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榮
(山東省城市服務技術學院)
公共營養保健專業高技能型技工人才培養的制約瓶頸及突破
◆李 榮
(山東省城市服務技術學院)
公共營養保健專業是技工教育中的新興專業。目前,國內對于該專業技工人才培養領域的研究幾乎一片空白,通過分析該專業的發展現狀,研究該專業高技能型技工人才培養的制約瓶頸找到突破口,對于明確該專業今后的發展方向和辦學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也為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提供參考。
技工 人才培養 瓶頸 突破
公共營養保健專業是技工教育中的新興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從事一線營養相關工作的技術型人才。探索公共營養保健專業高技能型技工人才培養的制約瓶頸及突破成為了技工教育的重要研究方面。
2005年,公共營養師和營養配餐員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列為第四批新職業工種。截止到2005年,我國從事營養相關工作的人員數量不到4000人,而且基本上集中在醫院和科研單位。但是,在很多行業領域例如餐飲、教育、醫療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專業型高技能營養人才,據估算全國的營養人才缺口高達400萬。從2006年開始,全國很多技工院校相繼開設“烹飪工藝與營養”“營養配餐”“餐飲管理與營養”等專業。而在此之前,開設營養先關專業的院校基本為本專科層次,培養的人才主要為理論型。2013年,營養相關的技工專業統一更名為“公共營養保健”專業。技工院校技能型營養人才的培養不同于本專科院校理論型人才的培養,無論是教育目標的制定、課程設置、專業發展、教育教學、師資和教學設施的配備等方面都需要樹立鮮明的技工教育特色,并且還要采取手段不斷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適應崗位需求。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中,該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顯現出了不少的制約瓶頸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
1.課程設置落后于社會需求
到2006年以前,我國開設營養相關專業的院校幾乎都為本科和專科層次,主要致力于培養理論型人才,造成了長期以來該專業理論性過強,技術優勢不明顯。而技工院校營養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參考本專科院校的經驗,使得理論課程比例過重,實踐課程主要開設大學營養專業的實驗課程,根本無法適應社會上的一些崗位需求。有部分院校積極探索開設特色突出的實踐課程,但是由于歷史教學經驗少,也無法形成體系。由于技工教育更偏重于實踐,對社會需求的滿足度比本專業要求更高,目前的傳統型課程設置已無法適應教學,課程改革迫在眉睫。
2.教學資源配備有限造成教學質量差
由于公共營養配餐專業是新興專業,所以主要的教學資源都是從其他專業挖掘過來的,造成了配備有限。由于是新興專業,學校配備的教師長期以來只是在學校工作,對營養專業學生工作崗位的需求以及工作單位的了解極其有限,造成了教學與實習工作的脫節。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和崗位需求的知識不匹配。
3.就業崗位多樣性使得教育目標不明確
由于營養涉及的行業面廣泛,導致該專業學生就業可涉及14個行業,60多個職業,就業崗位的多樣性是其他任何技工專業都無法比擬的。技工教育一般的培養時間是3~4年,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培養出適應各行各業的高技能“千手觀音”是非常困難的。這就導致了該專業的教育目標不夠明確,無法準確定位學生的職業培養目標。造成了學生在校期間學到的知識多而雜,“樣樣通樣樣松”,專項實踐技能不夠突出,滿足不了企業的崗位需求。
1.以技能型培養目標為導向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加快新型教材建設步伐
公共營養保健專業課程設置必須兼顧理論性和實踐性,理論知識要系統,實踐知識要適應社會需要。傳統的本專科營養理論課程同實踐操作聯系較為密切的部分如烹飪營養學、中醫食療、藥膳保健學、醫學營養學等應進行保留,理論化程度以及深度較高的教材例如臨床營養學、基礎營養學等可以刪除,因為技工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實踐課程開設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就業市場方向,如烹飪類院校可以開設點菜員培訓、藥膳制作、酒店菜單設計與配餐等課程;而食品類院校可以開設食品營養分析等課程,醫學類院校可以開設特殊人群營養配餐等課程。
2.以資源有效整合為方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設施科學規劃
盡管公共營養保健專業的教學資源配備有限,但是我們可以采取有效的資源整合手段來確保教學資源的充足。可以進行校企合作,整合利用企業資源,積極開拓實驗基地和師資培訓基地。將學生的實驗實訓課堂搬到企業,將教師的業余時間充分利用到企業,構建校企雙贏的產學研平臺,豐富教學資源。
3.以素質培養和職業能力培養相結合為依靠制定切實可行有效的教學計劃
新型的技工人才應當兼素質、技術、能力等于一身,公共營養保健專業應該立足于全面素質培養和職業能力培養的結合。該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也要緊緊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即使學時數量有限,技工教育的基礎課程是必須要開設的。而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則體現在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等方面,這兩個方面課程的開設要盡可能地建立在社會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收集學生在崗位工作中的反饋信息是制定切實有效教學計劃的前提。技工院校應該要求實習生填寫調查表,積極做好實習鑒定和工作總結,獲得崗位需求的一手資料,并且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計劃。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專業課程的開設可以采用“選修課”制度。
[1]王軍偉.面向21實際的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