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
關于二胡專業人才培養及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
劉 暢
(洛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摘 要:二胡作為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樂器,歷來深受中國廣大勞動人民的喜愛。在科技、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傳統的口傳心授教學已經很現代化的二胡教學難以契合了,在許多高校的二胡教學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因此,本文對二胡專業人才培養及教學改革進行分析研究,對傳統二胡教學的優勢與不足進行詳細敘述,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創新的意見,希望能有助于二胡專業的師生們進行借鑒,最終改變二胡教學現狀。
關鍵詞:二胡教學;現狀;改革
現如今,二胡學習愛好者遍布世界各地,二胡這款中國傳統樂器可謂是在國際上大紅大紫了一把。但是二胡學習愛好者雖多,可是其教育現狀卻不是很理想。比如,學生二胡水平良莠不齊,對傳統文化認知不足;二胡教師沒有為學生普及中國音樂史、古代文化衍變史;二胡教學中趨于填鴨式教學,使二胡專業的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創新能力;二胡音樂風格的民族特色淡化,地域風情減退,導致二胡失去傳統樂器的意義與內涵,不利于我國二胡專業人才的培養。筆者將分別從:我國二胡發展研究、我國二胡專業教學現狀分析、促進我國二胡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措施,三個部分進行闡述。
二胡的發源可追溯到我國唐朝,在詩人岑參詩歌中有記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從該詩中不難看出,胡琴在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直至宋朝胡琴得到了創新與發展,此時胡琴更名為“嵇琴”。二胡在明清時期已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許多民間藝人涌現出來,對二胡進行了改良,例如:瞎子阿炳,他將二胡藝術的發展推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二胡的發展歷經了幾個朝代,直到近代才正式更名為二胡。二胡是由琴筒、琴皮、琴桿、琴軸、琴弦、琴弓、千斤、琴碼、琴托、制音墊構成。目前,我國許多藝術院校都設置了二胡專業,大力培育二胡演奏人才,各類經典作品久經不衰,例如:《賽馬》、《江河水》、《山村變了樣》、《新婚別》等等諸如此類。
二胡在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傳承至今,這種神音妙韻在人們腦海里縈繞不斷,使其流傳下去。
二胡的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其曲譜、音韻、技法教學都是采用口傳心授的方式,因此二胡教學對于學生的音樂天分、音樂接收能力又很高的要求。由于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并且學生二胡水平良莠不齊,對傳統文化認知不足,因此二胡教學中存在許多問題。經過詳細的總結與探討,傳統二胡教學的優勢與不足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補充缺漏曲譜并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的二胡教學方法能夠沿用至今,充分說明了傳統二胡教學法的科學性、理論性,在傳統二胡教學中,口傳心授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優勢。首先,口傳心授教學與傳統音樂創作、音樂理論、音樂記譜之間具有相互依附、促進的作用,并且許多傳統二胡曲譜都是采用簡譜進行記述,口傳心授教學還能對傳統樂譜中刪減、粗略帶過的部分進行補充,方便學生理解;其次,二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擔任音樂演奏動作指導,在搖指、劈弦、撥弦等一些演奏細節上可以進行示范、指教或糾正。
(二)教學中缺乏創新與自主思維
傳統的二胡教學方法能夠沿用至今,充分說明了傳統二胡教學法的科學性、理論性,但在科學、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口傳心授教學逐漸顯現出不足之處。首先,口傳心授教學的出發點是將二胡教師對于二胡的理解灌輸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去,但是二胡教師和學生各自處于一種獨處狀態,難以達成共識,最終使教學內容如同空洞的說教,絲毫不能讓學生接受或理解;其次,二胡教師與學生缺少交流,很多學生雖然技術性指法能達到一定的演奏水平,但是其對于二胡的思維認知、美學理念和創新意識卻令人大失所望。
(一)作品文本語境與演奏技法相互貫穿
