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波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培養學生;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05-01
“興趣與能力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有了興趣學生就樂于思考,積極探索。培養了能力,學生有了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就會更濃,從而形成了一種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培養能力存在于哪些具體環節中呢?
一、在口算訓練中培養學生能力
口算基本訓練中,練習形式多樣化,多層次化。如:由易到難的填數字、填運算符號、速算、口答應用題等可以訓練學生靈活的思維。練習方式的不同可以使學生充分地培養能力。如:“卡片式”、“開火車”、“對口令”、“游戲”等等。首先,使學生對練習感興趣,樂于練習,自然就使學生在動口的同時,動腦去練習了,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二、在新教授知識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新授知識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一環,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
現行教學法多種多樣,有嘗試教學法、操作教學法、指導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自主探究法、愉快教學法、發現教學法等等。在教學時選定教學法,要因課而異。不同的教學法,它就于不同的角度培養著學生的素質,發展著學生的潛能,培養著學生的能力。
現就發現教學法,談談它在課堂中是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現教法學法又稱問題教學法,它的一般過程是:
1、設置問題情境,引起興趣,形成思維動機。
2、提問、演示、觀察、分析、比較,讓學生進行選擇性的思維。
3、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解決問題,自己發現法則和規律。
例如:教長方形面積時,可以先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塊一塊的擺,度量練習紙上各種長方形圖形的面積。然后教師提出問題:“愛動腦筋的同學們,如果所量的圖形很大,比如操場、教室、田地等,我們也能這樣去擺嗎?能不能想出另外的辦法呢?”這時,學生會表現出很想知道的樣子,有了思維動機并且開始了思維。隨即教室指導學生別急于回答,而讓學生帶著迫切的心去認真閱讀課本內容,然后進行觀察、想象——“你發現了什么?”學生會回答:“測量長方形面積只要量長方形的長和寬就知道了。” “為什么?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答:“因為一個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正好等于它的長和寬所含的厘米數的乘積。”
學生回答后與例題相比較,自己去“發現”它的解決方法。教師起主導橋梁作用,讓學生自己走到目的地。培養了學生積極思維的品質和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能力教師要在課堂中善于抓住有利時機,創設思維情境,將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步步推進,同時在課本所教內容中“發現”結論,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自學能力。
三、在課堂練習中培養學生的能力
一堂課應該留給學生充裕的練習機會。練習不光是出幾道習題讓學生做,而是邊講邊練,講中有練,練中有疑,疑則思。
練習不能單純的追求數量,也要講質量。要有目的,講實效,靈活多樣。
例如:小數乘法的難點是小數點處理問題,練習題目可做如下安排:
3.57×84=29988 3.57×8.4=29988
3.57×0.84=29988 3.57×0.084=29988
題目要求學生在積中點上小數點。
此練習既具備了針對性強,又有實效,而且學生又不花費冗長的時間計算。
還可設計多種練習形式。如:判斷題,多條件或少條件的應用題,一題多解等等。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智力,更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能力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既能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能力發展。
美國對1311個科學家在五年之內的發明創造的統計,發現出成果的多數是“通才”而非“天才”。知識廣博的人,愛好活動的人,思維比較敏捷。因此,開展課外活動對培養能力也是有重要意義的。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培養學生能力需在多方面、多渠道進行,在漫長的教學生活中,更要不斷地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去充分開發、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
(上接第204頁)者的態度也反映了其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態度、觀點。必修I《新民主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課中《兩個日本士兵進行殺人比賽》的圖片則告訴我們,侵華日軍在中國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和野蠻行徑,聯系當今日本政府對侵華戰爭的掩飾、否認,也可理解日本政府至今不肯向在二戰中受害國人民道歉賠償的態度,如果再聯系現今日本右翼分子修改教科書否認歷史的行為。對于培養學生人文主義素養就是很好的資料。
上述是我對歷史圖片在歷史教學中如何運用的淺顯認識,需要同仁們共同努力,共同探討,使我們的歷史教學從多方面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洪友誼.淺談歷史圖片在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學習(中). 2011(07)
[2] 吳和良.試探歷史教學中歷史圖片和插圖的應用[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