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禹銘
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
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定探討
邵禹銘
吉林大學法學院,吉林長春130012
摘要:在當前司法的實踐過程中,一般在判定對人體生命安全傷害形成死亡后果的刑事案件這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困難,本文從倆者的概念出發,并且對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基本特征進行了論述,能夠對兩種罪名加以界定,從而對實務工作有所啟發。
關鍵詞: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進行界定;探討
一、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概念
故意殺人罪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故意非法故意剝奪他人的生命。造成故意殺人罪的犯罪當事人應當年滿14周歲,而且得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正常人,故意殺人罪的主要因素是故意二字,故意具體包括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指的是既然很清楚自己所做的這種行為舉動會讓他人死亡,但是卻非常的希望這種情況發生,犯罪嫌疑人造成故意殺人罪的方式是有許多種的,比如對他人殺人滅口與謀財害命等。
故意傷害罪指的是犯罪嫌疑犯人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健康的行為,簡單的來說就是故意傷害他人的身體健康。故意傷害罪的主要因素也是故意,具體表現在犯罪嫌疑人很清楚自己的所做的行為舉止會對他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并且清楚的認識對造成這種身體危害的結果。
二、按照倆罪的基本特征來對其進行界定
(一)故意殺人罪的基本特征是:①故意傷害罪主要侵犯的是其他人的生命權,對于生命權的認識,只有具有生命的自然人才擁有生命權。其中人的生命是經過了孕育、誕生和發育以及死亡一系列過程。所以,人的生命是什么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結束,對界定故意殺人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②故意殺人罪在客觀方面主要表現為沒有遵守法律剝奪了其他人的生命的行為舉止。其中故意殺人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使用刀、槍和棍以及棒等來殺人的行為,當然還有對其他人有特定義務卻專門不去履行自己該履行的義務,從而造成死亡的行為,舉個例子來說,身為一名母親,卻由于心理因素,故意不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哺乳喂養,從而使得嬰兒餓死的行為。除此之外,故意殺人罪必須在非法的情況下,如果按照法律而剝奪他人的生命,比如按照法律對已經判處死刑的犯罪份子執行了死刑或者在不能預見知的情況之下造成了他人死亡等都屬于故意殺人罪。
(二)故意傷害罪的基本特征是:①故意傷害罪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的身體健康權,身體健康權具體指的是人們的肢體、器官以及其他的身體組織具備完整性的人格權。②故意傷害罪的客觀主要表現為對他人的身體進行了非法損害的行為,說的簡單點兒就是損害他人身體的非法的行為舉止,而且這種行為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對他人的身體造成了傷害。③故意傷害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主體一般是指所有達到了刑事責任年齡的同時還具備了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凡是符合以上條件的都能夠形成故意傷害罪,對年齡已經夠14周歲但是不夠16周歲的自然人,如果造成故意傷害罪行為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三)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罪的界定:從一般情況來說的話,其實區分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死亡罪并不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如果遇到故意殺人未遂造成傷害與故意傷害造成人死亡這兩種情況發生的時候,這種情況之下,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罪是非常容易混淆的,在區分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罪界限的時候,最主要的是先查清楚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的時候是否是故意的,假如犯罪嫌疑人是故意殺人的,他們自己心理非常清楚自己所做的行為會造成受害人死亡的結果,而且心理非常的希望受害人死亡的結果發生,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犯罪嫌疑人并沒有讓受害人死亡,但是也應該把犯罪嫌疑人界定為故意殺人罪來判處。在犯罪嫌疑人出于傷害故意的前提條件下,他們明明知道自己所做的行為會對他人形成傷害,但是希望傷害的情況發生,這樣即使造成了他人的死亡,也應該界定為故意傷害罪。犯罪嫌疑人主觀故意的形成屬于人的一種內心活動。所以,相關人員在司法實踐在判斷犯罪嫌疑人主觀故意的具體形成的工作當中,首先要進行全面、客觀的對案件各種證據綜合的分析,比如對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等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來判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故意,只有這樣才能夠正確的對故意傷害罪與故意殺人罪進行界定。
還必須要知道并且把握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主要區別,倆罪的主要區別是看犯罪嫌疑人在做案的時候是否把非法剝奪他人生命作為故意內容。假如犯罪嫌疑人沒有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只是非法故意傷害他人的身體健康,從客觀上角度來看,即使造成了他人死亡,但是也只能夠界定其是屬于故意傷害罪,但是犯罪嫌疑人故意非法剝奪了他人的生命,但是這種行為沒有讓受害人死亡,這種情況也構成了故意殺人罪。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限在司法實踐中有時難以區分,因為在故意殺人未遂的情況下,也可能對被害人造成傷害,在故意傷害的情況下,也可能導致被害人死亡的嚴重后果,因此,正確劃清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限,對于準確實施我國刑法,保證公正執法,從而對維護社會主義法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趙長青.試論殺人罪與傷害罪的區別[J].青海社會科學,2011(15).
[2]趙秉志.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區別及在司法實踐中的確認[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22).
[3]邱玉村,張太范.故意傷害致死與間接故意殺人的認定新議[J].人民司法,2013(06).
中圖分類號:D9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5-0230-01
作者簡介:邵禹銘(1995-),女,吉林乾安人,吉林大學法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