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丹丹
(如皋市搬經鎮高明小學,江蘇 如皋 226500)
?
流行音樂在音樂課堂中扎營的策略研究
常丹丹
(如皋市搬經鎮高明小學,江蘇 如皋 226500)
【摘要】流行音樂入駐音樂課堂,已經成為了學校音樂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符合時代精神和審美教育的要求,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追求。但是,在引進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樹立創新意識,結合教材內容,改變傳統模式,開展課外活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企圖在理論上為流行音樂扎營音樂課堂的實踐活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流行音樂;音樂課堂;策略研究
流行音樂是指現階段在我國流行的,題材上貼近現代生活、歌詞上通俗易懂、曲風上活潑動感的音樂形式,其種類越來越豐富,內容也越來越廣泛,被譽為“后現代文化形式里最杰出的代表”,由于流行音樂朗朗上口、便于傳唱、節奏清晰、感情細膩的特點,受到了新一代廣大學生的熱愛和追捧。將流行音樂納入到學校音樂教育的課堂中來勢在必行,但是由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不完善,極其容易流行音樂中一些低格調的因素影響,因此正確引導學生的認知,科學合理制定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傳統的觀念認知中,流行音樂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是具有深刻的負面影響的,在現代社會,教師一定要改變這種傳統思維,充分認識流行音樂的教育價值,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首先,樹立開拓思維。流行音樂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才正式傳入我國,作為相對新興的音樂種類,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對它的認知上還存在一定的偏差。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音樂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提供審美體驗,陶冶情操,啟迪智慧,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升創造力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因此無論是對待民族音樂、古典音樂還是流行音樂,教師一定要用寬廣的胸懷采取積極的、接納的態度。其次,關注社會音樂。流行音樂在社會生活方面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在音樂文化全球化、多樣化的背景下,教師一定要給予流行音樂更多的關注,傾聽更多的流行歌曲,了解創作者的背景,查看流行音樂排行榜,例如,《匆匆那年》、《好久不見》、《平凡之路》等,每一首流行音樂的背后都凝聚了創作人的心血和故事,有獨特的含義和精神,只有充分的關注這些音樂,才能夠帶領學生更好的欣賞流行音樂。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將音樂課本作為唯一的教學資源,但是由于教學理念的日新月異和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教學內容降低了學生的興趣性和積極性,對音樂審美教育的功能也是一次削弱,教師要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結合教材內容,引進流行音樂,充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能力。第一,結合教材內容。教材中的歌曲都是一些比較傳統的經典老歌,對于年輕的學生來說比較陌生,但是與流行音樂相結合會降低難度。例如,音樂教材第二冊中有一首抒情歌曲《大海啊,故鄉》,主要表達了作者童年生活在海邊的生活經歷,以及對故鄉深深的眷戀,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播放騰格爾的流行音樂《天堂》作為開題,在較為熟悉的音樂氛圍中再開始講解教材內容,最后由學生自由表達對家鄉故土的熱愛,或者清唱自己熟悉的與主題相關的流行歌曲,充分將流行歌曲貫穿在課堂之中。第二,進行科學篩選。流行歌曲并不全部都是積極向上、美好抒情的,也存在一些格調較低的歌曲,教師要對歌曲進行科學篩選,向學生推薦有價值的、健康的、向上的流行歌曲,例如,《光輝歲月》、《明天仍要繼續》、《水手》等,不但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正能量的影響。
流行音樂扎營音樂課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重要,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基本是由教師領唱,學生模仿,這種形式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流行音樂具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點,這給予了學生很大的擴展和學習空間,首先,可以重復播放幾遍流行音樂,就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進行小組合唱或者歌曲接龍的形式,使學生在有趣的環境中接受流行音樂的熏陶;其次,激發學生對流行音樂的歌詞進行改編,融入自己的真是情感,就由歌唱者變成了創作者,會帶給學生不同的成就感和體驗感的,在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音樂素養的培養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依靠課堂的學習之外,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流行音樂名單在家里或空余時間欣賞,總之,讓流行音樂真正的扎營于音樂課堂有必要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課堂只是校園生活的一部分,課外活動才是重要的延伸部分,讓流行音樂真正的在音樂課堂中扎營,就必須要注重對課外活動的利用,豐富學生的音樂生活,學校要有組織的、有目的的、有計劃的開展豐富多彩的流行音樂活動。首先,組織各種合唱比賽。以班級為單位,集體參加學校舉辦的文藝表演、歌曲大賽等;鼓勵學生成立音樂興趣小組或者流行音樂團隊,支持他們在合唱比賽中展現自己的能力,例如,TF BOYS團隊、sunshine組合等,都是做的比較優秀的學生團體。其次,利用學校的廣播站。校廣播站是學生了解校園文化的窗口,可以通過音樂教師的指導播放一些比較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流向音樂,為其在音樂課堂中扎營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在休息時間受到優秀音樂的熏陶。最后,定期舉辦音樂文化討論會。流行音樂也是一種文化的符號,其背后有著深遠的內涵和意味,不僅要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通過音樂文化討論會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和鑒賞能力。
流行音樂在社會上的盛興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教師將其引進音樂課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感受不同音樂的魅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定要積極改變教育觀念,正確的進行課堂引導,幫助學生們更加健康的倘徉在流行音樂的世界里。
參考文獻
[1]彭靜瑤. 流行音樂在高中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和實踐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
[2]朱鳳娜. 淺議流行音樂進入中學課堂[J]. 學周刊,2015,18:225.
[3]羅金軍.流行音樂走進高中課堂之我見[J].大舞臺,2015,09: 181-182.
[4]劉敏芳.淺談流行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可行性[J].黃河之聲,2015,16:41.
作者簡介:常丹丹,女,漢族,江蘇南通如皋人,就職于如皋市搬經鎮高明小學,從事音樂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