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華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江蘇 連云港 222000)
?
高中音樂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方法及效果評析
彭愛華
(江蘇省新海高級中學,江蘇 連云港 222000)
【摘要】在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方面高中音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內心情感,也能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綜合智能。本研究著重探究并分析了高中音樂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方法及效果評析。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育;人文素養;培養方法
高中是一個人的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受教育階段,它對學生世界觀以及人生價值觀的穩定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高中階段是決定一個人的關鍵時期。在以往的高中教學設置中,我們往往提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僅將知識與技能毫不保留的傳授給學生,而且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社會意識的培養也十分重視。在高中階段的人文教學中,音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而且還有助于學生提高審美能力。
(一)對學生情感的培養起到積極作用
通常一個人的情感生活是可以通過音樂來具體表現的。每一個優秀音樂作品的誕生,都有其獨特的誕生背景,并富有其特定的情感以及內容,通常是在作者受到某種啟發以及某種刺激下而誕生的。在音樂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在音樂中進行交流,并且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與之融合,從而達到了培養高尚道德情操的目的,提升了自己的音樂涵養。許多人認為音樂情感的體驗可在音樂鑒賞中得到,并可在音樂鑒賞中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其實這種想法以及認識是過于膚淺的。在對音樂作品的欣賞中,對于該音樂作品產生的本意、產生的年代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愿往往是不能被感受到的。因此,在進行音樂作品的鑒賞時,教師應該先著重將相關的音樂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即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對學生的審美情趣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對學生的綜合智能起到明顯的提高作用
音樂形式的存在并不是孤獨的,它往往與其他學科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的聯系。另外,在音樂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也會受到其他學科的影響以及支持。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發揮著神奇的音樂力量,往往是由于能夠與大多數音樂鑒賞人產生共鳴,這是一種精神以及情感層面的深度融合,更是多種感官所共同參與的必然結果。當人在欣賞一部音樂作品時,人的全部智能感官均會得到美得享受。另外,音樂家在進行音樂作品的創作時,均會按照一定的邏輯以及空間智能進行創作。演奏家在進行一部作品的呈現時,往往會進行全身心的投入,其多個感官會同時參與,以求將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甚至靈魂進行淋漓盡致的呈現。同時,學生對于音樂形式以及音樂內容的了解及研究也要深入,并通過對音樂知識的不斷學習與理解,最大可能的提升自身的智能水平。對于對音樂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而言,通過對一定音樂知識的學習,更能很大程度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自身綜合智能。
(一)通過音樂故事健全學生人格
音樂教師可利用優秀的音樂作品,在展現音樂素材的基礎上,不斷的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這種方法不僅能夠顯著的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更能使學生在音樂作品中找到共鳴的音樂主人公,并積極樹立起學習的榜樣。每一個優秀音樂作品的誕生,都有其獨特的誕生背景,在音樂的長久發展史中存在著許多音樂名人,他們或自強不息,或努力拼搏,在課堂授課中,適當給予學生講述相關音樂人物的發展史,如:聶耳、貝多芬、冼星海等,了解他們的生活背景,有助于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進一步理解,深刻體味其中所要表達的人文精神,更能對音樂名人的崇高人格具有全面的認識以及理解,從而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素質以及水平
(二)通過流行音樂提升學生的審美體驗
古典音樂以及傳統音樂是音樂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音樂老師的兩大授課法寶。據調查,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相比于傳統音樂來說還是比較偏愛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適當的選取一部分流行音樂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課堂參與程度。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有部分老師會過重的注重了傳統音樂的價值,從而在課堂中大量引入傳統音樂,學生對此并沒有很大的學習興趣,因此,這種種情況下,其教學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的。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適當的將流行音樂引入,可活躍課堂氣氛,增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奠定基礎。
(三)將多媒體應用于音樂教學中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目前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采取許多先進新穎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在此就發揮了巨大的教學優勢。多媒體教學,可同時使人的眼、耳等多個器官共同參與到鑒賞音樂作品的活動中,對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可起到顯著的幫助作用,并且還能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音樂信息,帶來全新的音樂感受,進一步提升了審美能力。
(四)結合實際以培養學生的人文思想
在音樂課堂的授課過程中,音樂教師可充分利用音樂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將其中所包含的是非觀念以及人生價值理念傳授給學生。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往往承載著作者甚至整個時代的人文精神,它體現了那一時期的民族社會以及個人的人文思想。教師可引導學生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欣賞《高山流水》時,教師可采取適當的教學手段來將祖國的大好河山進行展示,使學生在享受音樂美的同時,更能體會作品中作者想要表達的人文情懷,即開拓了學生視野,又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另外,還應注重音樂教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密切聯系,使學生在開拓知識面的基礎上,提升自身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欣.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音樂大觀,2014.
[2]沈光輝.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華章,2012.
[3]劉玉選.淺析高中音樂課堂中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J].北方音樂, 2015.
作者簡介:彭愛華(1975—),女,江蘇連云港人,民盟,中學高級教師,畢業于江蘇教育學院,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