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娟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哈爾濱 150025)
?
高校英語教師英語課堂體態語現狀與改進措施研究
吳麗娟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哈爾濱 150025)
摘要:由于高校英語教育一直不重視英語(課堂)體態語,而該部分知識對于跨文化交際的成功卻起著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筆者利用測試和問卷調查,對56名高校英語教師進行了一項調查來測試其該方面的知識水平、學習動機和有效的輸入渠道,并以所得數據為基礎,分析得出結論。
關鍵詞:英語;體態語;現狀;改進措施
一、研究內容及方法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英語教育的發展,高校英語教育的目標已經轉變為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在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中,非語言交際卻一直未受到重視。在這一教育條件下培養出來的高校英語教師對于英語體態語知識的掌握情況就需要研究來證實了。
根據預期成果的語言研究性質,該研究選擇了測試和調查問卷兩項調查手段,其中,測試題目選自金艷琳的《中國英語學生體態語使用的跨文化研究》[1]中所使用的Von Raffler
-Engel(1976)設計的美國人較常用體態語。調查問卷是根據高一虹的英語學習動機分類[2]而設計的,并在完成后,邀請了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和黑龍江大學共5名英語語言文學教授兼碩士生導師監督審查,修改后,進行了試測,所取得的信度分別為:測試:0.810;調查問卷第一部分:0.756,第二部分:0.782。三部分信度值均遠遠高出0.60這一要求,且根據各位專家的評價,試測的三部分也都具有很好的效度。
調查對象為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哈爾濱師范大學的56名英語教師,因為該三所大學分別代表了不同水平。其中,42名女教師,14名男教師;年齡從26歲到62歲不等,平均38.5周歲;博士占10.7%,碩士占76.8%,學士占12.5%。每人至少有3年或以上教學經驗。所有人都認真完成了測試和調查問卷的所有問題,回收率為100%。
二、測試結果分析
測試部分的36道題目中包括體態語的五個方面,每道題目共分四個選項,前三個選項為對題目所述的體態語的不同理解,最后一個選項為“我不知道”。根據Excel 97-2003的統計結果,受試者的每部分正確率、錯誤率、選擇“不知道”選項率、平均分如表1所示。
表1 測試部分的數據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測試的平均分只有54.7分,即不及格。這一結果表明:首先,高校英語教師對于英語(課堂)體態語不具備足夠的知識。其次,每道題的錯誤率均有較大差異,表明:第一,對于中西文化體態語意思較為相近的問題,受試者的正確率很高。如:第12題“Thumb up with a close fist.”(手握拳,大拇指朝上),中西文化中的意思大致相同,可表示贊同、支持、表揚等,因此,正確率高達96.4%。第二,在英語文化中,獨特且常見的體態語,受試者的正確率也較高。如:測試的第一題“To shrug shoulders and stretch both arms to the side.”(聳肩)中國人對于英語中這一體態語相當熟悉,因此能正確理解其含義“我不知道”。 第三,對于中西文化體態語意思有所差別的問題,受試者回答的正確率較低。如:第28題“To stick out your thumb and index finger and point the index finger toward your temple.”(伸出拇指和食指,并用食指指向太陽穴)這一手勢在中國文化中的意思為“我想自殺”。所以,有50%(28名)的受試者選擇了這一錯誤選項。其實,在英語文化中,這一手勢的意思是“That was stupid.”(真傻)。這一測試結果說明,受試者是根據中文體態語知識來判斷英語體態語的含義,即存在意義的消極轉換(negative cultural transfer)。第四,在英語文化中,獨特但不常見的體態語,受試者的正確率也較低。如:第19題“To raise your arms up to the waist or above with both thumbs up.”(大拇指朝上,雙臂抬起至腰部或往上),這一姿勢不見于中國文化,英語文化中也并不很常見,因此,選擇了“我不知道”的占28.6%,正確率只有44.6%。
三、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調查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高校英語教師的英語體態語學習動機,第二部分主要調查受試者認為可以增加其英語(課堂)體態語知識的主要有效輸入和習得渠道。調查選用的是Likert的五分量表(1分代表強烈不贊同,5分表示強烈贊同)。數據結果見表2。
表2 調查問卷數據結果
從第一部分的各項數據分布能夠看出,受試者認為動機從強到弱分別為信息媒介內部興趣個人發展出國深造外部要求學習情境。而且,數據的分布為2.061—3.158,與備選的最大數值5相差不小,這一結果充分說明,受試者對于英語(課堂)體態語沒有很高的學習動機。
從第二部分的各項數據的分布能夠看出,均值從2.571到4.268不等,其中,“電視和電視節目等”和“個人經歷”兩項比較接近備選的最大值5分(強烈贊同),因此,受試者認為這兩種途徑可以比較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體態語知識水平,而“網絡、英語角及其他有組織的活動”也是比較受到贊同的選擇。然而,其他非直觀觀察的途徑,如“講座”“書籍、雜志及報紙等”沒有得到受試者的認可。
四、結論
通過前文的數據結果的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高校英語教師的課堂英語體態語知識水平并不令人滿意,仍需極大提高。第二,習得動機不強,需要通過各種方法來增強其意識。第三,高校英語教師認為一些比較容易直觀觀察到英語體態語的輸入渠道是比較有效的。因此,我們仍需努力從提高高校英語教師的英語(課堂)體態語的學習動機著手,使其充分意識到在跨文化交際中,體態語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進而采取比較有效的直觀途徑最終達到使其該知識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金艷琳.中國英語學生體態語使用的跨文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06.
[2]高一虹.中國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動機類型[J].現代外語,2003,(1):28—38.
(責任編輯:朱嵐)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ers’ Body
Language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WU Li-juan
(English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Body language in classroom has long been neglected in university English education 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 author adopts tests and questionnaires to survey 56 English teachers’ knowledge level,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 input channels and a conclusion is reached based on the data.
Key words:English; body language; status;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5-0034-02
作者簡介:吳麗娟(1982—),女,江西上饒人,講師,哈爾濱工程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從事美國亞裔文學、跨文化交際學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外國語學院校級項目“高校英語教師課堂英語體態語現狀與改進措施研究”(YN2014-33)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