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
電影《大圣歸來》對傳統文化的再次解構與回歸
李 麗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4)
【摘要】《大話西游》堪稱傳統西游題材影視改編的后現代主義巔峰典范,繼其之后,《大圣歸來》以全新的視角對故事人物和故事情節進行了再創造,是對文學經典《西游記》的又一次成功顛覆和解構。
【關鍵詞】大圣歸來;傳統文化;解構與回歸
在我國古代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四大名著以其巨大的藝術成就深刻影響了整個時代的文化思想和人們的精神生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影視傳播媒介的出現,影視改編影響了文學經典現有的傳播媒介和接收方式,成為了經典傳承的現代方式。探討《大圣歸來》對傳統文化的解構與回歸,對于關注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傳承和價值實現具有積極的意義。
解構是后現代主義思潮中涌現的一種創作方法,它是對原作品的一種再創造,用全新的價值觀對原作品注入再創作者自己的理解,進行不同的表達[1]。《大話西游》通過典型化人物形象和程式化的故事情節,對傳統西游題材進行了大膽而成功的解構和再創造。
(一)人物形象
在傳統西游題材中,孫悟空被塑造成一個集人性、動物性和神性三者合一的忠心徒弟形象,《大圣歸來》中的孫悟空從個性上擺脫了以往的形象,從《西游記》中的猴子變成了一個更具有時代氣息的動畫形象。動畫孫悟空并不是專屬于低幼群體的形象,作品中的美猴王孫悟空是完全從成人角度面向全年齡段塑造的融人性、佛性、魔性為一體,桀驁、悲情卻永不服輸的東方英雄形象。
大圣歸來中塑造的東方俠義英雄與西方的超級英雄又略有不同,鋼鐵俠、蜘蛛俠等超級英雄堅定地承擔起了維護世界、打擊罪惡的責任,大圣則在拯救世界之前,首先完成了自我的拯救和自身的救贖。這與中國文化中“修身、齊家、平天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思想相契合。他還會說很多當下流行的語言,很不屑地喊小唐僧為“小屁孩”,還會講一些諸如“有一天,你要是夠堅強,勇敢,你就能駕馭它們”一類的意味深長的哲理話,《大圣歸來》的孫悟空既有傳統的精髓,又超越了傳統的局限;既有無所畏懼、一往無前的精神,又有普通人的懊惱、焦慮。因此,更容易與新一代電影觀眾形成共鳴[2]。可以說,《大圣歸來》是對文學經典當代價值實現途徑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通過大圣歸來中孫悟空這一形象的塑造,讓美猴王孫悟空這個形象再次煥發了票房號召力和形象大魅力,也再次印證了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是將一種文化的形態轉變為另一種文化形態,而是應當將固有的文化形態進行延伸性的開發和利用,從而使其煥發持久的魅力。
再來看作品中的第二主角——唐僧。傳統西游中,唐僧是唐太宗義弟,俗家姓陳,乳名江流兒,法名玄奘,為人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學造詣極高,與孫悟空是師徒關系。《大話西游》雖然保留了唐僧與孫悟空的師徒關系,但是卻把唐僧塑造成了一個提倡真善美,遵守三綱五常的傳統道德的衛道夫形象。《大圣歸來》中唐僧與他們都不同,原著中寫到唐僧經過十世輪回才走上取經之路,影片選取了唐僧十世輪回中的第一世,塑造了一個七歲時的小唐僧形象,小唐僧江流兒在一次誤打誤撞的五行山之行中,無意間解開了孫悟空的封印,從而展開了一段熊孩子江流兒與酷大叔孫悟空之間曲折離奇的故事,也構建了童年唐僧與孫悟空、豬八戒、小白龍之間純潔的友誼。
(二)故事情節
影片從孫悟空大鬧天宮后四百多年說起,講述了一個傳統文化人物孫悟空成為落難英雄之后開啟的尋找自我和拯救良善的故事。
《大圣歸來》將故事情節設置在了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時間維度上,那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后被壓在五指山下四百多年,五百年時即將遇到他的救命恩人和師傅——唐僧。可以說,這個時間點的選擇具有獨特的使命感,大鬧天宮既是孫悟宮人生的轉折,又是他英雄史詩式人格的奠基。影片以大鬧天空意象式的回憶作為起勢和開篇,在傳統西游潛在敘事模式的導引下,使得影片的劇情呈現出如離弦之箭的態勢,朝著既定的人物和主旨邁進,從而呈現出單線條層層遞進的故事情節。
隨后鏡頭轉到了一家人的身上,父親向孩子講述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此后便是孤兒江流兒與師傅法明相遇并在四季的更迭中相依為命的場景和時光。接下來鏡頭轉到桃花掩映下的長安城,街頭藝人用皮影戲講述大鬧天宮的故事。這短暫的寧靜被山妖劫持童男童女而打破,江流兒解救了其中一名女孩,被山妖追殺躲進了五行山。至此,所有的敘述線條全部在五行山聚攏,一切都在指向核心人物的到來。江流兒在山妖的追逐中,意外地在山洞中解除了孫悟空的封印。孫悟空從碎石堆中爬出后,無論從場面的調度還是從顏色的選擇上,都占據了觀眾全部的聚焦視野。孫悟空獲得自由后一心想回花果山,但由于封印未解,只能暫時護送江流兒回長安城。途中,豬八戒和白龍馬也相繼出現,但是或落魄不堪或魔性大發,均已英雄不再。妖王為奪取女孩布下迷局,輕易抓走了女童。悟空深知自己不是妖王的對手不愿再去救女童,江流兒決定只身去救女童。日全食之夜,在江流兒沖進道場之際,悟空也最終戰勝了自己,與妖王展開了最后一戰,完成了自身的救贖。
在劇情上套用了經典的好萊塢模式,好萊塢電影的的敘事特點除了體現在善于講故事之外,還善于將影片故事納入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中,使電影具備更強的真實性和社會性。影片采用了好萊塢的經典情節演繹了東方的經典故事,把眾人皆知的神話題材,拍出了溫暖社會、拯救世界的俠義情懷,是對傳統西游題材的再次成功結構和再創造。
