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密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
我國證券監管體制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張密
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北武漢430079
摘要:現今的中國證券市場處于“新興轉軌”階段,證券市場中的問題參差不齊,尤其是注冊制度改革背景下我國證券監管體制面臨新的挑戰,過去完全依賴證監會和政府主管部門,忽視市場主體的作用,而今的證券監管應當充分發揮市場的監管職能。
關鍵詞:證券監管;證券市場;監管體制;注冊制
證券市場高風險高回報且風險具有傳遞性特征,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經營者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投機取巧,危害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則會危及整個國民經濟。
一、國外監管制度的改革演進
(一)英國的自律監管改革
英國的《2010年金融服務法案》對證券市場進行了改革,改革具體內容(1)決定成立金融穩定理事會。該理事會由財政部、英格蘭銀行和金融監管局三部分組成。它協調三方指定的政策,加強對市場信息的公開,大大提高了監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改革中規定消費者在金融服務領域受到廣泛侵害時可以指定代理人通過法院向金融機構提出集團訴訟,在全國范圍內推出“全國財富指導計劃”,免費向公眾提供更多的金融知識。(3)加強國際間的金融監管合作。金融全球化使金融企業和金融市場在國際市場運轉,這一特點加劇了金融市場的監管難度,國際化合作道路是金融全球化的必然之路。
(二)美國的集中型監管改革
美國出臺金融改革方案《2010年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法案》,改革傾向于整合監管資源,限制證券業的無限競爭,強化對投資者的保護。包括(1)組建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協調監管機構,協調各機構的監管信息和決策機制,預測風險,為金融活動和金融機構做出標準。(2)創立了金融服務局,制定了聯邦消費者金融服務法實施細則并進行監督,收集調查處理金融消費者投訴服務,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3)優化證券交易委員會內部結構,授予其執法權:一方面簡化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內部流程,允許行政執法機構的負責人直接啟動正式調查程序,而無需通過上層批準;另一方面對該機構的下屬各個部門放置一線監察環節,便于調查。
二、我國證券監管體制的主要問題透析
(一)證券行政監管過度干預證券市場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證券市場的發展并非是按照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一步步產生,證券市場出現時就承擔著為社會主義經濟服務的使命,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理念偏重于為國營經濟服務,與國際監管理念——保護投資者利益有較大的出入。現階段的中國市場,監管理念應從原有理念中慢慢走出,政府也應從原有的市場直接舉辦者和參與者轉換到市場裁判者,遵循市場規律、適度調整。
(二)自律組織的監管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
我國證券法雖然規定了證交所的法律地位,然而在實際運行中,證券交易所的理事會成員大多由中國證監會委派而且證券交易所的總經理等高級人事任免權也掌握在證監會手中;其次,我國的證券業協會從成立之初就是以監管機構的助手身份出現,在后來的發展中將其定位為“自律、傳導、服務”性質的自律組織,但是,證券業協會的職責和人事任免仍是受制于證監會。我國的自律組織從其產生就過度依賴于政府是其“先天不足”,較之國外發達,缺乏專業基市場礎和市場條件,其本身的發展結構不完備,又“后天不足”。
三、注冊制改革中證券監管體制的對策建議
(一)矯正監管理念,提高監管效率
我國的市場經濟基礎已日趨發達,這為證券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未來的經濟發展必然要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證券監管體制的改革亦不例外,市場經濟越發達,政府的主管權就相應的縮減,這是實行改革的基礎之一,因此證券行政方面的監管應矯正監管理念,在監管過程中明確具體監管目標,重點監管,不能進行籠統地全面監管,這樣才能加強行政監管的力度,進而提升行政監管的效率。
(二)發揮自律組織的監管作用
自律監管的成本偏低且能更加適應市場變化,而目前我國的證券監管中自律組織的作用不太明顯,未來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中自律組織的監管必然要在市場監管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采取法律上和經濟上的措施,完善自律監管組織的法律性質,使其成為獨立的法人企業,自律組織的作用越大,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作用越大。
(三)加強法律監管和處罰力度
注冊制改革中應加大證券市場中的違法成本,這樣才能減少投機者鉆法律空白。我國《證券法》和《公司法》在對信息披露規定這一塊,應具體詳細的規定相關責任的承擔,而不能只用授權性的語言和表述來籠統規定。此外,法律上的處罰并不是最終目的,重要的是較輕的處罰制度建立在發達的的市民社會基礎和其他條件下,我國現狀并不太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國證券法中大多的處罰措施屬于行政處罰和口頭警示,這大大減輕了違法者的心理負擔,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樣的法律處罰刺激著風險家的野心。因此,加大證券市場中的違法成本可以起到規范市場秩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熊玉蓮.金融衍生工具法律監管問題研究——以英美為主要分析視角[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37-47.
[2]劉俊海.中國資本市場法治前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220-222.
[3]陳斌彬.我國證券市場法律監管的多維透析——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思考與重構[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132-192.
中圖分類號:D922.2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4-0276-01
作者簡介:張密(1991-),女,河南駐馬店人,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經濟法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財稅、證券等宏觀經濟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