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曉晨
廣西師范學院,廣西 南寧 530299
校本課程多元化開發
——以北海市北海中學為例
覃曉晨**
廣西師范學院,廣西 南寧 530299
校本課程是根據本地域、本學校發展、本校師生學習的需要而進行的課程資源開發。北海中學的校本課程從2013年開發至今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體系,在課程設計、考評、以及課程內容的安排等方面有著多元化特點。
校本課程;多元化
校本課程的概念是相對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提出來的,校本課程是立足于本校發展的實際來進行開發,將學校領導、課程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的現實需求相結合而進行的一種課程資源的開發[1]。一般意義上的校本課程有著實踐性、靈活性、探索性和創新性等特點[2],根據每個地方的不同需要,校本課程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筆者針對北海市北海中學的校本課程的開發進行研究,探討北海中學校本課程的概況、以及選修課呈現出的特點。
北海市北海中學的校本課程是從2013年秋季學期開始開設的,至今已經是北海中學校本課程開發的第三個年頭,經過三年時間的探索,北海中學的校本課程已經進入一種較為成熟的階段,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機制。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都明確提出,為了保障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和學生的要求,要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3]。同時還指出,在保證國家課程開發和制定的前提下,要鼓勵各個地方開發出適應本地方、本學校教學特點的課程。本文中所定義的校本課程是狹義上的校本課程,即根據本校的特點、具有本校典型性特征的校本課程。北海中學開設的校本課程一方面是根據新課改的現實需要來進行制定設置的;另一方面是根據學生的需求來開展,高中生在這個階段正處理處于智力和知識面告訴發展的時期,校本課程的開發,可以很好地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豐富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素材,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在校本課程的研習過程中提高了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無論是對于學生知識方面的增長還是能力上面的培養都是十分重要的舉措。
北海中學的校本課程呈現的方式是以選修課的方式呈現在教師和學生面前的。北海中學的校本課程從開設、選課到考評體系都有著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在一種有條不紊的狀態下進行。
北海中學選修課的開設首先是由教師提交選修課申報表,申報表上明確寫明了該項選修課的開課名稱和開課意義,對于學生的選課條件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同時也在申請表上明確該門課程的考察方式。在申請了選修課的開設之后,由學生憑借自己的興趣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選修課,每位學生可以有三個不同的選擇,學校教務處將根據學生選擇課程的順序來確定一門選修課程(如第一選擇的選修課未能安排,則考慮第二、第三選擇),每位學生在確定選修課之后不能更改。除此之外,由于課程安排較緊密,北海中學多門選修課之間是在同一個時間段進行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做好嚴格的考勤工作,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按時準確地參加相應的選修課。每一門選修課設置2個學分,所有學生必須參加。原則上每位教師必須開設選修課,選修課的開設直接與教師的考評相掛鉤。由于學校相關方面的政策較為完善,要求細致,這就充分保證了北海中學的選修課在一種高效有序的環境下開展運行。
綜合全面性。北海中學校本課程開發的首要特征就是綜合全面性,選修課涉及到了每一個學科,綜合了各個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平時的課余生活中可以極大地豐富知識面,是一種很好的知識累積的方式。
文化的多樣性。該校校本課程開發注重文化的多樣性選擇,在課程的開設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英國的地理文化知識,美國的日常俚語文化以及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知識,可以說,學生在多種特色文化交織的海洋中徜徉,享受文化盛宴。
貼近生活化。北海中學所開設的校本課程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生活的相關常識,豐富動手能力,了解到相關的養生保健常識。我國現階段的素質教育十分注重學生生活能力的培養,我們不僅要培養出高智商人才,還要培養出能夠在生活中獨當一面的全才。因此,學生的生活能力培養也是需要引起學校重視的方面。加之北海中學是一個全封閉寄宿制學校,這對于學生的自理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該校在此方面能力的培養還是做得比較到位。
規范性。北海中學校本課程從開設到選擇直至最后的考評都自成體系,是在一種規范化的程序下進行的,由于北海中學開設校本課程較早,經過了多年的摸索和不斷的嘗試,因此才會保證其在一種程序化的狀態下進行,可以說,校本課程的開展進行已經作為北海中學的常規課程進行開展。
北海中學的校本課程開發經過幾年的探索,已經自成一套體系,并且有著其獨到的地方,每一門類的課程都自有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在國家的統一規劃當中進行,但是更為重要的是,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充分結合地方特色,從學生最現實的需求出發,以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完善知識體系為根本目標,這才是有實際意義的校本課程。
[1]鄭桂華.基于網絡的語文校本課程研究與實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2]廖哲勛.關于校本課程開發的理論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4,24(8):11-12.
[3]許潔英.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含義、目的及地位[J].教育研究,2005(308):32-33.
G
A
** 作者簡介:覃曉晨,廣西師范學院,學科教學(語文)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