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鵬
(珠海市衛生學校,廣東 珠海 519020)
中職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探討
閔鵬
(珠海市衛生學校,廣東 珠海 519020)
分析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及中職教育現狀,提出從教學目標、教學實踐、教學方法、課程考核4方面對計算機導論進行教學改革研究[1],并對中職生專業知識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中職;計算機導論;合作學習
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基礎入門課程,是對計算機學科系統完整的概論性課程,術語專業、理論知識較多。因此,在課程教學中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運用深入淺出、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建立計算機專業知識體系框架,并在日后的學習中逐漸豐富和完善這個框架,最后形成內容翔實完整的知識體系[2]。
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入門課程,其教學目標是了解計算機發展簡史;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常用軟件操作技能,并初步具備系統的組裝與維護能力,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洞察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及發展趨勢,促進研究性學習;培養計算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們認為計算機導論應以“兩個基本”,即計算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要授課內容[3]。任課教師可根據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及知識層次進行適當擴展。如《計算機導論》第一章中關于計算機的發展,介紹自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以構成計算機硬件的邏輯組件為標志,計算機的發展大致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如果在教學中只是簡單用數據和圖片講述發展過程,課堂氣氛較為沉悶,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可用一些清晰的圖片介紹龐大的電子管計算機,用當前時尚的超級本計算機的廣告片向學生演示當代計算機現狀,還可播放我國巨型機天河一號、天河二號相關視頻。一方面通過這些圖文、視頻等多手段全方位地從視覺、聽覺上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另一方面通過美國關于機器人的科幻電影讓學生了解人工智能的發展前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4,5]。
《計算機導論》第一章內容主要是關于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理論概念繁雜,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講授知識,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對教學內容的接受能力較差[6],可在介紹計算機的五大基本組成內容時,采取類比法,先讓學生利用常用計算工具做一道題,再思考作為計算用途的計算機應該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題目:3333×4444+5555÷6666=?
學生利用計算工具做題流程見圖1。

圖1 學生利用計算工具做題流程
計算機導論旨在培養學生計算機使用能力、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自學能力、較快接受新技術及新方法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不僅要靠課堂教學,還要靠大量的上機實踐。因此,計算機導論教學應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為主”[7]。正確的指導和大量的上機實踐是學好這門課的基本保證。課程性質決定了計算機導論必須采用精講多練的授課形式。精講:現代教育思想在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并沒有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精選重、難點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在面對陌生的學習對象時不至于束手無策,但也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能夠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多練:分為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若要保證課內練習時間,課堂教學內容就不能太滿;課內練習主要是驗證性練習,旨在及時消化和鞏固課堂知識。教師要為每次課外練習指定一個作業主題,說明作業要求并及時檢查作業結果,作業內容和難度應該是課堂教學要求的自然延伸,以利于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發揮。只有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又進行一定的約束,才能保證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獲得切實的學習效果。精講與多練必須緊密配合。如果不對上機加以必要的管理,有些學生就會把大量時間花在觀看圖片和網絡瀏覽上;有的學生可能因操作困難感到惶恐,這都會造成精講與多練脫節。因此,對多練這一課外教學環節必須通過上機輔導加以有效管理,以便對學生上機進行全程輔導,這與其他課程的上機輔導是有區別的[8]。
計算機導論教學內容的特殊性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講授算法與數據結構方面的內容,如折半查找方法時,先講授折半查找的理論知識,再讓學生4人一組進行討論,最后挖掘知識內涵,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案[9]。為了更形象地介紹折半查找原理,可提前準備一些廢棄書,或者用廢紙裝訂成一個本子,然后用紅筆寫上序號1~100。提出問題:如何找到第30頁?第一步:將書或廢紙本從50頁撕開,因為30小于50,所以50~100頁可以丟棄,以此類推。撕書的動作既讓學生記憶深刻,也讓學生通過形象直觀的實驗演示過程,了解折半查找的高效查找方法。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實驗過程,可讓其親手撕書做折半查找實驗,加深印象。分小組協作完成實驗[10],是學生主導課堂的優勢體現,其效果優于教師動手演示。
采用聯機多媒體教學形式,通過高亮度電腦屏幕投影儀播放圖、文、聲并茂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拓寬學習廣度與深度。此外,教師還要制作便于學生自學的CAI課件,并上傳到網上,讓學生課后學習。
課程考核是鞏固課堂教學內容、衡量課程學習效果的基本手段。計算機導論與其他課程不同,其教學效果很難立竿見影,傳統考核方式注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而計算機導論除了考查學生對基本知識的了解和記憶之外,還要測驗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水平。由于該課程的特殊性,采用傳統考核方式顯然是不妥當的。教學大綱決定考試內容的范圍,但考試內容并不一定全是教師講過的。由于課時有限,教師不可能把教學大綱包含的內容都講到,因此,考試著重考查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走出應試學習的怪圈。課程教學目的決定考試方法,考試分為筆試和機試兩部分,筆試考基本知識,機試考基本技能,可將機試比例增至40%~50%。建立計算機導論試題庫,采用標準化考試系統和成果展示法,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一些設計,考查其計算機知識綜合應用能力[11]。
計算機導論是一門極具時代特征的公共基礎課程,幾乎包括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各個主要方面,旨在使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有一個總體性了解和認識,建立一個基本的計算機專業知識體系框架,并在今后的深入學習中逐漸豐富和充實這個體系。根據初學者在計算機領域的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教師既要掌握教學內容的深度,著眼于基本內容講解,為以后的深入學習起引導和鋪墊作用,又要盡量介紹行業前沿信息,便于學生了解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激發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12]。
[1]朱明放,潘瑜,韓紅章.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0(27):131-132.
[2]周琴.中職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4(15):142-143.
[3]張小梅.計算機導論課教學方法探討[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3(6):32-33.
[4]袁方,王兵,李繼民,等.改革教學方法,發揮計算機導論的“五導”作用[J].計算機教育,2011(1):95-97.
[5]袁方,王兵,李繼民.“計算機導論”的教學內容改革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24):149-152.
[6]王西鋒.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教學探討與實踐[J].信息技術,2012(6):208-210.
[7]陸焱.新形勢下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14(17):20-23.
[8]唐雅媛.計算機導論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湖南中學物理·教育前沿,2009(19):93.
[9]楊東曉.醫學院校計算機導論教學改革探討[J].醫學信息,2014(1):18.
[10]李志敏,劉師少.《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內容分析與教學方式探討[J].電子商務,2012(7):81.
[11]孫錚.中職計算機導論課現狀淺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4(21):101.
[12]符蘊芳.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32):129-130.
G420
B
1671-1246(2016)23-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