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穎(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吉林 白城 137000)
?
淺談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其預防
姜 穎
(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吉林 白城 137000)
【摘要】腦卒中是指各種原因所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及缺氧性壞死,而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它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及多發病,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可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嚴重危害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如何對腦卒中危險因素的識別和干預,是預防和治療腦卒中的重要基礎,也是降低腦卒中發病率和病死率的關鍵。為此,本文僅就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其預防略談體會,簡要闡述。
【關鍵詞】腦卒中;危險因素;預防;體會
腦梗死(cerebral infarcton,CI)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各種原因所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及缺氧性壞死而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它是腦血管疾病(CVD)中最常見類型,約占70%,通常分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腔隙性腦梗死[1-2]。急性CVD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病及多發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二大病因和成人殘障的主要原因。腦卒中發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也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嚴重危害著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如何對腦卒中危險因素的識別和干預,是預防和治療腦卒中的重要基礎,也是降低腦卒中發病率和病死率的關鍵。為此,本文僅就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其預防略談體會,簡要闡述。
臨床把危險因素分為:可干預危險因素和不可干預危險因素兩大類,其中可干預危險因素是腦卒中預防的主要針對目標。
1.1 不可干預危險因素:①年齡:CVD的發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與年齡呈正相關。55歲后發病率高,每增10歲,腦卒中發生率也約增1倍。②性別: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男性卒中的發病率高于女性。③遺傳因素:有父母雙方卒中史的可增加子女率中的風險。患有遺傳性動脈病、馬方綜合征和Fabry病均能增加卒中的發生率。
1.2 可干預的危險因素:①高血壓:是CVD最重要而獨立的危險因素。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升高都與腦卒中的發病風險正相關,卒中相對風險約為血壓正常者的4倍。②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糖尿病可使缺血性卒中患者風險增加3.6倍。③高血壓癥:著多資料研究顯示,血膽固醇每增加1 mmol/L,缺血性卒中風險升高25%。而高密度脂蛋白每增加1 mmol/L,缺血性卒中風險降低47%。④心臟病:如心房纖顫、心臟瓣膜病、冠心病等,都可使缺血性腦卒中風險顯著增加,且隨年齡而增加風險。⑤吸煙及酗酒:可影響全身血管和血液系統,加速心律、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據有關資料顯示,吸煙及酗酒可增加缺血性卒中風險約2倍及出血卒中風險2~4倍。⑥鐮狀細胞貧血:基因異常的純合子患者,20歲前腦卒中累計發病率超過11%,多發生兒童患者。
循證醫學證據表明,對CVD的危險因素進行早期干預,可以有效降低CVD的發病率。
2.1 CVD的一級預防:指發病前的預防,即在社區人群中早期識別具有卒中危險因素尚無卒中發作的特定人群,開展綜合預防措施,從而達到使CVD不發生或推遲發病年齡的目的。①防治高血壓:其措施包括控制體質量、膳食限鹽、減少膳食脂肪、增加及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堅持應用降低藥物,一般將血壓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②防治糖尿病:通過飲食控制、服用降糖藥和使用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7 mmol/L)。③防治血脂異常:以控制飲食和體育鍛煉為,輔以藥物治療。包括: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選擇能加強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效果的食物,如植物甾醇和可溶性黏性纖維,同時減輕體質量增加有規律體育活動等。他汀類藥物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對缺血性腦卒中有顯著療效。④防治心臟病:對房顫患者,可使用華法林抗凝治療、口服阿司匹林50~300 mg/d;有心臟瓣膜病變的房顫者也可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冠心病高危患者可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50~150 mg/d。⑤戒煙及限酒:均能預防或降低發生腦卒中的危險及減輕殘疾程度的目的。⑥防治鐮狀細胞貧血:對于鐮狀細胞貧血者可間斷給予輸血治療[3-5]。
2.2 CVD的二級預防:是針對已發生過一次或多次腦卒中患者,尋找卒中事件病因并加以糾正,從而達到降低卒中復發的目的[6-8]。①病因預防:對于可干預的危險因素進行病因預防,基本與一級預防相同。②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對發生過缺血性卒中患者,建議常規抗血小板治療,應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③抗凝治療:對已診斷為非瓣膜病變性房顫誘發的心源性栓塞患者應使用華法林治療。④干預缺暫性腦缺血發作:反復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發生完全性卒中風險極大,所以應積極尋找并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因。
總之,許多因素與腦卒中的發生及發展有關密切關系,對這些危險因素的識別和干預,是預防和治療腦卒中的重要基礎,也是降低腦卒中發病率和病死率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王庸晉,宋國華.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592-608.
[2] 雷寒.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557-575.
[3] 賈建平.神經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71-197.
[4] 張韓英.他汀類降脂藥能降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再發卒中的風險[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4(4):64-65.
[5] 陳后勤,張險平,倪白云,等,早期心理疏導對急性腦卒中抑郁患者康復的影響[J].安徽醫學,2009,30(5):524-526.
[6] 陳國軍,于永娜.心理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7):89-91.
[7] 劉明雅.卒中后高血壓的處理[J].中華臨床新醫學,2002,2(5):434.
[8] 黃崗,趙曉輝.卒中伴高血壓的合理用藥[J].中國臨床醫生,2005,33(8):6-7.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0-02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