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瑩 指導:崔瑾
貴陽中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2
民族醫藥
苗醫關于肌肉關節痛的認識初探
劉嬌瑩指導:崔瑾
貴陽中醫學院,貴州貴陽550002
【摘要】筆者通過查閱文獻及從實地考察等方面收集相關資料,整理、分析苗醫中關于肌肉關節疼痛類疾病的發病原理、診斷及治療原則。以期為今后苗醫治療肌肉關節類疼痛疾病提供參考。
【關鍵詞】苗醫;肌肉關節痛;診斷;治療
近年來,苗醫在治療肌肉關節疼痛方面優勢凸顯,但其病名、發病機理,診療手段等還未被廣大醫者熟知,本文所述“肌肉關節痛”是指身體各部位的軟組織及關節的骨性疼痛,不包括內科學所說的內臟性疼痛。現闡述如下。
1病名
肌肉關節痛的苗醫病名主要根據疼痛的主要癥狀或伴隨癥狀給肌肉關節痛類疾病命名是以疼痛性質、組織、癥狀、病因等加上“風”字的命名方式得來,在苗醫里疼痛都歸類為“風類疾病”,但“風類疾病”并不僅僅只包括疼痛為主的疾病。以下列出為收集到的關于疼痛癥狀為主的疾病[1-2]。骨痛癥:指痛骨不痛皮,局部無腫塊,皮膚有紅色斑點,亦名“走瘤風癥”;順筋風:指主要癥狀為一條筋痛,自臀部延伸到腳下,活動受限(類似坐骨神經痛);冷骨風:指骨頭、骨節冷痛,遇到寒冷更甚(類似中醫痹癥的寒痹);冷肉風:指局部肌肉疼痛發涼,遇到寒冷時更甚;濕熱風:指手足心熱,關節疼痛發熱、紅腫,不能蓋被;眉毛風:指眉棱骨痛,午時痛盛,晴天痛盛,夜間或陰雨天減輕,可伴頭昏頭痛;海底風;指腳后跟部位硬痛,好像被石子梗傷或者腳心被火燒傷的感覺;螞蟻風:指身刺痛如蟻行,經常發作,年久不愈;貓頭風:指膝關節疼痛、腫脹,每因勞累或天氣變化后而使癥狀復發或加重。又因膝關節紅腫疼痛,膝部發亮如貓眼狀,又名“貓頭癥”(鶴膝風);流動風:指為全身性游走性的疼痛;肩膀風:指肩部疼痛,手難以上抬平舉,大部分見于中老年人;鐵打風:指因受外傷而引起,日久不愈傷痛化風,蔓延至骨和六大關節。
綜上,苗醫所有關于肌肉關節疼痛的的病名除了“骨痛癥”以外,都是以“風”字結尾,所以有關苗醫治療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要癥狀的疾病,一般歸屬“風類疾病”。
2發病原理
2.1苗醫認為[3],“毒為百病之源”,“毒”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但苗醫中的“毒”,內容非常廣泛,認為毒是多種多樣的,無處不在,無所不有。各種各樣的“毒”侵入機體,阻滯筋脈,流注于各個關節,導致疼痛。
2.2“四大筋脈學說”[4]認為,筋與脈關系十分密切,筋以氣推動、控制血脈在血管中的正常運行,而且補充體內各部位組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并帶走污穢的毒物,使人體能夠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脈主要主行血,并且以其血液和精微物質濡養筋,使筋能夠保持所需的基本物質并源源不斷地輸送人體惠氣到達全身各處,不停的補充體內能量。筋脈的具有“以通為用,以暢為安,以塞為病,以絕而亡”的特點,外傷、內傷都會導致筋脈受損,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
3診斷
苗醫肌肉關節痛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主觀疼痛為主訴,必要時結合望診,摸診進行診斷。
4治則及治法
苗醫肌肉關節痛的治療原則,一為祛毒,二為通氣散血。治療上分為“遇毒九法治”及“氣要通,血要散”。
4.1遇毒九法治[2]“遇毒九法治”指的是表毒法、趕毒法、解毒法、清毒法、敗毒法、攻毒法、克毒法、排毒法和拔毒法的九種方法。這些方法都為內治法,祛除“毒”,則病愈。苗醫認為“百病都由毒生,毒為百病之源”,因而對毒的治療是苗醫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對應于不同性質、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毒邪,則采用不同的祛毒法。
4.2氣要通、血要散[5]“氣要通、血要散”,是指苗醫在治療疾病時通常以通散為主,注重通氣法和散血法的聯合使用,只要符合所謂的“壅塞為病,通達為康”的觀念,都認為所有的腫脹、疼痛、包塊均因為“壅塞不通”所導致。不同性質的壅塞是造成病痛的主要原因, 故苗醫有“胃不通則積,肺不通則喘,肝不通則昏,腦不通則亂,腎不通則腫,心不通則憋,身不通則痛”的說法。通氣法包括退氣消腫法、通滯散結法和降氣平逆法。散血法則包括了消腫散血法、通筋散血法和化滯散血法三種方法。由于“氣受阻則脹,血受阻成瘀”和“瘀多因氣塞而來”,氣壅和血瘀往往相伴為病, 所以通氣法和散血法也常聯合應用,成為苗醫治痛病的重要方法,合稱為“通氣散血法”。
