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暉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它通過學生小組化合作性活動來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并使學生個性與社會性協作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70-01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小學數學教學要求學生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然而,審視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難發現目前小學數學課堂上的一些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收到實效,而不是一種擺設呢?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與確定,學習的形式與方法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數學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有待提高,下面就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談談個人的一些觀點及做法。
一、自主學習,喚起意識
新課改下,小組合作學習有所變革,主要體現在:教師的權威性有所淡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所提升;課堂氛圍有所活躍,學生信心有所提高,尤其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大大增強。例如:在《圓的面積》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教師把探索的機會還給了學生:每個小組分發兩套學具,請同學們將圓形轉換成學過的圖形,比一比哪一組轉換的圖形最多。老師的任務還沒布置完,學生已經著手操作了,只見幾個小腦袋湊到了一起。有的動手操作,有的出謀劃策,僅僅幾分鐘的時間便有小組匯報成果,老師不僅驚嘆學生的拼接速度,更感慨于學生的拼接效率。依據傳統教學風格,這個教學內容通常用兩個環節:第一步是學生首先拼成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第二步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再拼接梯形、三角形,學生的操作始終離不開老師的指導。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處于高度興奮狀態,自主發現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通力合作,課堂氣氛活躍了,解決方案豐富了,自主意識增強了,自然節約了課堂時間,課堂效率大幅度提高。
二、科學組建,明確分工
教師首先根據班內的學生實際,有意識地將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讓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幫互助中不斷提升,獲得自信,對組內成員的分工合作我本著:人人有事做,誰也少不了誰的分工原則。分別設置了作業監督員,紀律監督員,討論組織者,主要發言人。小組內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例如,在開展數學活動課“小小商店”時,孩子們相約帶來了玩具、書、文具等物品,教室里開張了近十個小商店,有經理、營業員、收銀員、顧客……教室里熱火朝天但秩序井然。開展這樣的學習活動,如果不分組,如果不分好工,全班一起做這樣的游戲,局面真不可想象。科學的組建合作小組,每個成員明確任務為我的課堂教學做了好的鋪墊,也為學生的學習提高了興趣、增強了信心。
三、潛心設問,引發合作
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可激發學生探究合作的興趣,這是實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引發合作的需求,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統計與概率”時,我讓學生通過看錄像研究統計上學時學校門口地車流量。第一次學生自己獨立統計,結果都說車輛太多太快來不及數。當我問學生有什么好辦法能解決這個困難時,學生都說與人合作才能完成剛才的統計,于是進行了第二次的合作統計。果然經過小組化分工合作的統計,準確地統計出了學校門口的車流量,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這樣讓學生自己在實際問題地解決需求中尋求合作,實實在在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合作探究的自主積極性。
四、精心點撥,引導合作
現代合作學習認為“導”是手段,教師的精心點撥引導,會使合作更圍繞中心、更突出主體,會讓學生的合作精彩紛呈。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了三次合作探究,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首先讓學生當小工程師,用各種學習材料(立體模型)像搭積木一樣搭建各種建筑或其他東西,看誰擺得穩當。學生經過興趣盎然的合作后完成了各種作品,又引導學生講座為什么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都可放得穩,而球體卻放不穩?第二次引導學生在游戲中進行合作,把一些物品按一定的標準分類整理,并小組交流這樣分類的理由,讓學生在分類交流中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形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的感性認識。第三次引導學生用小正方體來擺大正方體、大長方體,學生在合作擺放中加深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感性知識,又培養了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這里通過教師的層層引導,學生的一次次合作,使得整個教學渾然一體,自然流暢,使得學生的合作學習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同時又讓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得到了發展。
五、注重交流,合理評價
交流、評價是學生間總結學習成果、教師接受信息反饋并做出判斷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時,我要求學生盡量清楚表達個人或小組的意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真誠的征求其他組的意見或評價其他組的見解,以博采眾長。還要注意抓住時機,讓學生給每個小組的交流進行了簡短的評價,在掌聲中,每個小組的成員帶著自信、帶著微笑回到了座位;這樣一個討論、評價與補充的完善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認真聽取別人發言的良好品質,也培養了學生思維邏輯性和總結歸納的習慣,同時還激發了學生參與討論、體驗成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把課內外緊緊結合起來,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增長了數學見識,激發了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增強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給課堂教學活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是打造高效課堂重要方法和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精心設計合作環節,凸顯合作優勢,讓學生在自主化空間茁壯成長,讓課堂在合作氛圍中走向高效。
參考文獻
[1] 馬騰飛.對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深入探討[J].學周刊,2012(33)
[2] 黃愛華.基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