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華
摘 要:從營造詩意的語文課堂教學意境、搭造自主的語文課堂學習平臺、創造合作的語文課堂學習方式三方面進行研究,以構建優效的語文課堂,實現學生詩意、和諧生長,幸福、健康成長,持續、長效發展。
關鍵詞:語文課堂;優效教學;詩意;自主;合作;生活
中圖分類號:G424.21;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03-0024-02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今的語文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而是師生共舞的殿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變為主動學習的主體,語文課堂除了學習語文知識,還要發展能力、思想,提升綜合素養,追求學生詩意、和諧生長,幸福、健康成長,持續、長效發展。優效語文課堂已經成為當下每一位語文教師的教學追求,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要擁有哲人的思想、詩人的情感、演員的才藝,在語文教學中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策略,構建優效的語文課堂,充分彰顯教學理念之新、教學意境之美、教學策略之優、教學質效之高。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探尋優效教學蹊徑,構建優效語文課堂。
一、營造詩意的語文課堂教學意境
“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的發展。”蘇霍姆林斯基如是說。語文課堂應充滿詩情畫意,是師生情感匯聚的海洋。為了學生的和諧發展,我們要營造詩意的語文課堂,創設如詩如畫的教學意境。
人文性是語文的基本性質,語文教學中應凸顯教師的人文關懷,使學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語文是美之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充分挖掘美學元素,體現情景之美、語言之美、形式之美與內涵之美,創設詩意的課堂教學情境,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他們在如詩的意境中愉悅地學習。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嫦娥奔月》一課時,我在“神話故事”的話題中直接導入《嫦娥奔月》,接著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了“嫦娥奔月”的精美畫面,優美的文字、抒情的音樂、動人的畫面,三者完美結合,如詩的意境給了學生無盡的遐想,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想象著奔月的仙境,再加上配樂朗誦,讓優美的文字更富美感,使動人的情節更加誘人。這樣,就使學生完全融入到醉人的意境中。在欣賞感受了奔月之美后,我繼續引領學生在如詩的意境中深入學習課文,感悟人物之美。而學生在朗讀、品悟中領略了嫦娥心靈之美——嫦娥為了保護老百姓不被逢蒙所害,吃了仙藥,奔月升天,她的這種舍己為人的美好精神深深打動了大家的心。“美”的氛圍彌漫整個課堂,縈繞每個學生的心靈,詩的意境使學生心靈自由,思緒飛揚。詩意的語文需要美妙的意境,讓我們精心設計、巧妙構思,營造如畫的教學意境,讓學生感受詩意的語文。
二、搭造自主的語文課堂學習平臺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自己的一種體驗、探究與感悟。”要花最少的時間得到最多的收獲,必須努力調動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感悟。
內在的自主性探究欲望是優效學習的最大動力,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搭造自主的學習平臺。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師恩難忘》中,為了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真切感受師恩的偉大,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懷念和感激之情,我采用了自主學習模式,給學生設計提供了導學單,讓學生依據導學單自主預學,主動問學,然后將預學中的收獲和疑惑進行匯報交流,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實現有效的自我建構。在上課初始,我和學生談話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師,每位老師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同學們一定非常想知道課文中的‘田老師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他是一個怎樣的老師?讓我們自己從文中尋找答案吧。”一番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在調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后,我出示了如下導學單下:其一,初讀課文,說說田老師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其二,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哪些詞語形容田老師的課堂“引人入勝”?其三,“我”最難忘記的是田老師的什么?其四,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田老師怎樣的情感?其五,以“我”的角色三讀課文,讀出對老師的懷念與感恩之情。導學單給學生提供了學習的線索和思路,引導學生自發的一步步研讀課文。
“我的課堂我做主”,語文課堂應充分彰顯“生本理念”,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為了實現優效的課堂教學,我們在語文課堂中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搭造自主的學習平臺,提供自主探究的時空,讓他們盡情展示自我。
三、創造合作的語文課堂學習方式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通過團隊合作,發揮集體智慧和力量,實現“合作共贏”,已經成為一種當下所有人的共識。研究證明,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學習方式,小組內成員的合作討論、組際之間的交流互動,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并通過互幫互助、集思廣益,達到優效學習。合作學習一改傳統教學的組織形式與交往形式,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合作學習把問題拋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通過同伴間的合作學習實現知識的有意義建構。我在課堂中經常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組織開展合作學習,提高教學效率。如《一路花香》是一則寓言故事,教學目標除了認識有關生字詞外,更重要的是理解寓言中所蘊含的深刻寓意,感悟人生哲理。在這兩個目標教學中,我都采用了合作學習方式。學生初讀課文,圈畫出生字新詞,在小組內交流,互相讀一讀,說說對含義的理解,遇到有爭議的字詞查閱字典,共同商討。在小組討論后,我讓學生開火車把本課的10個生字讀了一遍,指明說說“驕傲、慚愧”等詞義的理解,并對“罐、灌”等幾個生字的書寫作了簡要指導,使生字詞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寓言寓意的感悟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不經過學生充分朗讀、討論和品悟,是很難體會出來的。為讓各小組合作完成這一目標,我給他們提供了提綱:第一,組內齊讀課文,感受花香;第二,討論交流“花香何來”;第三,角色表演,品悟花香。在小組合作學習后,我組織了全班交流,著重匯報:“一路花香的由來和懂得了什么道理?”學生們在充分品讀、體驗、交流、感悟中明晰了寓言中所蘊藏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價值,要學會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人生哲理。合作學習不但提高了教學實效,更使學生在合作中懂得欣賞自己,樹立自信,明白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
四、打造生活的語文課堂教學機制
“變語文自我封閉性為開放性,開發語文教育空間,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面向活潑的學生。”于漪老師的語文教育理念給我們語文教學以啟迪,讓我們體悟到語文生活化是優效教學的必由之路。生活的語文課堂應以生活為背景,構建生活化的教學環境、生活化的師生關系,將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有機融合,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拉近語文教學和學生生活的距離。如在教學《秋天》一課時,正逢秋天,我在上這節課之前,組織學生走出教室,來到鄉村田野里、小河邊尋找秋天,欣賞秋景,感知秋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教學時,我在室內創設了一種濃濃的秋天情境:多媒體播放精心制作的輕音樂配上唯美的秋景圖。精美的畫面、悠揚的音樂沖擊著學生的視聽感官,宛若置身于秋天的大自然之中。在詩意般的秋天的意境中,我引領學生回憶秋游、尋找秋天,在回味了生活中的秋景秋色后,組織學生走入文本,從文中探尋描寫秋天的詞,指導學生朗讀美文,領會文中所渲染的濃郁的秋意。生活和文本的自然溝通,使語文散發出濃濃的生活氣息,愉悅了學生的身心,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同時給學生一種美的熏陶,提升了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五、結束語
生活即教育。語文教學生活化能夠拓寬學生實踐體驗路徑,發展學生個性潛能,豐富學生人文素養,讓學生的發展更為和諧、持久。因此,我們要發揮教學睿智,構筑優效語文課堂,讓學生和諧完滿發展,使之在積累知識、啟迪智能的同時,獲得情感的熏陶、靈魂的凈化、精神的拔節。
參考文獻:
[1]陳敏.小學語文課堂強化學生“說”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06).
[2]陳江華.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合作[J].江蘇教育研究,2011(02).
[3]盛新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之顯隱融通[J].上海教育科研,2011(04).
[4]曹晨曦.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學智慧的呈現及養成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