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林
?
高師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彰顯民族特色的教學改革研究*
楊春林
(廣西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
摘 要: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了高校音樂教育的進步,為了與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育至關重要,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民族特色與高師音樂的有效融合是當前音樂教學的正確方向。因此本文主要針對高師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彰顯民族特色的教學改革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高師音樂教育;民族特色;音樂教學;改革
現階段我國高師音樂教育雖然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由于傳統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的束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師音樂教育的發展,尤其新課改實施后,我國小學音樂教育迅速發展其教學效果都遠高于高師音樂教育。時代的發展雖然促進了音樂文化的進步,但其傳統文化依舊深入人心,每個民族都充滿著自己的本地特色,但是文化在其傳播與發展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損壞了民族傳統文化甚至很多優秀的民族文化逐漸消失,因此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以及將民族特色有效融入高師音樂教學中尤為重要。
現階段,我國高師音樂學專業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都還處于傳統音樂教育階段,高師音樂學教育并沒有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而改變。相關調查統計,部分地區的高師音樂教育在其課程設置上嚴重缺乏當地民族特色音樂教學,也就是說民族特色音樂沒有受到他們高度的重視,究其緣由,他們一直在模仿大多數高師院校采取的具有統一性的音樂課程方式,即由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到作曲理論的基礎理論課程以及聲樂、鋼琴到其他器樂的訓練學習課程組成。在面對民族特色音樂課程時,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是盲目講述西方音樂文化,沒有將西方音樂文化與本地豐富的音樂資源有效融入。由此可見,這樣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不利于高師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育,而且教學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傳統民族特色音樂課程教學的缺乏阻礙了高師音樂學教育前進的步伐。因此將民族特色有效融入高師音樂教學中至關重要,真正達到傳統民族特色文化有效繼承教育于我國高師音樂學教育的目的。
民族音樂,即在悠久歷史文化傳統上創造的具備民族特色,且能體現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音樂,每個民族都這自己獨一無二的音樂文化。例如浙閩山區的少數民族,山歌是他們民族最基本的音樂且受到人們的喜愛與歡迎,所以在人們潛意識里都將山歌視為民族音樂,然而當地人卻將山歌視為極為普遍的一種歌曲,就好比我們日常生活即興哼唱出來的歌曲一樣,但是它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一)重視民族音樂,深化建設。民族特色與高師音樂學教育的有效融合,不是直接生搬硬套直接將民族音樂加入到音樂教學中,而是應該在高校音樂教育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借鑒其良好的音樂內容與技巧,摒棄其不利于教育的內容,并將其消化為更適合自己教育的音樂,即在教學過中加強對民族音樂的認識與關注是首要任務。廣西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成立了民族樂器制作研究中心和駱越文化研究中心,這都是重視民族音樂文化的體現。
(二)了解民族特色,開展創新教學實踐。民族特色,重點在于特色,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色,且其特色是我國民族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資產,廣西有11個世居少數民族,廣西與東盟建立貿易往來后,東盟民族文化與廣西地方少數民族文化互相交流,正以其獨特的魅力走進高校音樂學專業教學課堂和登上藝術實踐的舞臺。因此增強民族特色的了解以及開展創新教學實踐至關重要。
現階段,我國高師音樂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式仍然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音樂教學的需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創新教學實踐的主旨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讓學生自由的接受音樂知識,教師不僅僅是教育者的身份更是引導者的身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間,讓他們更好的了解民族音樂的魅力。總而言之,民族特色文化的音樂教學實踐的創新,不僅有利于高師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民族特色的了解。
(三)師資隊伍以及民族特色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與教學評價體系對民族特色與高師音樂學教育的有效融合至關重要。從師資隊伍角度而言,教師作為一個教育者,其自身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也就是說教師對民族特色音樂教學不感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死氣沉沉的講解必然導致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從教學評價體系角度而言,民族特色與高師音樂學教育有效融合推動的音樂教學實踐需要一套新的特色音樂教學評價體系支持,且在高師音樂學專業教育教學的評價中應加入對民族特色音樂的考核,從而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認識與重視。評價體系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增加對民族特色音樂的了解,以及發現民族音樂之美與感受民族音樂之魅力,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平等欣賞與領悟民族音樂文化的思想。另外客觀、合理的評價原則是評價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這就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需要合理引入優秀的民族音樂創造出既科學又特色的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民族特色與高師音樂學教育的有效融合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民族特色教學方式既有利于學生音樂知識的豐富又有利于所有音樂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另外保護民族特色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龐卡,龐梅.基于能力結構的高師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2,33.
*基金項目:廣西師范學院2014年藝術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立項項目《音樂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研究成果[桂師院教字(2014)2號]
作者簡介:楊春林(1971-),女,廣西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