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敏
(江蘇省啟東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啟東 226200)
有效提問:德育課有效教學的激發點
倪敏
(江蘇省啟東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啟東 226200)
摘要:課堂提問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它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核心。有效的課堂提問促進師生對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本文結合有效課堂提問的內涵,闡述有效提問的方式與策略。
關鍵詞:有效提問;德育課;有效教學;激發點
0引言
巴西著名教學學者弗萊雷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他指出,只有在具有創造性和批判性的“對話式教學”中才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提問又是教學對話的關鍵。只有能激勵學生思考、激勵學生自發地反思自己回答的提問,才能推動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由此可見,有效的提問對教師組織有效教學、深化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師應該怎么提問才能把學科知識與學生的個體經驗連接起來,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承擔起學習的責任?教師應該如何發展與完善自己的提問技能,把教學過程當作自己的學習過程呢?筆者結合德育課中的教學實踐,闡述課堂有效提問的界定及方式及運用的策略。
1有效提問的內涵界定
建構主義認為:有效互動必然建立在個體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也必然是為了促進學習者雙方乃至多方獲得新知識。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的具體進步和發展。基于該理論,我們認為有效提問是以有效的策略提出有效的問題,包含了有效問題與有效的提問策略兩個方面。具體是指教師清楚明了地、有目的、有組織地提出簡短、令人思考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回應與回答。從教師角度而言,有效的提問是指教師精心準備和設計好了的提問。這種提問包含有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提問目的,以課程內容為基礎,涉及了與課程內容關聯的問題,以幫助學生獲得整合的、綜合的、全面的信息,啟發學生思維,拓展學生的學習,體現著教師的教育智慧。
2有效提問的方式運用
教學中,師生對話構成了師生共同的活動過程。師生問答成了互動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有效的課堂提問要根據教材的實際,采取趣味性、啟發性、民主性、開放性等原則,靈活多變的提問方式,做到有效設計、有效形式、巧妙語言,由表及里,舉一反三。本文例舉幾種常用提問方式的運用。
2.1鋪墊式提問
知識在于積累。中職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又有求取新知的欲望。教師要引導學生溫故知新,聯系已學知識,加深理解新知識。因此,在解決有難度的問題時,先提問回憶或提示關聯知識進行強化,為學習新知作好鋪墊,引導學生從已知思考未知。這種鋪墊式的提問即強化已知,又促進理解新知,加速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價值規律的內容》教學為例,教學中首先提出問題一:同學們去過商店,購買過商品。那么為什么不同商品的價格會不同?在學生問答基礎上,問二:同一商品在不同時間、地區、季節,價格會不一樣,請同學舉例說明。學生回答不同季節的水果、中秋前后的月餅。在引導學生分析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價值規律”。層層的設問,把新舊知識內在地聯系起來,為學生思維遞進作了引導,促進的課堂教學。
2.2對比式提問
有比較才有鑒別。中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提出有思維性、有深度的問題,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推理,去探求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求取真知。在問題設計上,內容相互可比較,為學生比較顯示可比要求,會發揮出特別的作用。以《預防一般違反行為》話題為例,要重點講清違法行為與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的區別與聯系時,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案例后,設問一:案例中的主人公哪些行為是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哪些是違法行為?學生分別尋找到不同的行為。教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順勢利導,提出問二:兩者的區別是什么?引導學生圍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比較。這樣的提問,鍛煉學生對比分析綜合推理能力。
2.3歸納式提問
歸納式提問是德育課經常用到的提問手段,主要用于分析問題之后或新課講解完之后的總結與提升,使學生對整堂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從而對新知識有一個系統的掌握。以《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一課學習為例,在全課內容學習結束前,設計了以下案例與問題。材料:近年來,“幸福指數”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人們的物質生活大大豐富了,但是幸福感沒有隨之同步增長,如何提升國民的“幸福指數”?提問一:從政治生活角度,你認為從哪些方面可以提升公民“幸福指數”?問二:你有幸福感嗎?舉例說明。這些開放性的問題涉及政府職能、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民主選舉、管理、監督等一系列知識,學生們積極參與,創新火花,熱情高漲。這些問題既總結了本課知識,又激發了學生思考,產生新問題。“帶著問題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出教室”,這也是德育課教學提問應該追求的目標。
3有效提問策略的優化
有效的課堂要激發學生的思維,需要課堂提問變得有效,需要實踐提問的策略。
3.1要營造課堂提問的教學環境
課堂提問實質上是師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渠道。提問是構成課堂語言相互作用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有效的課堂提問就是師生在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關系的環境下所進行的交流。通過提問實現的師生交流,對教學而言,是一種對話,是一種參與,它不僅是知識的交流,而且也是智慧、情感、精神乃至生命活動的交流;對學生,這種交流是思想的啟迪、心靈的碰觸、個性的表現;對教師,這種交流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是師生共同探究、分享理解。因此,要積極創設民主、平等、寬容、接納的教學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情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在融洽和諧的學習環境中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力求創設包含思維和情感的體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導學生學會理清和表達自己的思路和見解,學會聆聽、接納、贊賞、爭辯、分享和互助,促使他們感受知識的價值,使提問成為教師引導學生自己進行知識的回憶與建構,師生共同完成對知識的探索過程。
3.2要提高課堂提問的語言策略
課堂內師生間交往的主要形式是言語交往,其中教師提問的言語是傳達信息,刺激學生思想的主要工具。因此,有效的提問要求教師提問的語言既有在對話中所體現出來的談話互為聽眾、互相支持的情景言語的特點,又具有獨白言語所特有的嚴謹、系統和節奏性,避免對話言語的隨意性、間斷性。通過準確、簡潔、形象和生動的語言來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恰當地運用追問的方法。在教學中,運用啟發式教學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參與教學活動。根據學生對問題回答的表達不夠明確時、回答準確時、回答深刻時進行追問,這也是建立關注學生回答和反饋信息進行指導的有效行為。
3.3要優化課堂提問的問題質量
精心設計和選擇問題是有效提問的關鍵。首先,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這是課堂提問成敗的先決條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每堂課的教學目的、任務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提問之前,教師必須對提問的目的、范圍、程度、角度反復設計,加以限定。無論提哪一類的問題,都應當立意鮮明,具有一定的啟發性,這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其次,提問要精心設計。在準備中,應該綜合考慮一是各種類型問題的準備,加大高認知水平問題的比例;二是提問方式上的準備,教師語氣、情感等等;三是選擇學生的準備,要面向全體,保持提問內容的梯度與層次;四是問題設計的順序準備。通過綜合的考慮,全面提升課堂提問的質量。
4結語
有效提問的最終目的是創設問題情境,并逐步轉變提問的主體。轉變提問主體意味著問題主要由學生發現并提出,教師對學生分析、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引導幫助,從而給學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和親身實踐的空間。因此,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成為課堂提問的主體,形成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和“質疑意識”。此外,教師還要在教學中結合教學過程的進展情況不斷地滲透、提示質疑的角度和方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生成課程,切實提升課堂的有效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Z].
[2](美)丹東尼奧.課堂提問的藝術:發展教師的有效提問技能[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7.
(編輯馬海超)
Effective Questioning:the Shot Point for Valid Teaching of Moral Course
NI Min
(Jiangsu Qid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enter, Qidong 226200,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the important teaching means; and it is the core for valid teaching.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promot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spires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guides students to effectively learn. State the ways and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Keywords:effective questioning; moral course; valid teaching; shot point
收稿日期:2016-02-01
作者簡介:倪敏(1977— ),女。江蘇南通人。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德育教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碼:1672-0601(2016)05-00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