4.3用藥對于肌肉關節痛的治療通常以內治法結合外治法為主,鑒于篇幅原因將不一一闡述,例如貓頭風[2],主要的治療方法為:①皂角5個煮透,加紅糖一兩共搗包外敷患處;②八角楓、松枝節、紅牛膝、白牛膝各適量,切片于瓶中,以燒酒浸七日,每晚夜服,又用外擦局部,每日三次,以皮膚發紅為度;③鋪地龍(又名鹵地菊)搗碎兌酒外敷,一日換一次藥;④虎杖10g、野麻根15g、穿三甲6g、虎骨10g、麝香少許,雄黃、硫磺各適量。切片浸酒7天后服用,每日3次。
5小結
苗醫對肌肉關節疼痛從病名、發病機理、治療原則及治療方法都具有獨特的認識。苗醫認為肌肉關節痛歸屬于風類疾病,其病名多以“風”字結尾,其發病機理為“筋脈不通”,即外毒入侵、內傷等導致機體的筋脈壅塞不通,身不通則痛。診斷上,通常以患者主要癥狀結合望診、摸診來確診。治療上以祛毒、通氣散血為原則,主張內治法與外治法相結合的方法。苗醫對肌肉關節痛的發病機理與中醫的理論“不通則痛”有很大相識之處,這可能與兩者的文化背景、醫學發展史、醫學理論等有關。
參考文獻
[1]杜江,趙能武,趙俊華.西部苗醫對風濕類疾病的分類和診療方法[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6,06:3-4.
[2]杜江,張景梅.苗醫基礎[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2007:234-243.
[3]符開春,何玉珍. 淺談土家醫、苗醫之毒氣說[A].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2003全國苗醫藥學術研討會特輯[C].中國民族醫藥學會,2003:3.
[4]杜江.苗醫“四大筋脈”學說的探討[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06,10:633-634.
[5]杜江.苗醫治療學的方法和特點[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07,07:483-485.
A Preliminary Study of Miao Medicine on the Muscle and Joint Pain
LIU JiaoyingInstructor:CUI Jin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550002,China
Abstract:Western miao medicine about muscle joint pain with the national unique understanding.The author collect and analysis data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onographs, field trips.Analysised the emergence of medical diseases etio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the muscle and joint pain. Miao medicine for the future treatment of pain diseases to lay a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Miao Medicine;Muscle Joint pain;Diagnosis;Treatment
基金項目:貴州省重大基礎研究專項資助“苗醫藥基本理論的深化、拓展及應用研究”黔科合丁重大字[2015]2002。
作者簡介:劉嬌瑩(1990-),女,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針灸推拿治療方法與適宜疾病相關性研究。E-mail:1034095993@qq.com。 指導老師:崔瑾(1963-),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針灸推拿治療方法與適宜疾病相關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8-0001-01
(收稿日期:2016.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