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榮森
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0
高校輔導員“立德樹人”的實現路徑研究
林榮森**
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丹東 118000
高校輔導員作為與高校學生接觸面積最大、平時交流較多的高教教師,其一言一行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對高校學生產生影響,所以高校輔導員只有以更高的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以更高的標準來對待自己才能在高校學生中間樹立權威,而這個前提恰恰是高校輔導員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和令人敬仰的人格。鑒于此,本文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分析了高校輔導員隊伍應當注意的幾方面內容。
輔導員;立德樹人;路徑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代表,有著偉大而光輝的歷史,共產黨成立九十多年,處處展現的都是為人民群眾著想,沒有半點私心,共產黨的最新文件其先進性就在于,文件內容都是人性最光輝的部分,都是在告誡人們一定要從善如流,教導人們在新的時期下如何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如何更好地做好群眾工作,如何持之以恒的為人們服務等等。所以,這些最光輝的內容,是每一個高校輔導員日常必須時常銘記的,并把這些內容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只有在這樣的工作實踐中,高校輔導員才能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摒棄人性自私的一面,不斷展現自己的優良素質。在現代教育學的視野中,對學生言行、品德的影響最大的有兩種人:一個是家庭,也就是學生在家中受自己父母的言行的影響是排在第一位的,一個家風良好、父母品德高尚的家庭,其孩子也必定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另一個是孩子在校園里的影響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老師。也就是說,任何孩子在學校中都要受到老師的品德影響。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高校輔導員學習黨的最新文件就是要學習黨的最光輝的品質,學習黨的最讓人肅然起敬的言行,從而為學生樹立更加美好的道德榜樣。
高校輔導員在處理學生工作中,往往面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難題。首先高校學生巨大的性格差異,并不是每一個高校學生都是同樣的性格和同樣的脾氣,也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會在行為時有同樣的選擇,高校輔導員面臨著這么多不一樣的學生,同時每一個學生又都是不一樣的行為狀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高校輔導員面臨著的事情也是不一定的,經常是變換的,學校的各個部門,尤其是研究生處(部)在有任何通知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聯系各個專業的輔導員,各個專業的輔導員都會第一時間發給學生作為通知。同時各個學院的研究生工作,輔導員又是主要的落實者,輔導員只有在自己的工作中。每一個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不可謂不辛苦、不可謂不繁重,在這樣的工作中,每一個輔導員只有不斷地展現自己的勇于擔當的勇氣和敢于承擔的氣魄,才能在學生中間樹立威信,學生也會信服這樣的輔導員。反過來講,輔導員的各項工作也會更好地在學生之間開展。
高校輔導員在平時的工作中是處理學生工作最多的,也是處理學生工作最繁重的,面臨著很多的不一樣的工作。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高校輔導員很多的時候和狀態下,都要處理很多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比如獎學金的評定、助學金的評定以及各項評優的決定,所以高校輔導員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處理問題的公平性、公正性,一定要采用相當民主的形式,只有在民主的表決之下,很多事情的處理結果才能讓人滿意和信服。在各項評定工作中,一定要有一個相當的量化標準,不能隨著個人主觀愿望而評定各種獎、助學金。其實,高校輔導員在處理各種學生事務的過程,也是不斷展現自己各種綜合素質的過程,高校輔導員在展現自己的各種綜合素質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地被學生學習、模仿的過程,學生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地學會了各種優良的品德、過硬的素質。所以,綜合來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優秀的、品德高尚的老師,必須是一個具有良好的優良品質的人,而這些優良的品質,只有高校輔導員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一點一滴地、逐漸地展現在學生中,學生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培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任何良好品德的形成都是從點點滴滴的生活中逐步積累,由一定的量變再到質變的過程,一個人品德的養成也是從逐漸地、點滴地生活作風中形成的,高校輔導員在與高校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要有良好的溝通渠道,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一定要做到細心。客觀而言,每一個學生都有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優點、缺點。高校輔導員一定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的這些種種與眾不同的地方,針對學生的不同特質,做出相應的工作部署,做一個細心的輔導員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將是潛移默化的。往往輔導員細心、周到的為學生著想,學生更加會從心底里佩服輔導員的為人,這也就是說,很多時候,輔導員都是以一種得到榜樣的姿態示人,榜樣的力量就在于給人以模仿的動力,所以學生會自覺或者不自覺的以輔導員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為對自己的要求標準,輔導員的熱心、周到的服務,這些都是建立在一個輔導員及其細心的學生工作中,所以高校輔導員的細心習慣一定要逐步養成,逐漸凡事都養成這樣的行為習慣,讓這樣的行為習慣成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這樣才能在高校學生之間形成榜樣的道德力量。
[1]馬娟.高校輔導員工作有效性研究——基于對廣東省40所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調查[J].復旦教育論壇,2014,04:69-75.
[2]鄒群,田鐵杰.高校輔導員職業倦怠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教育科學,2012,01:71-74.
[3]陳建文,汪祝華.高校輔導員勝任特征結構模型的實證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01:84-89.
[4]李忠軍.以職業能力建設為核心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J].思想理論教育,2014,12:97-102.
[5]方宏建.關于推進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的幾點思考[J].高校輔導員,2011,01:17-23.
[6]劉世勇.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4.
[7]李鵬.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北京),2015.
G
A
** 作者簡介:林榮森(1985-),男,漢族,遼寧丹東人,本科,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