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梅
摘 要:高中歷史課程的開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往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太過死板,沒有將課程開展的意義全面展現。對于高中歷史教學課程改革勢在必行,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進行淺顯分析,希望對相關高中歷史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情境教學;情感教育
課程教學改革對我國高中歷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想要滿足課程改革的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要結合素質教育,分析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實際特點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規律。
一、創設情感教育情境
在歷史教學課堂上設置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內容能夠引起學生情感觸動,對于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成效有著積極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課堂上進行實物展示,使學生對于歷史有著直面感知。教師在講述與原始社會有關的歷史知識時,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將大量原始社會早期人工使用的生產工具圖片給學生展示,學生直面感受,增強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還需要注重的是引起學生情感的觸動。例如:教師在講述“九一八”事件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事件的圖像資料,激發學生對受害同胞的同情和侵犯我國國土帝國列強的憤恨,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得到提升。
二、以情動情,熏陶學生的情感
將情境教學模式引入高中歷史教學課堂,并且與情感教育進行有效融合,找尋更多的情感教學資源,在課堂上創建合理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對于歷史課程學習的熱情充分調動起來,教師需要將情感作為歷史課堂教學開展的工具,通過自身的情感來為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達到以情動情的目的。例如,教師在講述教材內容時,講述革命關鍵和高潮部分時用高昂的語氣,教學語速可以適當加快,革命的低谷時教師語氣要低沉,語速放慢,用自身具有的情感影響學生,使學生能夠感同身受,進而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
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師需要認識到課程改革對于高中歷史教學提出的要求,并且結合歷史教學課程開展的實際特點,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模式,并且與情感教育相融合,提升高中和歷史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戴紅艷.論高中歷史教學中情境教學與情感教育的結合[J].學科建設,2013,27(12):155-15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