由于器樂專業的學生對中國音樂史、古代文化衍變史不是非常的了解,并且對一些經典二胡樂普遍存在“只聞其作品、技法,而不知其賞析方法和創作目的”的現象,最終導致學生在演奏過程中不能寄情于琴,無法體現作品的表現意義[3],因此,在文化視野下的二胡教學中,要將作品文本語境與演奏技法相互貫穿,使學生發現二胡作品中的音樂美、聲韻美。比如,先結合音樂作品中的背景知識、創作歷程進行詳細講述,加深學生對于二胡作品的理解,再給予學生中國音樂史、古代文化衍變史的詳細補充,增添學生對音樂之美、聲韻之美的感受,使其能夠寄情于琴,將二胡作品中的表現意義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給予學生因材施教、藝術想象空間
由于傳統的二胡教學比較傾向于填鴨式教學,絲毫沒有啟發式教學的靈動性,也沒有因材施教的開導性,并且使學生的藝術想象空間受到限制,此外,學生和老師又處于一種相對獨立的狀態,沒有任何的提問、交流,師生間完全沒有共鳴,形成一種“雞同鴨講”的模式,最終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打擊,也使其創新意識遭受重創,因此,在文化視野下的二胡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因材施教、藝術想象空間,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認知和音樂鑒賞能力。比如,按照學生的認知程度來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勤于提問,通過各種答辯、解析,拉近師生距離,增進師生感情,最終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藝術想象,提高音樂鑒賞能力。二胡作為一種弓拉弦鳴的傳統樂器,在進行音樂作品的演奏時,長弓、顫弓、頓弓以及跳弓等演奏技巧,音準方面和彈拉力度方面的技巧,都會影響到音樂內涵的表達,學生只有在靈活運用這些演奏技巧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將音樂作品的豐富性、藝術性展現出來。
(三)弘揚民族特色與地域風情
由于全國各地高校很難將地域特色、傳統作品在二胡教學中進行運用,并且也不注重各個二胡流派的音樂特征、演奏風格,很少在音樂創作當中選取當地的民歌和其他器樂作品中的音樂素材進行創作,導致各高校的二胡教學非常無趣、乏味,因此,在文化視野下的二胡教學中,二胡教師要根據所處地域進行考量與思索,弘揚二胡樂的民族特色與地域風情。比如,二胡教師要注重各二胡流派音樂風格的呈現,并對學生進行講解,還要在音樂創作中選用當地民歌和其他器樂經典作品中的音樂素材,創作出“接地氣”的音樂作品,并弘揚二胡樂的民族特色與地域風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也使得二胡教師教學水平明顯提高。舉個例子:教師在教授學生演奏《江南春色》時,應先對江南音樂文化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到江南地區音樂的含蓄之美的特點,《江南春色》中的泛音部分能將江南水鄉的波光粼粼體現出來,使學生在演奏該曲目時,更加得心應手,使整首音樂作品更加生動。
(四)培育實踐性藝術人才
目前,藝術類本科課程中同質化非常嚴重,很多二胡教師在二胡教學上,只不過是照本宣科的進行二胡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傳統的二胡教學模式對二胡教師的二胡教學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如今的教學模式,甚至已經不能滿足藝術類文化市場的基本需求了,因此,在文化視野下的二胡教學中,要培育實踐性藝術人才,滿足藝術類文化市場的實際需求。比如,在教學過程中,二胡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中小學進行音樂課調查,去藝術培訓市場進行市場調查,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對二胡專業的實際需求,并針對性這些實際需求展開教學,培育出更多實踐性藝術人才。
綜上,筆者對二胡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針對二胡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我們要將作品文本語境與演奏技法相融匯,使二胡專業的學生能享受二胡作品中的音樂美、聲韻美;我們要給予學生因材施教、藝術想象空間,使二胡專業的學生能樹立正確的審美認知和音樂鑒賞能力;我們要根據所處地域進行考量、思索,并弘揚二胡樂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我們要培育實踐性藝術人才,最終滿足藝術類文化市場對于二胡專業的學生的實際需求,培養出更多二胡專業人才,為我國二胡藝術的弘揚與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宋菲飛.“二胡專業教學人才培養模式”專題研討會綜述[J].中國音樂,2014,03:81-83+94.
[2] 宋飛.關于二胡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人民音樂, 2015,07:26-28.
[3] 周寒千.高校二胡專業教學改革有效途徑探究[J].湘南學院學報, 2015,0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