雖然大圣歸來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方面對傳統西游題材進行了大膽的解構和再創造,但是,從電影對原著人文精神內涵的傳承和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上,不難看出其對傳統文化的回歸。
(一)文學經典人文精神內涵的傳承
在文學經典的影視化進程中,如何保持文學經典的文學審美價值和人文精神內涵是影視評價中一直以來較為關注的重要問題。影視改編創作應當在整體把握原著文本的基礎上,深刻理解原著的精神內涵,從而擔當起提升當代人文精神和大眾的思想力與審美力的重任。《西游記》主題多樣,內涵豐富,在英雄史詩般的敘事模式下,使得唐僧師徒“取經—受難”的過程成為自我修行、自我拯救的過程,他們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抗拒一切困難的意志也具有了英雄史詩般的魅力。《大圣歸來》對《西游記》文本進行了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繼承了原著的文化基因和人文精神內涵,對故事情節進行了新的拓展和演繹,對孫悟空這一中華傳統文化形象進行了再次豐富和重塑,與當代觀眾的審美習慣和心理訴求產生了共鳴,成功實現了對傳統文化和傳統資源的現代性開采,是應對好萊塢全球戰略的有效策略。中國文藝評論協會會長仲呈祥說:“‘歸來的大圣’是個符號,歸來的是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優秀傳統。”[3]
(二)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
《大圣歸來》將好萊塢成熟的動畫電影制作經驗與眾多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部具有中國味道的動畫電影。電影中設計了一系列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動畫形象,如孫悟空除了具有毛臉雷公嘴、臉上刻有妖紋等富有戲劇化的五官,還披著蜿蜒夸張的紅披風,與原著中的形象保持了極大的一致性,反派形象“混沌”的原型是《山海經》中的混沌巨獸,在電影中汲取了古典戲曲中臉譜元素,加以現代抽象化的變形,被設計成衣袂翻飛的古代書生形象等。電影中大量運用了“闖將令”“小刀會序曲”“箏鋒”“祭天化顏歌”等中國傳統音樂,并將皮影戲、秦腔、中國武術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得電影在整體效果上呈現出東方的神韻。除此之外,影片在3D動畫技術中巧妙地融入了東方美學取法大自然的濃墨鋪陳,整部影片貫穿多變宏大的場景,間雜豐富細膩的具體景觀,如山前江畔的帆船、暴雨將至的石拱橋、市井街頭的皮影戲、長安城的建筑和市井百態以及懸空寺般的妖巢等等,從大場面到一物一景,都是對中國山水畫意境美的成功詮釋。
(三)經典敘事結構的回歸
《西游記》 “尋求—受難—回歸”的敘事模式是傳統中國思維的產物,具有顯著的文化母體性質,能夠承受多時代因素的添加,而煥發新的生機。大圣歸來講述了沉寂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的孫悟空被小和尚江流兒解除封印后,在相依相伴的冒險之旅中找回了初衷,完成自我拯救和救贖的故事。在敘事結構上嘗試著用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中國東方的特色語言去講故事,是對“尋求—受難—回歸”的敘事主題的再次演繹,充分展現了中國獨特的古典美學和人文風格。同時,影片中“留白”的運用,使得作品更具張力和回味。中國式敘事講究草灰蛇線、伏延千里,情節之間呈現出斷而不斷,連而不連,起伏照應的效果,譬如群妖窮追傻丫頭的原因,江流兒如何能夠緊隨大圣的足跡,孫悟空法印的由來,法明如何找到妖王的山洞等,這些細節和支線的描述經過分鏡頭穿插和剪輯,在情節上留有了空缺,反倒增加了對核心人物的聚焦,體現了一種簡潔有力的中國詩學之美。
《大圣歸來》在傳統西游人物和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演繹了一個全新的東方英雄形象自我救贖和舍生取義的故事,是對傳統神話故事的繼承、改編和創新,也是對傳統文化的解構和回歸。文學經典在后世的傳播和接受中,必然會接受不同時代觀念和價值的解讀。現代人對《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的認同和塑造,歸根結底還是為其人性理想和道德情懷所感,體現的是中國古已有之的知己相酬的情節。如果說《大話西游》是對傳統西游的極致解構,將永恒的愛情提升到了亙古不變的宿命,那么,《大圣歸來》是對傳統西游的再次解構和回歸,解構的是人物和情節,回歸的卻是深藏在這之下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林秋耕.大話西游對傳統文化的解構與回歸[J].影視評介,2010.(9).
[2][3]任珊珊.中國動畫電影吹響號角[N].人民日報,2015年8 月7日06版.
作者簡介:李麗(1981—),女,漢族,河南省濮陽市人,河南大學民生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古代文學。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項課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研究”(項目編號:2015-szk-012)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