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本文作者通過多年的演唱和聲樂教學經驗的回顧和總結,論述了聲樂教學應該注意的四個的問題。包括聲樂學生的文化水平、樂感、性格和心理等歌唱素質的重要性和對歌唱效果的影響。論述了正確聲音概念的定義、培訓方法、基本內涵和重要意義。強調了實踐教學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建議。同時對聲樂演唱中的二度創作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二度創作的價值和應注意的問題,對提高二度創作能力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聲樂教學;歌唱素質;聲音概念;二度創作;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多年的聲樂演唱和教學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或不解,有些問題至今還沒有得到充分認識和解決。本文力圖通過自己的幾點體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關于歌唱素質
歌唱素質的基礎就是音樂素質,而文化素質是一切活動的基礎。音樂素質是學習音樂、感知音樂和表達音樂的綜合素質。它包括讀譜、視唱、聽音、節奏、和聲、寫作、音樂欣賞等多方面的內容。也可以理解為讀懂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音樂的綜合能力。它的重要性,就好比語文、數學對人的綜合能力發展的影響一樣,它是音樂的基石。音樂素質的高低可以通過聽辯、唱讀、視奏、欣賞四項能力的測試進行初步的確認。
聲樂是音樂的組成部分,是音樂表演藝術的一種形式。它既包含音樂的全部內涵,又具有自己的獨特要求。聲樂與器樂的最大區別就是演奏“樂器”的不同、表達的方式不同、控制的方法不同。樂感是歌唱者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是歌唱者的重要素質之一。有了靈敏和豐富的樂感,會使你接觸到美的音樂作品時,在心靈上反響激烈,表達時更有激情。因此,樂感問題是困擾聲樂學生發展的大問題。如果不能解決樂感問題,演唱出的歌曲就味同嚼蠟、平淡無奇。沒有樂感的學生并不是體會不到音樂美,而是表達不出來或者是表達的不充分。樂感可以通過對音準的感覺、對節奏的感覺、 對速度的感覺 、對音色的感覺 、對氣息的感覺 、對強弱的感覺 、對語言的感覺、對裝飾音的感覺 、對風格的感覺 、對情感的感覺等綜合起來進行評價。
性格是一個人心理特征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一個人穩定而習慣了的行為風格。人與人的個性差別首先表現在性格上。性格是在社會生活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各人所處的客觀環境不一樣,先天的素質不同,形成了各種各樣類型的性格。根據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占比的不同,把人們的性格劃分為理智型、情緒型和意志型;根據人的心理活動傾向于外部還是內部,把人們的性格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在聲樂領域,一般來說外向型性格的人喜歡表現并善于表現,更容易取得成功;情緒型性格的人比理智型性格的人更容易進入角色,更適合演唱。同一類型性格的人因為音樂作品不同或同一作品因演唱者性格的不同其演唱效果也有差異。
健康的心理狀態是聲樂演唱者的素質之一。人的許多行為是受大腦支配的,而人的心理機能又會影響大腦的運作。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象都是我們認知歌唱和發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心理狀態受很多因素影響,除了遺傳因素外,社會、環境、師長、朋友、經歷等都會影響心路歷程。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語言、同學間的評價或者領導的批評都會造成學生心里的波動與不安。適度的打擊和鼓勵、經常地批評與表揚,可以培養歌唱者的抗擊打能力。培養出歌唱者“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穩定心理狀態。歌唱前的放松,有利于詞曲記憶和周全準備;歌唱過程中的適度(緊張)放松,可以調動機體潛能,超水平發揮。
大部分的歌唱素質來自于先天遺傳,少部分可以通過訓練獲取。如果有明顯歌唱素質缺陷的人很難通過后天訓練得到糾正。文化素質不能被忽略。我發現,同等條件下,文化水平高的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作品的處理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優于文化水平低的學生。歌唱素質是聲樂演唱者的基本素質,是歌唱的基礎,必須從入學選拔開始。選出好材料,才能造出好產品。
二、關于正確的聲音概念
這里講的聲音是歌唱的聲音,是來自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聲音。它有別于我們平常說話或演講的聲音。這里講的聲音概念,就是好聲音的樣板或者是聲音好壞的評價標準。很多聲樂愛好者或聲樂學生會感覺到學聲樂那么難。不僅看不到進步,反而越學越糊涂。時而找到了感覺,時而又失去了方向。究其原因,關鍵是聲音概念的缺失,也就是正確的聲音概念沒有建立起來。
建立好正確的聲音概念對聲樂學習者來講比什么都重要。因為它就是目標,它就是方向,它就是聲樂學習進步的參照物。聲樂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給學生一個歌唱的標準或樣板,讓學生明白歌唱的好與壞。因此,老師的聲音概念正確與否決定了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決定了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水平。“把正確的事情做正確”是做事的根本。方向對了,事半功倍;方向錯了,走得越遠越悲慘。
