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琴 許政良
摘要:豐城市具有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的優越條件。發展觀光休閑農業一要突破舊觀念,充分認識到觀光農業是市場規律發展的必然:二要加強交流與合作,提高觀光休閑農業的管理和經營水平;三要合理規劃,突出特色,結合當地農產品特色,將發展觀光休閑農業與發展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四要加快先進農業技術的引進,提高觀光休閑農業的科技含量;五要把發展觀光休閑農業與深化農業體制改革,培育和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流通中介組織結合起來,實現農業生產、旅游觀光一體化,使農民真正獲得實惠,為農村經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關鍵詞:觀光休閑農業;現狀;發展對策;豐城
休閑觀光農業是指以農村、農業和農民獨特的生活形式、生產形態、自然風光、鄉村居所和農業文化為依托,充分利用城鄉差異特點、地理區位優勢,為城市居民提供觀光、休閑、娛樂、體驗、教育等多功能的活動場所和活動形式,滿足人們回歸自然、求新求變、休閑度假消費需求的新型農業。
近年來,豐城市堅持以資源為基礎、市場為導向、科技為支撐、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的思路,以“保障供給,提供休閑”的農業發展定位,充分利用各地的優勢,以設施農業為平臺,積極探索都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新模式。截止目前,全市設施農業面積l616.9hm2、溫室72棟,占全市總耕地面積的1.9%,年均提供蔬菜2.2萬t。發展對策主抓以下方面:
1 不斷強化農業基礎建設
通過中低產田改造、農業綜合開發等措施,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努力健全服務體系,按照發展功能定位,從政策宣傳、信息傳遞、科技引進等方面提供全方面服務,為都市型農業發展提供良好外部長環境。進一步推進休閑觀光農業發展,以打造“都市富硒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區”為重點,先后完成了鄉趣農耕文化生態園、中國生態硒谷董家種植基地、麗村農民新村和果蔬種植基地、中國生態花谷基地等核心都市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建設,現代農業觀光業初具雛形。
2 不斷提升品牌效應
進一步細化以村級民主管理為前提、村集體統一管理為核心的管理機制,提升規模、傳承文化、彰顯特色和檔次,逐步形成品牌效應。引導村委會在統一經營管理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按照市場化經營理念成立了村集體與農戶合資入股、村集體控股的股份制有限公司,除資金入股形式以外,農戶還可以用房屋、技術、服務、土地等形式參與人股,農戶就地變股東,既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提高了村民收入。村“兩委”組織人員加大對設施農業園區、農家樂和農家賓館經營者進行技術服務、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做大、做強設施農業和“庭院經濟”,加快都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步伐。
3 不斷加大宣傳力度
將宣傳作為推進都市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利用各種媒體(電視臺、報刊、微信等)、旅游信息網絡平臺和車載流動平臺等多種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樹立觀光農業品牌,結合村民文化活動的特點,進行一系列休閑觀光旅游活動,為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夯實基礎。
4 不斷加快舊村過渡和新村建設步伐
學習外地新農村建設的先進經驗、先進理念和模式,打破傳統思路,本著突出“居住和商用并重”的理念,打造出田園鄉土氣息濃厚、環境優美、村容村貌整潔、基礎設施完善的新農村。通過招商引資、村民自籌等方式加快休閑觀光園區建設,完善休閑垂釣、餐飲文化大院、高級商務賓館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著手提升改造現有休閑觀光園區內餐飲、休閑、娛樂等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服務功能,達到傳承農耕文化、農業科技成果示范、農事生產體驗、花卉種植展銷、濕地垂釣旅游、新農村成果展示的農業發展新模式,實現休閑觀光、采摘認購、餐飲住宿一體化服務全面發展。
5 注重加強村與村、觀光園區間的橫向聯系
在創新區域合作機制上下功夫,打破園區壁壘,進一步建立優勢互補、鞏固和擴大合作,加強學習,相互觀摩,建立資源優勢互補、客源相互輸送的合作機制,形成區域競爭優勢。充分利用工業園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工就業、殘疾人安置等方面提供方便的有利條件,不斷加強設施農業園區與各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企業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發展壯大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