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強
集寧師范學院,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
研究《食品安全法》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李富強
集寧師范學院,內蒙古烏蘭察布012000
摘要:《食品安全法》自頒布之日起到今天的實施過程中,的確在很大程度上約束和控制了食品行業。但是深入觀察《食品安全法》的實際應用,不難發現一些問題,如機構設置不合理、條款制定不嚴謹、賠償金額計算不科學等,導致消費者權益難以維護,并且加劇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所以,《食品安全法》在實際應用問題及其處理本文將著重研究。
關鍵詞:《食品安全法》;實際應用;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立法。品安全法》)第96條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給消費者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在實際應用《食品安全法》的過程中,并沒有有效處理食品安全問題,保障食品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食品安全法》存在一些缺陷或不足,使其實際應用過程中難以針對實際問題,基于適合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處理,進而影響《食品安全法》的應用效果①。所以,加強《食品安全法》內的法律法規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一、食品安全的說明
學術界定義的食品即為商品售出的經過一定加工制作的食物,其與食物做大的區別是,強度食物的內在規律性及商品屬性,如生物化學性質或社會經濟特征。為了保障食品的屬性,我國頒布了《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及其安全性予以說明,避免食品的生物化學性質及社會經濟特征受到影響。“安全”作為《食品安全法》的核心概念,是其實現的目標,又是規制違法者的標準,規范說明食品安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們身體健康及社會經濟受到威脅。
出于準確研究《食品安全法》的實際應用,在此筆為了避免概念混淆,導致食品安全理解不準確,在此對食品安全與食品衛生予以區分。大多數時候,人們習慣于將“食品衛生”視為“食品安全”。其實,“食品衛生”是不足以代替“食品安全”的。兩者在多方面都是存在區別的,如范圍不同,食品衛生主要是種養殖過程及加工過程的安全予以約束,而食品安全則要求食品種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餐飲消費環節的安全予以約束;側重點不同,食品衛生注重的過程安全,而食品安全則注重結果安全和過程安全的完整統一②。
二、《食品安全法》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食品安全法》缺乏剛性標準,違法行為的認定規定不明確
在我國當前食品市場中,很多食品生產經營者為了謀求利益,明知食品生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依舊我行我素,進行劣質食品生產、銷售,導致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威脅。面對此類問題,因為《食品安全法》并沒有明確的規定這類為違法違規行為的懲罰標準及懲罰條例,相應的《食品安全法》將難以切實有效的應用,懲罰或約束食品生產經營者。具體來說,此方面《食品安全法》規定不明確主要表現為:
1.缺乏專門的認定機構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法》實施的情況下,我政府并沒有科學設置專門的機構來負責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認定,導致食品安全相關制度的執行起不到效果,消費者的權益也難以維護,那么食品行業的發展將會越來越惡劣。因為沒有設置專門的機構來負責食品安全問題,那么一些食品生產經營者即便制定了十倍賠償制度,保證所售產品的安全性,一旦食品出現安全問題,消費者也無門可尋,對食品安全問題予以界定,那么消費者將難以維護自身權益③。
2.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化程度不夠
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化之所以難以完善,主要是目前《食品安全法》與《合同法》所提出的指標標準、安全標準存在沖突的,導致食品安全規范實施的過程中沒有統一的標準對所生產的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予以評價,如此必然食品安全性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正確看待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化程度低這一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二)關鍵定義界定不清
1.“明知”界定不清
的確,《食品安全法》的頒布在很大程度上規范了食品安全問題,但是其依舊存在一些漏洞,導致其實際應用效果不佳。就以“明知”的界定來說,生產經營者“明知”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依舊進行違法的食品生產與銷售,這里的“明知”就沒有充分說明是那條法律法規。如此量化的“明知”界定下,很多消費者止步于食品安全問題的舉報。所以,充分認識到《食品安全法》中相關條款中“明知”界定不清問題是非常必要的④。
2.“價款”界定不清
當然,《食品安全法》中所制定的條款還存在“價款”界定不清的問題。就以假一賠十制度來說,主要是對食品質量問題予以約束,即要求存在質量問題的食品,食品經營者應當十倍賠償,那么賠償的價款是已付款還是食品的全部價格就沒有界定清楚,如此假一賠十制度的實施是難以規范化、合理化的、嚴謹化的實施。
(三)賠償金設置不公平
《食品安全法》規定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沿用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規定的以支付價款為賠償基礎的計算模式,
如此可以很是方便的確定賠償金。但是其并不能保證賠償金賠付的公平性、公正性。究其原因,主要是:
其一,賠償金計算過于簡單。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與主觀過錯和責任掛鉤,過于簡單的賠償金計算方法的應用,不能對經營者主觀過程程度予以考量,更不能嚴肅教育食品生產經營者,最終很可能導致新一輪的食品安全問題再次發生。
其二,賠償金沒有包含實際損失。基于《食品安全法》規定的十倍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簡單的計算賠償金額,沒有考慮消費者的精神損失,導致消費者對維權喪失信心,如此會使食品安全維護受到影響⑤。
三、解決《食品安全法》實際應用問題的措施
(一)明確認定機構及關鍵規范的界定
為了規避消費者在舉證或檢舉食品安全問題時無門可尋的情況,我國負責食品安全的部門應當設置專門的機構來負責食品安全問題的調查與鑒定,以為后續嚴格處理違法生產經營者提供依據。當然,單單設置食品安全問題調查與鑒定的專門認定機構是不夠的,還要對《食品安全法》內條款一些關鍵詞界定不清的問題予以處理,也就是細化界定不清的詞,如明知、應知等,使《食品安全法》得以細化、準確化、有效化,能夠有效的說明相關問題或情況,為提高《食品安全法》法律法規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二)關鍵性概念的合理界定
出于保護消費者權益,提高食品安全的角度出發,為了使《食品安全法》能夠在實際應用中充分發揮作用,嚴肅處理食品安全問題,在解決《食品安全法》實際應用問題之際,還要注意對關鍵性概念予以合理的界定,如懲罰性賠償,應當詳細且規范的說明其法律理念,并對其制度予以完善,使其能夠在實際應用中充分發揮作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約束食品生產經營者行為,盡量規避食品安全問題。再比如懲罰性賠償數額的確定,應當參考國內外設定情況,科學設置懲罰性賠償數額的金屬,如此在食品安全問題發生時,根據事故性質及造成危害程度,合理界定食品生產經營者違法程度,進而設定公平公正的賠償數額,彌補消費者的物質損失和經濟損失。
四、結語
在當前我國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今天,《食品安全法》未能切實有效的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食品安全性的維護,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屢增不減。針對此種情況,應當加強《食品安全法》的完善,提高其應用性。
[注釋]
①李霖江.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研究——以麗江市為例[D].云南財經大學,2014.
②陳梅.關于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實際應用的探討[J].中國化工貿易,2011,03(9):144-145.
③白亞兵.快速檢測法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農業,2014(3):30.
④任一平.食品安全與檢測技術[C].全國理化測試學術研討會暨理化檢驗創刊50周年大會論文集,2012.47.
⑤申亞峰.<食品安全法>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4,13(5):58-60.
中圖分類號:D971.2;D92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189-02
作者簡介:李富強(1984-),男,漢族,內蒙古卓資縣人,中共黨員,碩士,集寧師范學院政史系,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