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東煜(寧安市人民醫院,黑龍江 寧安 157499)
?
半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治療
丁東煜
(寧安市人民醫院,黑龍江 寧安 157499)
【摘要】目的 探究半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診的老年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共100例,隨機分為各50例兩組患者,分別給予普通的動力髖螺釘固定進行治療和半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恢復情況以及并發癥情況。結果 使用半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手術出血量比采用動力髖螺釘固定手術的患者要大,但前者在術后的臥床時間和術后關節負重時間要遠小于后者兩組,兩組患者對比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治療老年不穩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時,使用半髖關節置換治療在術后恢復情況方面優于目前多用的動力髖螺釘固定手術,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半髖關節置換;老年不穩定型粗隆間骨折;臨床治療
老年人骨質愈合能力相對較差,大部分患有骨質疏松等癥狀,極其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導致骨折[1]。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其中不穩定型的股骨粗隆間骨折大多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的方法為動力髖螺釘固定(DHS),在對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但采用該方法救治的患者大多需要長時間進行臥床休養,并且在進行手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也很高。隨著半髖關節置換治療股骨近端骨折手術在臨床上逐步開始應用,并取得了相應的臨床療效。本文就半髖關節置換手術和動力螺紋固定手術對于老年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和對比,現做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取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老年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50例??偣?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齡67~82歲,平均年齡(71.2±3.5)歲?;颊咴谌朐航涍^檢查后,對手術風險進行評價,簽署手術同意書后方可開始手術。兩組患者在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在半髖關節置換術時,半髖關節材料采用加長柄形型雙極人工半髖關節,假體為人造生物型關節。患者在接受手術前應經過硬腰聯合麻醉及全身麻醉,在術中采取側臥位,操刀醫師從患側髖外側進行直切口。醫師在進行手術時,在截骨擴髓后依據髓腔寬度選擇合適型號的假體,采用生物型關節的安裝技術,在安裝完成后以肌腱和筋膜為起止點縫合傷口。
DHS手術中患者應采取仰臥位,操作醫師在X線的監視下對患者的骨折進行復位,在髖關節外側采取直切口,對骨折部位進行處理,根據患者的骨折情況,選擇合適的髖螺釘,幫助患者安裝合適的DHS鋼板,并縫合傷口。
進行兩種手術的患者均要隨時觀察下肢腫脹情況,并服用低分子肝素鈣,來控制和監測凝血功能,必要時行下肢血管彩超檢查
1.3 觀察指標:在手術時對患者手術中的各項指標、患者恢復過程中的各項指標和在患者術后12個月并發癥的情況進行統計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計量資料采取平均值±標準差(±s)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χ2檢驗(或者采用t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手術情況統計:半髖關節置換組手術時間(75.3±9.2)min,手術出血量(264.3±21.1)mL,術后臥床時間(3.1±1.3)d,術后恢復時間(9.1±3.1)d。DHS組手術時間(63.4±8.7)min,手術出血量(179.1±14.3)mL,術后臥床時間(23.4±5.6)d,術后關節恢復時間(32.5±7.1)d。使用半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手術出血量比采用動力髖螺釘固定手術的患者要大,但前者在術后的臥床時間和術后關節負重時間要遠小于后者兩組,兩組患者對比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在經過手術12個月后對患者進行術后并發癥調查,收集數據如下:在半髖關節置換組50例患者中,有3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統感染,并發癥發生率10.00%;在DHS組中50例患者有8例發生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統感染,4例靜脈血栓,并發癥發生率36.00%??芍塍y關節置換手術治療后的并發癥發生率遠小于DHS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股骨上端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該病癥在發生后不易愈合,現今多采用DHS對該病癥進行臨床治療,但治療后需要長期的臥床休養對老年患者的恢復十分不利,并且容易引發一些并發癥[3]。
本文通過對比近年來推廣來的半髖關節置換手術和DHS做比較,發現半髖關節置換術在手術后相比DHS,患者的臥床恢復天數僅需(3.1±1.3)d,遠小于DHS所需的(23.4±5.6)d,差距具有統計學意義。通過對兩中術后并發癥的比較也發現半髖關節置換手術發病概率10.0%遠小于DHS的36.0%,從各方面看,半髖關節置換術可以推廣成為治療老年不穩定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首選臨床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賀建軍.半髖關節置換與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老年人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4(7):1044-1045.
[2] 馬濤,宋偉,張育民,等.人工關節置換與切復內固定治療高齡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對比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10):1324-1343.
[3] 尚紅濤.髖關節置換與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不穩定骨折臨床療效對比分析[D].石家莊:河北醫科大學,2012.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