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日新
摘 要:自學考試制度是我國改革開放后教育制度的一項重要創新,它豐富了我國的教育體系,是我國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重要途徑。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自學考試開始面臨全新的挑戰,它需要從應試教育向適應市場需求的素質教育轉變,應逐步由單純的學歷教育培養模式向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由專門強調學歷需求向提高素質和能力轉變。
關鍵詞:自學考試;實用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1C-0004-02
一、自學考試面臨的問題
(一)自學考試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自學考試開辦以來,就以其開放靈活優勢、質量標準優勢、培養成本優勢等,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和選拔了大量的專業人才。但是,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校不斷進行擴招,網絡教育迅速崛起,考生的選擇多樣化,教育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自學考試的“市場份額”在不斷縮小,畢業率的高低成為人們擇學的重要依據,自學考試的生源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二)自學考試迄今仍沿襲普通高等教育中以基礎教育為主的辦考思路
普通高等教育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在培養目標、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質量要求等方面都不相同,自學考試本應以高科技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指導思想,強調“重開發、重轉化、重應用”,直接為科技進步、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但是,到目前為止,自學考試仍以“重基礎、寬口徑”的標準來要求考生,使自學考試的改革與發展逐漸“普教化”,離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實際越來越遠。
(三)自學考試在職能上仍停留在單純傳播知識的層面上
自學考試本應擔負人才繼續教育、知識不斷創新的使命,但在傳統的社會發展態勢下,仍以“死記硬背” “維持性學習”作為主要教育模式,只注重已有知識的傳承,忽視了對新知識的探求,對學生的自學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設計與動手以及創造能力沒有起到培養、提高的作用,造成了自學考試與知識經濟發展要求存在嚴重脫節,社會效益低下。
(四)自學考試已成為變相的一次性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教育已擴展到一個人的一生,全面終身教育才能培養出更加完善的人。但是,自學考試仍然是刻板地按照專業計劃要求完成規定課程的考試,而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各項知識未能提供全面的網絡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微乎其微。
由此可以看出,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當前和今后自學考試模式轉變的首要方向和任務。
二、自學考試的發展策略
(一)培養實用型人才
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與市場化趨勢的增強,就業競爭日趨激烈,使得社會經濟發展對勞動者的技術與素質要求、對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學校教育形式和單一的學歷教育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繼續教育、終身教育和非學歷教育逐步成為人們對教育的需求形式。因此,自學考試若想長期發展,就需要與時俱進,培養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把提高考生的綜合素質、職業能力和職業競爭力作為考試項目和制度設計吸引求學者。
(二)按需設考
自學考試是高等教育的特殊形式,目的是促進全社會的個人能夠在自行學習方面向有序、大規模方向發展。尤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用人機制將趨于根據人的實際才能賦予職位和待遇,這就要求教育必須培養出“貨真價實”的人才。所以,自學考試作為一種國家教育制度必須樹立競爭意識和市場意識,著眼于滿足社會成員的學習需求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開考的專業、考試課程、考核形式應該適應市場的需要、求學者的需要,做到“按需設考、考為需用、以考促學、學用一致”,注重考試對象在實踐應用能力方面的提高。
(三)完善終身教育體系
進入新世紀后,知識經濟的發展更加迅猛,終身學習已成為一種社會行為,自學考試不能只作為一次性教育,而應該成為社會進步發展的“加油站”,發揮它的社會功能,克服傳統教育中只強調“教”的作用,強化對學習的激勵,培養學習者“終身學習”的習慣,逐步使自學考試從“學歷教育”轉變為“終身教育”。
三、自學考試制度設計和實用型人才培養途徑
(一)專業、課程內容的市場化調整
在專業設置方面,自學考試應該大量開設滿足提高職業能力的應用型專業,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在辦好學歷教育的同時,與不同行業和有關部門聯系,大力發展非學歷的專業證書考試、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各種等級證書考試以及引進國外的證書考試等。這種非學歷的證書考試更能滿足社會較多人群的工作需要,特別是針對大部分已經擁有學歷的人,他們不再對文憑有要求,他們需要的是為就業或轉換工作而學習一些技能型課程提高競爭力,所以這類專業的設置要具有及時性、靈活性和適用性。
在開考課程方面,多開設一些以能力為主線的課程(主要是技術應用能力、學習創新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潛在發展能力),按照系統性、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進行知識結構整合的課程,培養“一主三輔”(以應用型為主,輔以復合型、外向型、創新型)相結合的人才。
在課程內容方面,要具有學科發展的敏感性。自學考試的課程內容應加強基礎知識的濃縮和向社會發展的延伸,不斷引進各專業的最新成果,并將理論與技術、技術與技術進行交叉銜接,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將知識與技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二)建立高效的面向考生的學習支持系統
自學考試的教材大部分取自普通高校的教材,以“教”為中心,可讀性差,考生難以無師自通。因此,必須加強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的自學考試學習媒體建設,組織素質高的專家編寫合適的教材和多媒體輔導材料、課件、實驗教材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自學考試網上教學平臺,為考生提供在線、互動的網上助學輔導,通過這種超越時空、資料豐富、方便靈活的學習方式,擴大自學考試的助學范圍,提高自學考試的學習質量,從而提高自學考試質量,提升考生的及格率和畢業率。
(三)改革考試內容
自學考試具有雙重屬性,它既是一種高等教育國家考試,又是一種教育形式。它不能僅僅作為考試制度孤立存在,而應該按照高等教育的規律系統地、科學地規范各個教育環節。因此,自學考試必須改革“以考統學”,適當下放一定的權力,如增加選修課的比重,根據自學考試培養目標的要求,加強對能力的測試和評價,減少死記硬背的內容,鼓勵和引導考生注重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注重創造性能力的培養,而不是找捷徑,抓題目。從命題的指導思想、考核內容、分數制度、主觀題評卷以及實踐環節考核等方面改進工作,充分發揮考試的“指揮棒”作用,逐步改變“以本為本”的命題現象,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學科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
參考文獻:
[1]邵郁.淺析我國自學考試的發展與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1).
[2]李宏波,張忠家.論自學考試課程體系建設[J].成人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