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詩睿
(湖北師范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
淺析奧爾夫教學法在鋼琴教學中的運用
尹詩睿
(湖北師范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0)
【摘要】奧爾夫教學法是20世紀流傳甚廣,對世界音樂教育產生重大影響的音樂教學法,自引入我國音樂教育體系以來,就得到了廣大音樂教育實踐者的傳播與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原本性”“即興性”思想對我國鋼琴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其中,“聲勢教學”“聽力訓練”等教學方法為鋼琴教學法的研究作出了重大的借鑒意義。本文首先淺析了現階段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重點分析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思想、優勢以及這一音樂教學法對我國鋼琴教育教學的啟發和運用。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鋼琴教學;運用
目前,我國大部分鋼琴教學模式都非常單一,在教材選用上,以固定練習曲目為主;在教學內容仍保持以訓練手指靈活性為主;在教學方法上普遍采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方式將自身的學習經驗,直接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初級的鋼琴技能與音樂知識,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不免會出現許多問題。
(一)在現階段鋼琴教學中,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選擇過于呆板。大部分教師都以固定的幾套練習曲、樂曲為主要學習材料,機械的進行教學,很少從多個角度、多個目標將學生的特質與所學曲目特點相結合。學生對教師布置的鋼琴曲也只能是被動的彈奏。此時,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慢慢成遞減趨勢,隨著鋼琴知識難度的增加,枯燥的教學課程狀況得不到改善,問題在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下,學生最終可能會放棄學習鋼琴。
(二)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把大量的精力集中在練習手指的靈活性上,學生好像只需帶手來上課就行,教師很少注重培養學生聽覺的感受,“聽”也只是單純的,滿意與無雜音、錯音、旋律正確的聽,忽視了思想集聚、聽覺記憶和對音樂的理解、欣賞、領悟能力。這樣,就使得學生們的鋼琴演奏黯然失色,最終影響了鋼琴教學的質量。
(三)傳統的鋼琴教學方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按照固定的教學套路,沒能積極地調動學生手、腳、耳、腦等全身活動,使得學生的學習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這種授課方式雖然有利于學生直接接受知識,但是枯燥的授課方式不利于學生積極的自主學習。教師的單一的模仿式教學,使得知識經驗薄弱的學生在學習多聲部樂曲時感到十分吃力,在音符、節奏、旋律線條復雜時,只能生搬硬套的將各聲部的音拼湊在一起,雖然能完整的彈奏曲子,但最終使鋼琴演奏變得毫無美感。
(四)在以教師為核心的鋼琴教學中,學生的潛能和靈感難以被激發。隨著鋼琴曲目難度的增加,五線譜中的音符增多,節奏變換復雜,學生只會照搬照奏,很難獨立完成演奏任務,此時學生的創造性與發現的能力便得不到發展,當新知識出現時,學生不僅不會遷移,更談不上創新與創作。
(一)“原本性”音樂教育思想引入到鋼琴教學的選材中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是“具有特征性的和培養幻想的因素特點,不是關于一些一勞永逸固定下來的東西,不是一點也不容刪去或增加,而是有關節奏、音響和旋律的一種音樂基本素材,這些可以一再地加以重新塑造而形成”。興趣是人生成功的真諦,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思想則著重關注了這一點,“從內心出發”,“從玩和奏開始”。在鋼琴教學中,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特質,通過旁征博引來讓學生沐浴在濃厚的興趣和文化氛圍中,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樂曲,把握作品內涵,演奏出更好的鋼琴曲。
音樂游戲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堂活動,將奧爾夫游戲教學運用在鋼琴教學當中,讓學生通過游戲教學模式學習枯燥無味的識譜,并能深切的感受鋼琴的旋律線條以及音色特點。
(二)聽力訓練運用到鋼琴教學中
奧爾夫認為通過動作對音樂做出反應本身即是節奏感訓練,同時也是新的聽力訓練。通過親身參與、奏樂以及繪畫等手段都是對聽力作出的即興反應,對學習音樂來說培養聽辯能力、聽力記憶力和音樂的理解、領悟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鋼琴演奏的難點在于不同作品演奏時,觸鍵形式的多樣性,最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聽”。學生必須在清晰地思維下,按照音樂進行的規律,將無意識的聽覺和混亂的聽覺調整為清晰地,有目的的聽覺,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樂曲的聽辯能力和獨立的練琴能力。
(三)聲勢教學運用在鋼琴教學中
奧爾夫聲勢教學法是其音樂教學的一大亮點,通過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等易學易做的動作對學生進行一些單聲部或多聲部的音樂訓練。這種教學法很好地解決了鋼琴教學中學生學琴枯燥的問題,并能提高和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在鋼琴的學習過程中,隨著學習程度的加深,會逐步出現音樂多聲部的概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調動全身去學習,讓學生學會用嘴、用耳、用手、用腳、用心以至全方位地調動人體的每一個部位進行多聲部訓練,引導學生積極“動起來”,定能在活動中受益匪淺。
(四)寓即興創作于鋼琴音樂教學
奧爾夫教學法的一大精髓就是重視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鼓勵學習者主動去思考、探索、創新,注重學生個性的自由發揮、情感的即興。這種教學理念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合理性,它不僅能夠增添學生的音樂學習的興趣,而且能促進學生自我才能的發揮。因此,鋼琴教師也要善于利用這種教學思想,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思想空間,采用提示、引導、激發等策略,讓學生演奏樂曲時去主動發揮,自由創造,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與鑒賞力,全面優化學生的音樂素質與才能,使鋼琴教學更加深入人心,為更多的學習者創造靈感。
奧爾夫音樂教學的“原本性”“即興性”“聽覺藝術”“聲勢教學”等核心理念及教學方法在我國的鋼琴音樂教育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鋼琴音樂教育應該是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演奏中,并在表演鋼琴的過程中體驗到音樂的美,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倡導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發現音樂的快樂,在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創造音樂。當前,鋼琴音樂教學體系正在不斷地變化革新,所以,考察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對我們更好的實施鋼琴教育具有值得借鑒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鐘健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鋼琴啟蒙教學中實踐價值與探究[J].黃河之聲,2014.
作者簡介:尹詩睿(1991—),女,漢,湖北十堰,碩士研究生,湖北師范學院,音樂與課程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