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俊霞
摘 要:認真研究美術課程標準,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案,并把課堂教學創設成優良的育人環境以及建立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有效評價體系,同時,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努力完善自己。
關鍵詞:課程標準;教學方案;評價體系;探究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1C-0058-02
一、美術課教學要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都要學習有價值的美術,學生都應該獲得必需的美術知識,不同的學生在美術教育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在美術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因材施教原則,明白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精神面貌,應該承認、尊重這種身心發展規律和不同的個性差異,而不是忽視這種差異,就像以往那樣試圖用一種教育教學模式,去要求不同個體的學生實現同一種教育教學目標。我們對每個學生的具體要求不能一律,要做到區別對待,盡量遵循課程標準,做到多樣化、特色化、個性化。
在設計美術教學內容時,首先要細致地研究課程標準,它在目標體系中不僅是本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能的要求,也提升了人文領域的目標要求,如興趣、個性、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等,使美術教學由知識技能取向轉移至人文價值取向。因此,在掌握了教材內容提出的知識技能目標和情感價值目標的基礎上,在教學過程中如何結合教材體現和實現這些目標?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提出了哪些有效的“教學建議”,怎樣才能實施這些“教學建議”,這些都是教師備課時應該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制定教學方案
由于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知識發展水平不同,教材只能提供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不可能面面俱到,雖然每一部分也都提供了素材,但是也不一定適合每個學生的發展需求。因此,應該深入鉆研課程標準,靈活使用教材,在把握教材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結合學生所處的地域差別及學生們的個體差異,科學地對教材進行刪減、增補和重組,進而制定適合本地區學生的教學方案。
(二)踐行課程標準,關注學生的發展
關注學生的發展,還體現在教學模式的轉變上,教師的角色需要改變,由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傳統模式轉變到以激勵學生為特色、以學生為重心。因為在科學技術、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當今,重知識的傳授、重教、重結果的教學理念已不適應時代的需要。應更注重“以人為本”,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為學服務。在美術課堂中,通過創設好的問題情景,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處理新的任務,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再創造有關美術的知識。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美術教學活動,使學生形成了基本的美術素養,豐富和完善了學生的個性、品質,激發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在學習中體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讓學生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向學習和生活。
二、教師在課堂要以素質教育的課程理念實施教學
(一)把課堂創設為優良的育人環境
構筑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學生創設美術課教學的基礎,這是課程標準對美術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育人,堅持具體輔導、發展個性的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緊緊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才能使美術課堂成為培養學生的優良環境。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充分利用美術教學的情趣性、活動的自由性、評價標準的多樣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享受主宰和駕馭事物的自由感和自豪感,從而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教師要針對每個學生,設計發展他們的不同方案和思路,既要強調統一規范的 “共性”,又要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
(二)建立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的有效評價體系
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包括課堂評價、作業評價、階段評價、學期評價、學年評價等;評價也應該是全方位的,主要體現在學生的習作上,因為美術習作一目了然,可由教師、學生、家庭、社會等組成共同體,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學生習作評價,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評價還要多角度地進行,如從學生對課前資料的搜集、材料的準備、團隊合作、觀察能力、自我評價、教學實踐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結果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個體成長和針對后期逐漸進步提出良好的建議,評價結果的呈現形式也應該是多樣性的,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有不一樣的方法。通過以上這些評價方法慢慢摸索和嘗試,逐步進行完善,就會形成一種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教師應該按新課程標準要求,不斷完善、提高自己
(一)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業務水平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質量和教師修養、學識、業務水平有很大的關系。首先,作為一名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工作,能為人師表,并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和模范行動去教育和感染學生,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從而使他們密切配合,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另外,作為一名教師,還應該具有淵博的學識和精于教學的技藝,這是營造和諧課堂氣氛的關鍵。由于教師個性上、學識上的原因,學生課堂質疑,不能循循善誘地給予解答,活潑、外向、敢于反抗的美術生,會對老師不服氣,進而不尊敬,甚至是對立。“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是口井”,不斷增長學識,提高業務水平,對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二)提高信息技術和美術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
隨著社會信息化突飛猛進的發展,網絡化、數字化,現代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工作方法、通信技術、娛樂方式……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教育上,大大推動了教育發展,它不僅使教育手段現代化,也促進了教育思想的現代化,從而引起教育模式、教育過程和教育教學方法的巨大變化,對教師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美術作為視覺藝術,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因此,作為美術學科教師,必須掌握計算機輔助教學,學會使用一些專業軟件制作教學課件,能夠利用互聯網獲取信息和教學資源,并應用到教學實踐當中。
(三)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研究性”“探究性”是培養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參與性,借助實踐操作啟動形象思維,進而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以實現自主探索性學習。它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研究,強調通過探究和發現過程達到預期教學目的。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質疑、產生問題,從而尋求答案,使教育的作用轉化為學生自我學習的動力。指導學生闡明觀點,具體論證,針對疑問啟發思考,把問題的探究引向深入;還要讓學生們通過自主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他們的思考力和判斷力;教師作為組織者,應幫助學生創設寬松、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環境,引導他們觀察思考,積極討論,不斷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認真發揮實踐教學參與性的功能,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主動性,要對學習過程中各階段的結果進行評價,檢測學習效果,促進其更快進步。
參考文獻:
[1]胡恒峰.淺析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的誤區[J]. 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3,(10).
[2]趙勝利.美術新課程理念對教師的挑戰[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