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皎宇
摘 要:隨著國家的大力推廣,計算機多媒體作為一種主流教學手段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開拓了學生的眼界,使絕大部分教師和學生樂此不疲。然而,對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樣也存在一些誤區。以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課堂上的應用為例,談談對多媒體技術應用的看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教授課;復習課;講評課
一、多媒體技術的定義
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對文字、數據、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感官與計算機進行實時信息交互的技術,又稱為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只要我們將這些要素用計算機按照教學內容的安排進行適當合理的整合,給聽課者呈現出一種良好的視聽感受,在課堂上就可以不知不覺地將更加豐富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并且也會收到學生比較好的反饋。
二、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模式
初中階段對一個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此時,每一個學生對于新知識、新世界的渴求都非常的強烈,然而由于知識積累的局限,容易出現偏頗的看法和見解。因此,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無疑給初中歷史教學打開了方便之門,大量的圖片、史料、視頻、音頻,既滿足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使課堂氣氛更加輕松活躍。在這里,我主要談一下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歷史課堂上的應用模式,以
資同仁參考。
1.新授課
在教學過程中,新授課的地位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授課上,要想利用多媒體將講授內容有主次、有條理地展示出來,在備課過程中就一定要充分利用計算機進行知識點的整合,課后還要進行反思和評價,不足之處及時修正,優化學習方案。
比如,在進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歷史八年級上冊
《中國近現代史》第一課“兩次鴉片戰爭”的備課時,因為是新授課,又是整個學期的第一堂課,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并且把這堂課和七年級古代史的教學內容相連接是這堂課的難點。因此,在準備多媒體課件時,首先就要讀懂教材,吃透教材。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為了和上學期的課程相連接,我使用了康熙、乾隆的兩張畫像,引導學生回答,康乾盛世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次盛世局面,然而和西方世界相比卻早已落后,早在明清“海禁”和“八股取士”之后,中國就逐漸遠離了世界發展之大潮。緊接著,我用了“道光皇帝”和“維多利亞女王”,“牛耕技術”和“機器作業”,“木質船艦”和“鐵甲戰艦”,“閉關鎖國”和“新航路開辟”幾組圖片做對比,加深學生對此時中國大致情況的了解,并且讓學生自己總結19世紀中期中國的落后是方方面面的,因此才有了中國近代
的屈辱史。
2.復習課
復習課主要是對之前的新課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和整理,進行縱、橫向的歸類,進而進行知識的系統的整體綜合,形成結構化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復習課還是知識的遷移訓練,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復習課的地位非常重要。在進行復習課時,由于知識點大多零散細碎,多媒體技術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進行復習課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時,尤其是注意使用Powerpoint里面的插入Smart Art功能。在這個功能子目里,有列表、流程、循環、層次結構等圖形,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我們梳理與課程相關內容的需求。例如,中國近現代史的專題《近代化的探索》復習,由于這個專題的四個內容“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彼此之間是因果關系,同時也有時間上的順承關系,因此在制作復習課件選擇結構圖的時候我使用了Smart Art功能中的流程圖形,并用箭頭將四次事件的關系標注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這堂復習課也上得非常順暢,課外我還問了幾名同學的感受,他們說在使用多媒體后,覺得課堂的條理比之前更加清楚了。
3.講評課
講評課主要是對學生的作業或者考試試卷進行講評,目的在于對學生的學習和掌握情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及時查缺補漏,及
時調整教學方式和策略,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系統,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然而,現實生活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講評課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因此,在這里,我主要探討一下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講評課上的應用。
在歷史作業和試卷上,很多學生的書寫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盡管平常在課堂上已經強調過很多次,但大部分書寫較亂的學生仍然不以為意,這時多媒體技術就可以發揮它的優勢了。有幾次重大的考試之后,我用計算機掃描儀將幾個書寫有問題的學生(分
別是:答案寫得不準確、書寫也不工整的學生,答案比較準確但書寫不工整的學生)和兩個書寫非常工整的學生(分別是:答案寫得不準確但書寫很工整的學生和答案寫得非常準確、書寫也非常工整的學生)的試卷分別掃描成圖片(遮掉姓名、班級),在試卷講評課一開始,我就在投影機上展示了這幾個同學的書寫,讓學生自己來總結書寫給歷史成績帶來的影響。通過這樣一堂“現身說法”的課,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逐漸開始練習書寫,課后作業也整齊了很多。
4.鄉土歷史探究課
鄉土史簡單來說就是家鄉的歷史,指的是本鄉本土的歷史,帶
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自我國2001年頒布《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開始,全國各地掀起了鄉土史教學的風潮,在我工作的陜西省漢中地區也是一樣,加上漢中地區的歷史資源本就非常豐富,因此我們學校的活動課基本就是以鄉土歷史探究課為主。在準備鄉土歷史探究課時,多媒體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在介紹漢中三國時期的歷史時,由于時間久遠,牽扯的人物也比較多,因此在上課時,像劉備進軍漢中,劉備設壇稱帝等內容,我截取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的片段,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再比如,在介紹定軍山的歷史時,我將自己拍攝的定軍山的照片用課件的形式呈現出來,并且配以介紹,加深了學生對這些鄉土資源的認識,同時也激發了他們愛家鄉的情感。
此外,不光是我自己在講述鄉土歷史課堂上使用了多媒體,很多學生也對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很感興趣。曾經我組織學生利用十一長假探尋一處漢中的歷史遺跡,沒想到這個活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很多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把自己旅游時拍攝的照片、自己的旅行感悟,配以精挑細選的音樂做成Flash動畫。在課堂上我精選了幾個做得非常精美的學生進行展示,全班都聽得非常投入。
其中有一個學生毫不怯場,甚至在展示的時候背誦了自己為武侯祠寫的一首詩,引得其他學生紛紛鼓掌。
總之,計算機多媒體是我們教學的一種工具,只要我們使用得當,不過分依賴它,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大有益處的。
參考文獻:
[1]吳疆.現代教育技術與綜合學科課程整合方法與實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2]徐福蔭,袁銳愕.現代教育技術基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汪學毅.課前導入營造教學氣氛[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7(02).
[4]趙亞夫.歷史教學目標芻議三:怎樣確定課堂教學目標[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7(0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