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明慧
摘要:本文從提高旅游專業人員素質和能力以及本專業穩定持續發展目的出發,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在課程安排、教學設置、班級組建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中職 ? 課程設置 ? 實踐教學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30
在中職教學中,設置旅游專業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素質和能力的旅游服務人員。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使得旅游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因而對相關專業人員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這為中職旅游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作為培養一線旅游服務人員的中等職業學校,目前在旅游服務專業的教學上,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制約了旅游教育的發展和旅游人才的培養。
一、中職旅游專業教學現狀
(一) 課程設置不合理
近年,旅游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而相關的專業課程設置去而沒有與時俱進,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很多學校旅游專業的畢業生只會一種服務技能,顯然這已經不能符合當前旅游市場和旅游服務的需要。另外,旅游業在快速發展中呈現出的一些新的特點、新動向,如商務旅游、會展旅游等,在中職旅游課程中基本上沒有體現,對以前以旅行社管理、景區管理和酒店管理為核心的課程設置出了新的要求。而旅游業中目前廣泛使用的新技術,如全球定位系統、旅游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又需要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引入其他跨行業、跨專業的課程內容。
(二)教學方法陳舊
大部分中職旅游教學都是采用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本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實踐卻嚴重脫節,教師教學理論時往往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方式,枯燥無味,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而在實踐教學中,由于資源有限,學生又多,每個學生練習的機會不多,每一項服務技能的學習,耗費的時間長,但是效果和效率一般,學生實際學到的技能項目不多,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課程開發的隨機性比較大
目前,中職旅游專業進行課程開發的隨機性比較大,各中職旅游學校還沒有形成一種鼓勵課程開發以及進行新課程評價的有效機制。這在某種程度上就造成了中職旅游學校以及中職教師缺少課程開發的意識和積極性,即便開展了新課程,也很難保證其質量。
(四)實踐教學無量化評價指標,目標和要求不明確,課堂實訓時間嚴重不足,
眾所周知,中職旅游教育應該以培養一線服務和基層管理人才為主,但許多中職學校對旅游專業實踐教學的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學內容與專業培養目標不一致,甚至脫節。比如,目前的實踐教學往往只能針對其中的某一項內容進行實習,不能達到系統檢驗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學生對專業缺乏足夠的感性認識,不能全面鍛煉其專業技能的目的。同時實訓時間嚴重不足,而且分散,在這種傳統的旅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下無法保證專業技能的掌握,往往是在某項專業技能還未掌握或還不熟練的情況下,實訓就結束了。學生看似面面俱到,什么都學了,其實是“蜻蜓點水”,學得不深不精,實訓結束后大腦一片空白,忘得一干二凈,這樣中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就大打折扣了。
二、中職旅游課程開發策略
(一)設置科學的課程目標
確定課程日標在整個課程開發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制約著此后課程開發的各個環節。也就是說對此后的課程內容確定、教材編寫、方法選擇、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都具有導向性的作用。課程目標要具有針對性。在今天這樣一個旅游經濟的社會中,如果學校旅游教育課程目標設置時只停留在學校的“想當然”中,沒有針對當前的旅游市場,那培養出來的學生就不可能是未來社會急需的高級應用型、技能型旅游專門人才。
所以,當前中職旅游專業課程開發目標要體現中職旅游教育的特色,以市場為導向。課程目標要體現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在全球經濟技術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速度越來越快的今天,科學技術也向著高度綜合的方向發展,對中職旅游畢業生來說,只精通專業知識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經濟、技術的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的同時,還要拓寬和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故在確定課程目標的過程中,需注意體現課程內容的綜合性,針對崗位群設置而不是某一個崗位,滿足培養復合型高技能旅游人才的需要。
(二)中職旅游專業課程內容開發策略
課程內容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手段,是課程目標的具體化,需要轉化為具體的知識、技能和科研項目。專業課程內容開發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我個人認為,在中職旅游專業課程內容開發過程中,始終要牢牢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
1.要把握好課程內容與職業的匹配程度。中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具有鮮明的職業性特點,其課程內容的確定必須面向市場與行業的需求,把握好與職業的匹配程度。
2.把握好課程內容的理論深度。中等職業教育課程雖然強調實踐性,但它不是純粹的“技能本位”。中等職業教育課程也講求課程的理論性,它需要專業理論為職業能力的培養提供必須的理論支撐。
3.把握好課程內容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整合。職業活動作為一種實踐活動,除了需要客觀知識外,還需要大量的具有個人性質的經驗知識。
(三)優化課程結構
針對我國目前中職旅游專業課程結構的現狀,如果以模塊形式表示,旅游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其結構可以劃分為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和拓展課程模塊三個模塊。不管以那種結構模式進行區分、開發,我們始終都要合理分配各個課程模塊的教學時數,合理開發各個模塊的教學深度,合理把握各個模塊的教學廣度,緊緊依靠行業企業長期在生產一線工作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與學校領導、教師共同進行職業分析,依據所面向的職業標準和能力要求進行專業課程結構的開發,使培養的人才達到職業要求。
對于中職旅游專業的課程改革,我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當然改革是必須的,但是改革的路卻是曲折的,還有很多條件不完善的地方,如學生的短期實習需要得到相關旅游企業的大力配合,雙軌制教學需要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教師等等,這些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完善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崔曉燕.中職旅游專業實踐式課程改革初探[J].成功:教育,2012(7):12.
[2] 梅廣龍.中職旅游專業精品課程建設研究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科技信息:科技創業,2013(5):5-5,34.
[3] 尹順麗.中職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初探[J].大觀周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1(8):15-16.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