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艷玲
摘 要: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或高效性課堂。如何達到課堂的最好效果,是我們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精心準備,有細節意識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求真意識;教師要收放有度,有角色意識。
關鍵詞:高效課堂;細節意識;求真意識;角色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233-01
高效課堂是一個經典常談而又歷久彌新的話題,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如何達到課堂的最好效果,是我們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精心準備,有細節意識
1、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這是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現代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師的知識要是只局限于本年段本冊書的內容,那就學生來說就是個缺失,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需求,同時會導致教師的知識面變得狹窄,甚至會出現學生問的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的現象,這就是使課堂教學缺乏活力。因此在平時的政治教學中,不僅要熟悉掌握高中階段的全部知識,還要學習大學的一些政治知識,同時也涉獵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為以后的政治課堂更有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2、教師要高效的備課,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一節高效的課堂不僅是教師單純的寫教案,熟悉教材,它是教師的教學資源充分開發、選擇、整合和利用的過程。精備教材,高中政治一共四本必修課程,從經濟生活入手,然后是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最后到哲學生活,這些知識無一不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備課時要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實際來備教材內容,把實踐和理論有機結合起來,這樣運用到課堂上才會生動有活力。細備學生,學生是我們教育的對象,不同時期面對的學生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這就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生活實際來展開教學。對于某個問題學生掌握的越多,課堂上就會表現的越活躍,這就要求了解學生在學習這個問題時掌握的程度如何以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這樣可以防止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教學內容過淺,學生覺得乏味;也可避免教學內容過深,學生難于理解。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求真意識。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能動地進行認識活動,自學調節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漸進地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以促進學生智力、體力和社會主義品德、審美情趣的發展,并為學生奠定科學世界觀的基礎。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問題,是讓教學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
教學過程首先要引起學生求知欲,教學應從誘發和激起求知欲開始,從做好學習的心理準備開始;產生了知與不知矛盾,出現了求知的內在動力。 教學問題有利于于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問題式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教師設計教學問題要注意:所設計的問題讓學生能引起興趣,有思考的想法,而不是讓學生麻木、茫然;例如在講勞動者享有哪些權利和應履行哪些義務是,我以農民工為例,讓同學們談談農民工的工作條件、工資待遇等問題,然后問學生:(1)農民工和其他勞動者是否享有同樣的權利?(2)你知道勞動者應該享有哪些權利?(3)你認為農民工應該有哪些待遇?這些問題一提出來,因為不陌生,學生積極性特別高,經過討論之后,學生能說出他們所知道的勞動者應該享有的權利,然后教師再及時加以補充完善,這樣學生對這個問題就很好地掌握,繼而學生有產生新的問題,那就是享有權利就要履行相應的義務,那勞動者又該履行哪些義務呢?這樣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既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問題中使知識得到升華。
2、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知教材,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
政治教材可讀性非常強,學生熟悉教材不難,但要是讓學生透徹地理解教材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解讀教材知識,對教材涉及到的生活內容學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形成了清晰的表象,這樣理解書本知識就容易得多了,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教材,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要前提。
3、鞏固知識使高效課堂得到升華。
學生在理解所學知識點基礎上,通過練習,背誦等方式牢記基礎知識,這樣才能順利吸收新知識,靈活地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運用所學知識時要注意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注意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要割裂;每個階段的功能都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及時對所學知識作自我檢查的能力和習慣。
三、教師要收放有度,有角色意識
構建充滿激情活力的課堂,需要學生的思想和情緒有松有馳,一堂課學生高度緊張,則會導致學習效率下降,如果學生太放松又容易離開課堂教學的主題,使課堂出現大量的無效教學時間,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把握好收與放的節奏。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但“放”不是無目的、無節制、無方向的,而是有度、有序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把時間放給學生,由學生自己掌握課堂,教師在這段時間內給學生布置任務,提出明確目標,同時掌握好“收”的時機。在空間活動上教師可以不加限制,讓學生自由展開討論,鼓勵學生多角度、多維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在《神奇貨幣》一課中講到如何看待金錢,可以先放手讓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握學生的思維走向,最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金錢觀。通過“放”,達到更好的“收”,在“放”與“收”的角色變換中展示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之魅力。
高效課堂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教學改革任重道遠,需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完善,作為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思想和行為,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陳宗杰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