好的聲音概念就是聲樂學習者通過對正確、規范的歌唱聲音形象的審美認識,提高對歌唱方法及其基本原理的正確理解和對不規范發聲的辨別能力,糾正或改進錯誤的、不規范的發聲方法。從世界聲樂發展過程來看,早期的聲音概念在不同地區和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標準,但“得到大多數人認可”是必要條件。隨著聲樂藝術的不斷提高,一部分被大多數人公認的優秀歌唱家的聲音形象的平均值或幾個代表,比如國際上的歌唱家如帕瓦羅蒂、吉利、多明戈等,國內的歌唱家如戴玉強、莫華倫、魏松等的發聲特點被作為男高音的聲音樣板。他們的聲音也成為相對規范的聲音概念。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歌唱的聲音概念作為聲樂發展的審美觀,也逐步趨向全球統一化和科學化。像中國的民族唱法越來越多的吸收了美聲唱法的優秀技術;流行唱法也融入了美聲唱法的部分技巧。現在看來,好的聲音概念或規范的發聲至少應該包含如下內容:吐字清楚、表達正當、運腔自如、自然流暢、磁性豐富、圓潤透亮、彈性充足、穿透力強。
培養好的聲音概念要學會從美學的角度去尋找聲音,通過歌唱,滿足歌者自己,醉倒聽眾。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從模唱練習開始,多聽大師的錄音,聽名家的音樂會,教師的正確示范是必要的途徑。把正確的聲音堅持好,最需要的是信心和耐心。切忌反復無常,搖擺不定,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無目標、學無標準、學無選擇,最終結果是一無所成。
三、關于實踐教學
聲樂是音樂表現形式的一種,從事聲樂表演不僅要具備音樂相關的基礎知識,更要具有聲樂表演的技術技能和修養。關鍵是演唱過程中能夠創造性地把聲樂作品變成能影響觀眾的作品。聲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歌唱技能。應該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處理好聲樂教學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非常重要。古今中外,從大量的聲樂表演活動到大量的個別教學課程,所進行的大多是聲樂表演機能方面的口傳面授,這些都是聲樂實踐而不是科學研究。如果非要與科學掛上鉤,那就只有在實踐的基礎上把現象和經驗條理化并找出規律性的內容并上升到理論的層面。
聲樂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方法是口傳面授。因此,對聲樂教師的要求也就不同于一般教師:不僅具有較高的音樂理論水平和素養,還要有豐富的舞臺經驗或歌唱經歷,做到琴房舞臺都能唱,臺上臺下一個樣。學生應該定期走出去,到專業文藝團體去拜師學藝;學校應該邀請專業團體的著名演員定期到學校掛職教學,傳授技能;打通學校與社會的通道。把琴房打造成校內小舞臺,創造舞臺環境,校內演出向社會公開,打通琴房與舞臺的通道。形成演中學,演中唱,唱中演,學中演的良性循環。
創新實踐教學的內容,職業道德應該成為實踐教學不可缺少的內容。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辨別力和免疫力。通過實例教學,讓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為將來走向社會做好心理準備。實踐教學除了演唱規定的曲目外,還要創造意外環境和氣氛,提高學生的應急能力和心理素質。把音樂會的組織任務交給學生,鍛煉他們的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實踐教學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除了獨唱外,還可以合唱、表演唱,音樂劇和歌劇。
四、關于二度創作
凡是把譜子記載的內容和基本情緒唱對以外,在演唱過程中揭示出了作品的深層內涵,顯示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藝術個性,從而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色的聲樂表演均可稱為二度創作或對作品的再創作。二度創作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它可以使作品大放異彩,錦上添花。除了即興表演外,幾乎所有的表演藝術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要經過創作和再創作才能打動聽眾或觀眾。搞創作的都知道,好的作品必須有好的演員來表演。只要演員的水平高,又適合這個作品,那就能使作品的內涵和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所謂好演員的重要標志就是對作品的理解能力和二度創作能力比他人高。經常聽到作者發出這樣的感嘆:我都沒想到我的作品有那樣的效果。這就說明了二度創作的重要性。
歌唱有三個大忌:一是照譜演唱,不進入角色和內容,雖然沒有錯誤,但表演沒有生命和表現力;二是過度再創作和任意再創作,脫離了原創的主題和意境,甚至歪曲了原創的創作動機;三是過度的模仿,初學者可以模仿,但經歷了系統學習到了高級階段后,仍然停留和沉浸在模仿當中,那就是投機和不道德行為。二度創作一定是一度創作的作品在實踐過程中打動了演唱者,并產生了共鳴。引導著歌唱者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知識、素養、個性和經歷融于作品之中,從而產生的表現特色和加分。二度創作一定是演唱者發自內心的自然要求,從作品內容中迸發出的表現欲望才是有生命力的。
二度創作有它的原則和范圍。只有沿著一度創作主旨方向上的創作才會加強原創主題的感染力,而不是削弱或改變這個主題。二度創作應該尊重一度創作的時代背景和民族、地域風俗,使之成為民族團結的粘合劑。二度創作一定在自己技術能力許可的范圍內,不要超能力發揮,弄巧成拙。
二度創作的出發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靈活地調整歌唱的速度;通過聲門狀態、喉位高低、氣息力度和共鳴腔來調節音色和音量;根據語言的生動性調正語氣;在不破壞作品風格的前提下,增加裝飾音或延長音;對歌曲中可能出現的高潮點、靜點和轉折點進行強化處理。總之,因為歌唱者的知識結構、音樂素質、歌唱能力和狀態的不同,會導致二度創作的目的和方法不同,創作的水平和效果也不同。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積累知識和經驗,提高歌唱能力和創作欲望,才能逐步提高其創作能力。
參考文獻:
[1]余篤剛.聲樂語言藝術[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2.8.
[2]沈 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