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平 李 捷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珠光小學)
卓越的學校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
◆王春平 李 捷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珠光小學)
近年來,南山區珠光小學在現任行政班子課程領導力的引領下,沿著國際課程本土化、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精品化、精品課程特色化的思路致力于學校課程體系的構建。希望通過導入卓越績效管理體系即課程體系的建設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實現學校的戰略目標,以期能夠滿足學生、家長需求,為之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教學服務,促進學校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構建以學生身心發展、培養核心素養為中心的面向未來的學校課程體系。
卓越績效標準治理體系 智慧校園 課程體系
2014年9月,深圳市珠光小學導入卓越績效標準體系,近3年來,一直致力于學校治理體系的構建。經過對學校科學的分析,我們認定學校工作的邏輯起點是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與核心素養的培養,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是教師,而課程是兩者之間的橋梁。
課程的形態決定這學校的形態,未來的學校應該是具備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如何構建這些體系?我們認為首先應該從確定學校戰略目標,即頂層設計開始。
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圍繞著學校育人目標及戰略目標進行,隸屬于學校戰略體系的一部分,為學校整體發展服務。
1.育人目標。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健全人格和美好心靈;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公民責任意識;面向未來,提升綜合素養,為人生奠定基礎。
2.戰略目標。為實現學校育人目標,2014年9月學校引入卓越績效治理體系,圍繞辦學理念和目標理性思考,對學?,F狀進行SWOT分析,并且確定了未來五年我校的戰略目標——“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著眼于綜合素養的,為幸福人生奠定基礎的教育服務”為總體方向,制定了學校五年的戰略地圖,構成了戰略描述(即戰略地圖)、戰略衡量(即平衡計分卡)、戰略執行(即行動方案)三維一體的戰略體系,引領著學校科學、規范、有序的發展。
3.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屬于戰略執行中最為核心、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是學校戰略目標最有力的支撐之一。
珠光小學課程體系由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構成,形成了文學與閱讀、科學與實踐、體育與藝術三大系列,一共92門校門課程與學生社團。
1.國家、地方課程開足開齊,最大程度保證學生基礎學力,充分體現學校依法執教、依法治校。經過認真分析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國家、地方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根基。因此嚴格按照深圳市教育局制定的課程計劃設置學校課程,涵蓋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三級課程,其中國家和地方必修課程11門,選修課程5門。所有課程開足開齊,核心學科語數英都有專任教師上課外,體育、美術、音樂、科學及綜合、信息等綜合組教師都由相關專業背景,100%的美術、音樂、科學及綜合、信息課有專業教師擔任,80%以上的體育課由專業教師擔任,班級覆蓋率100%,從制度的層面保證了各類課程不被擠占、挪用。雖然近幾年擴班迅速,班級數量早已超過了額定數量,但是美術室、音樂室、科學室、電腦室功能室都盡可能滿足教學需要,100%班級的信息課、科學課安排在電腦室、科學室上課,四到六年級100%的美術、音樂課安排在美術室、音樂室上課。各種教學設備一應俱全,保證教學需求。各類地方課程通過思品、班隊會課實施。每年學校課程均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
2.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精品化,滿足學生、家長需求,彰顯學校辦學特色。近兩年來,學校導入了卓越績效標準治理體系,明確了學校戰略目標,學校教導處、教科室在之前管理、研究的基礎上,更加完善了學校科研制度,學校教育科研管理逐步由行政命令向學術管理過渡,強調學術研究管理的去行政化,各類校內小課題、校本課程瞄準學生問題自愿開發、自愿申報,逐步實現以人為本、學術自由,促使教師專業自主權的回歸。
3.以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需要通過對學生及家長的需求的進行分析和確定。通過調查學校發現國家、地方課程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文學、體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需求,完善校本課程體系勢在必行,通過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特色課程精品化,精品課程品牌化,以滿足家長、學生的需求,達到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的目的。學校建立了校本課程管理相關流程,依據流程對學校擁有的資源進行評估,了解現有課程資源條件,分析課程的的設置與開發的實現基礎和條件限制,著手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4.導入卓越績效標準治理體系,促進學校課程改革與建設。近兩年來,明確了學校戰略目標,教育科研管理逐步由行政命令向學術管理過渡,強調學術研究管理的去行政化。學校教導處、教科室組織課程專業委員會對所有校本課程、學生社團進行審核,達到課程開設標準之后才準予開課,并統一協調有沖突的課程。對課程效果主要通過展示、競賽等方式進行驗收,并提出意見和建議,持續改進。
5.珠光小學課程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1)生態課程普及化,學校將生態課程、科技課程普及到所有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學習機會,增強了課程實施的針對性及適應性;
(2)個性課程超市化,在92門(班)選修性社團活動,學生們可以挑選幾門自己喜歡的個性課程進行實踐、體驗、探究;
(3)特色課程精品化,學校針對特色課程編制課本、課程實施綱要、課程實施安排、考核評價方式等課程要素,使學校特色課程具有穩定性、一致性和連續性。
(4)實施主體社會化,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主體既包括教師、校長,也包括學生和課程理論工作者以及家長、社區人士等,吸納社會優質資源、吸納家長資源、吸納社區資源,開放辦學,秉持一種整體的觀點,尊重參與,相互調適,形成合力。
1.學校2014年初申報校本課程、學生社團18門(班),參與教師共28人,占學校教師總人數的40%,850人次的學生受益,而到2016年11月,學校校本課程、學生社團增加至92門(班),參與教師共56人次,占學校教師總人數的66.7%,2000人次學生受益,增加了235%,發展勢頭迅猛,逐漸形成了“文學與閱讀”“科學與實踐”“體育與藝術”三個系列課程。其中創意故事繪與玩轉文學兩門校本課程在2015年被評為深圳市好課程,其余包括合唱團、排球隊、田徑隊、籃球隊、成語訓練營等一批明星社團。
2.學校引進國際生態學校的理念與方法,采用國際通用的七步法,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學校學科教學中,將國旗下講話、班隊會、綜合實踐課、社團活動按標準課程運作,構建了以生態文明教育為核心的新型德育課程體系。
3.學校通過科技課程激發學生創造力,成為南山區首批八所少年創新學院之一,以社團活動為抓手,現有車模航模社團、機器人社團、數字藝術社團、動漫社團、實做工坊、手工DIY、智能無人車社團等,學生的科技創新碩果累累,構建了以創客社團為核心的新型創新教育課程體系。
4.學校大膽嘗試全新教學方式,將電子白板、觸摸一體機、同屏技術、體感技術、3D打印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空中課堂等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依托11個IPAD教學班,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構建了以智慧課堂、智慧學習、智慧評價為核心的智慧課程體系。
珠光小學的課程體系建立在卓越績效管理體系上,以學生、家長需求為出發點,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目標,彰顯、支撐學校的辦學特色與戰略目標。希望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構建起一個面向未來、為學生綜合素養奠定基礎的新優質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