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坤
(吉林市第十六中學)
以“思維導圖”構建初中英語教學模式
◆張 坤
(吉林市第十六中學)
教學策略是保障教學活動有效開展,發揮教學價值,提高學生英語綜合學習能力的基礎。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本身就具備了發散性、綜合性的特點,這為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思想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先決條件。從“思維導圖”的角度出發,立足于培養學生發散性學習思維,提高英語學習主動性,對“思維導圖”在構建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進行研究,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思維導圖 初中英語 教學模式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教育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提出的一種旨在幫助人們突破學習障礙,提高學習效率的學習思想和方法。概括起來,思維導圖是以放射性思考模式為基礎的發散學習方法,它不僅能為人們的學習提供以點帶面的思維圖形工具,更能更具人腦特點,不斷激發人類的創造力、想象力,有效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因此,將“思維導圖”的原理運用到英語教學中,能夠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對改進英語詞匯教學方法、提高閱讀和寫作教學效率非常重要。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以下方面一一闡述“思維導圖”在構建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
英語詞匯是英語學習中最基礎的元素,對學生開展英語學習,進行知識拓展尤為重要。然而,初中生尚處于人生中的發展階段,由于他們所受教育不同,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教師在開展詞匯教學會忽視個體差異,陷入“一把抓”的教學誤區。此外,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教師把詞匯教育獨立于課文內容之外教學設計中學生沒有考慮到學生實際需求,生硬的把英語教材所包含的內容向學生輸入,由此造成英語課程出現教師進行“滿堂灌”知識傳授,造成許多學生因循守舊,對詞匯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無法激發他們的詞匯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
思維導圖以“中心發散”和“元素連接”的思維方式將英語詞匯互相串連,使獨立的單詞個體不再孤立,而是形成一個整體。如教師將“claim”中的“claim”發散為“proclaim”“acclaim”“reclaim”等單詞。該方法不僅可以使獨立的單詞個體與其他單詞串連,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出更多含有某一共同元素的單詞。此外,將不同單詞匯編成順口溜或短故事等形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單詞記憶效果。
過分注重對文章詞匯、句子、段落大意的講解,忽視了對文章的整體學習和分析是傳統閱讀教學普遍存在的弊端。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花大量時間對文章逐字逐句進行翻譯,使學生形成錯誤意識,每當進行閱讀就查字典,對材料通篇進行翻譯。這種刻板的模式雖然使學生掌握了文章的表層含義,對積累詞匯起到一定作用,但機械的翻譯和籠統的了解不僅會降低學生的閱讀質量,更不利于學生分析、判斷、推理能力的培養。
英語閱讀教學是學生拓展詞匯、進行思維訓練的學習過程。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利用形象思維理清文章脈絡,他提供的有效圖表工具能幫助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理解思路,以圖表的方式概括出文章中心思想和作者寫作順序,并在此基礎上對文章的觀點進行清洗梳理,幫助閱讀者把文字信息轉化為圖表信息,強化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比較和判斷,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文章內化為自己的印象,變被動為主動。
現階段,我國的英語寫作教學主要以背誦典型佳句、片段和文章,訓練學生對以往熟記的文章的改動復制為主。許多學生為應付考試,平時缺少寫作鍛煉,由此造成對詞匯、詞組句子的運用能力減弱,導致在寫作過程中困難重重。
針對以上情況,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審題,設計寫作思維導圖即寫作大綱,羅列出合乎邏輯和思維習慣寫作要點,以避免在寫作過程中出現遺漏的問題。如寫一篇關于“How to protect environment”的文章,教師先讓學生用思維導圖構建寫作思路,在此基礎上連詞成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通過長期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定有所提高。除此之外,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掌握的英語知識和生活實際,把寫作的過程當成創作的過程,引導學生發揚個性,走出傳統寫作方式的框架,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為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思維導圖在我國教學中無疑還屬于新生事物,英語教學中對思維導圖的應用,不只局限于上述內容。所以,教師要敢于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不斷提高自身教學素養,勇于探索出適合英語教學而又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策略,并將之實踐到英語教學的開展之中,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形勢,跟上時代步伐,進一步構建更加高效并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
[1]張丹.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5.
[2]雷慧婷.論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5.
[3]伍潔萍.關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利用思維導圖培養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J].考試周刊,2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