大會,利用班主任會議、校園廣播文明禮儀歌謠和國旗下講話、黑板報、出專欄、懸掛橫幅等形式營造了濃厚的文明禮儀活動氛圍,在幼兒園內和教室里制作了許多圖文并茂的圖片,讓孩子們在上下樓、自由活動或者是來園離園的時間里,都能感受到禮儀的熏陶。使師幼充分了解文明禮儀活動的做法和要求,充分認識講文明、懂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社會文明進步對師生日常行為的基本要求,是進一步培養具有優良日常行為習慣的要求,是打造文明和諧校園的基本體現。經過廣泛的宣傳發動,使廣大師幼進一步認識開展文明禮儀實踐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明禮儀意識深入人心,成為全體師生的自覺行動,形成了人人講文明、個個講禮貌的良好氛圍。
2、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1)培養幼兒文明禮儀前,先培訓教師,只有教師能夠以身作則,才能為幼兒起到榜樣示范作用。一是組織教師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八榮八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幼兒園教師文明禮儀用語》使師德規范深入每一位教師心中,成為她們的自覺行為。二是組織教職工開展道德講堂活動,制定道德講堂實施方案,通過聽、講、唱、做等方式學習模范人物先進事跡,觀看道德方面的電教片,唱感恩歌曲,學習禮儀,做雷鋒式的教師等。通過一系列活動教師的行為發生了改變,教師之間、師幼之間關系得到改善。使廣大教師成為美德的傳播者和踐行者。(2)注重禮儀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在幼兒園中我們根據文明禮儀讀本在小、中、大班分別制定了禮儀教育計劃,每個班級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加設了禮儀課程,有步驟進行禮儀常規教育。課堂上老師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帶領幼兒誦讀禮儀兒歌,將讀本中的內容進行有趣的情景練習,幫助幼兒理解《文明禮儀教育讀本》的內容,掌握文明用語、禮儀示范動作等。充滿童趣的禮儀教學使抽象的禮儀道德觀念在幼兒頭腦中形象化、具體化,從而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利用“教師節”、“重陽節”、“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等傳統節日,讓幼兒學會和懂得關愛、孝敬和感恩。通過主題宣傳和教育實踐活動,使幼兒園成為文明禮儀的宣傳和示范窗口,提高幼兒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3)在常規工作中,滲入文明禮儀教育。一是開展《我是禮儀小使者》活動,每天早晨教師帶領幼兒站在幼兒園大門口向前來上班、送孩子的家長及幼兒鞠躬問好。家長和其他幼兒受到感染后也會主動問好,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微笑。二是在做操、喝水、入廁、上下樓梯、玩玩具、戶外活動等時間,要求我們的孩子要遵守各項秩序,如:能聽口令站隊、不推不搡、不擠不占、飯前便后洗手、公共區域不大聲喧嘩、隨手撿起身邊的垃圾、不亂扔果皮紙屑、會說 “請”、“謝謝”、“不用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三是在每天吃“兩餐一點”時,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能安靜地將自己的食物吃完,做到不浪費,中、大班的孩子能幫助老師發放碗勺。吃完飯后能將凳子放回原處,安靜地把自己的小碗送到指定的地方,然后喝水或者擦嘴等。四是對幼兒進行交往和公共場所的禮儀教育。當父母不在孩子身邊時,遇到困難怎樣去和他人交流,在外面如何跟其他的大朋友交往等。在公共場所怎樣不去妨礙他人,愛護公共設備,公共汽車上主動給老年人讓座等。(4)開展文明禮儀主題教育和文明班級、文明之星評比活動,爭當“文明禮儀小天使”。根據每月主題教育活動,專門組織一節文明禮儀教育活動課,豐富教育教學形式,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是幼兒園的文明禮儀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內化。每個孩子都樂于當“文明小天使”。通過每個班級的評比和孩子之間的評比,讓孩子之間相互監督和自我教育,保證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得到較好提高。(5)加強家園聯系,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性。通過召開班級家長會時,將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和要求作為重點給家長講解,讓家長認識到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在家園聯系欄中,教給家長一些文明禮儀教育的方法,使家長有針對性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以“禮儀問卷”的形式,向家長和幼兒宣傳文明禮儀知識,使文明禮儀教育再一次普及到幼兒園每一個家長和幼兒當中。
講文明講禮貌,是做人的起點。幼兒園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民漢師幼的面貌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觀,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日常行為講規范人際行為將禮儀、社會活動講文明”,幼兒園就會形成“人人有禮貌、個個懂禮節、處處講禮儀”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