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高等師范學校藝體系,江蘇 宿遷 223800
?

江蘇省宿遷市中職學校體育教師現狀與對策研究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P.E.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Suqian City of Jiangsu
宿遷高等師范學校藝體系,江蘇 宿遷223800
丁端發
前言
中等職業學校是實施中等職業教育的學校,招生對象是初中畢業生和具有與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基本學制為三年制。中等職業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也包括部分高中后職業培訓,目前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其定位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大量技能型人才與高素質勞動者。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到現在,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國家為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大力發展中職教育”國策的提出,中職學校正逐漸成為獨立的教育體系,參與到市場競爭體系中來。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憑借著全面系統的專業的優勢,獲得了廣泛的就業市場,良好的就業環境有進一步推動了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
從2002年開始,宿遷市從特殊的市情出發,發揮政府主導和統籌作用,積極推進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職業教育,鼓勵發展民辦職業學校,努力構建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多元共辦職業教育的格局。職業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期,五年連跨五大步。市內職業學校招生從8021人增加到53498人,2003、2004、2005、2006、2007年職業教育招生連跨五大步,每年增長7000人以上;市內職業學校在校生從16373人增加到10.6萬人。職業教育撐起普及高中教育大半邊天。但目前的中職學校的教育仍然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近幾年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新的困難和問題,面臨招生難、就業難、發展難的不利局面,尤其是農村一些中職學校更是舉步維艱。
這些黨的方針政策為我國學校體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學校體育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中職學校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往往忽視體育,導致中職學生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不能適應服務工作崗位應具備的身體素質的要求。本研究對宿遷市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現狀進行實地考察與研究,試圖通過本研究為宿遷市中職學校乃至其他中職學校的體育教育找出一條出路,以改變職業學校體育教育的現狀,為更好的在職業學校落實素質教育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研究對象和方法
本文對宿遷市8所中職學校(宿城中等專業學校、宿豫中等專業學校、宿遷衛校、淮海技師學院、宿遷中等專業學校、沭陽職教中心、泗洪職教中心、泗陽職教中心)的體育師資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1.2.1文獻資料法
運用中國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百度文庫等電子檢索手段,查閱大量與中職學校體育教師相關的文獻資料和科研成果,同時還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指導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等法律法規,摘錄原始資料5萬字,為本文提供理論依據。
1.2.2問卷調查法
問卷是采用1997年《中國農村學校體育基本現狀和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設計的《農村學校體育現狀調查問卷》,并根據我市中職學校的特點對問卷進行局部的改動,并請專家對問卷的內容、結構、邏輯及總體進行審核和評價,最終確定問卷。
本調查問卷的研究對象是宿遷市8所中職學校(宿城中等專業學校、宿豫中等專業學校、宿遷衛校、淮海技師學院、宿遷廣播電視大學(江蘇省宿遷中等專業學校)、沭陽職教中心、泗洪職教中心、泗陽職教中心),共有體育教師56人,發放問卷56份,收回56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56份,有效率100%。
1.2.3個別訪談法
根據研究的需要,擬定具體的訪談內容,在發放問卷的時候實地考察每所學校并對個別體育教師進行座談,以便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
1.2.4數據統計分析法
對回收有效問卷的數據利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第5章第18條規定:“學校應當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核定的教師總編制數內,按照教學計劃中體育課授課時數所占的比例和開展課余體育活動的需要配備體育教師。”經調查統計顯示,宿遷市8所中職學校共有教學班480個,按《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規定,一個體育教師應完成7個自然班,共應配備體育教師68名。目前,8所學校共有專職體育教師56名,也就是說,專職體育教師數量總體缺編18%(見表1)。

表1 體育教師配備情況表
據調查,學校體育教師缺編的原因是各級行政部門對學校體育工作缺乏認識,不夠重視,壓縮體育教師編制。通常做法是減少開課學時,或是體育教師超負荷工作。
據調查統計,8所學校共有體育教師56人,男教師40人,占總數的72%,女教師16人,占總數的28%,男教師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女教師。《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除普通小學外,學校應當根據學校學生數量配備一定比例的女體育教師,由于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異,女教師在體育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就中職學校的女生而言,她們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她們渴望被理解和關懷的心理需要往往容易被男教師忽視,而女教師特有的細心和本身的體會對女生具有引導和幫助作用。造成女教師比例遠低于男教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體育訓練的太苦、太累以及社會對體育工作者的偏見,導致女學生往往不愿報考體育專業;二是由于一些體育院校招生計劃中對女生有一定的限制,招生的名額較少,導致體育院校的男生遠高于女生。
教師學歷能反映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專業發展能力,一般來說,學歷越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知識水平就越高,水平起點也就相對的高,也就有更大的發展潛力,隨之也帶來也有大的發展空間。從表2中可以看出,宿遷市中職學校體育教師學歷以本科為主,專科和碩士學歷只占很少一部分,專科以下學歷沒有,達標率較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這幾年中職學校招聘新教師都要求本科學歷,個別學校還要求研究生學歷;二是以前專科學歷的教師通過參加函授等形式提高了自己的學歷層次。

表2 體育教師學歷結構情況表

表3 體育教師職稱結構情況表
通過表3可以看出,中級職稱人數最多,占46.43%,是學校的中堅力量,初級職稱占35.71%,說明最近五年內學校新進了一批年青體育教師。從結構上看,職稱相對比較合理,老中青能夠很好的發揮傳幫帶作用,有利于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
現代體育運動實踐離不開體育科研活動的開展,無論是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還是運動訓練和競技水平的增強,乃至群眾體育活動的開展,都依賴于體育科研的深入開展。學校體育教師更應該將教學與科研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揭示其本質與規律,最終形成科研成果。科研對教學具有促進作用,能夠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能夠促使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調查顯示:宿遷中職學校體育教師隊伍中發表3-4篇占15%,發表1-2篇占50%,一篇都沒發表的占35%,原因有:一是體育教師寫論文是為了評職稱,功利性較強,要評職稱了才會去寫,一旦評定通過之后就不寫了;二是學校對體育科研重視不夠,科研經費投入較少,不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三是部分體育教師理論基礎較薄弱,對科研認識不正確,缺乏系統的學習和研究。
體育教師隊伍中應具有不能專業的教師,這樣才能夠更有效的開展教學與訓練工作。通過調查,8所學校體育教師的專項主要集中在籃球、排球、田徑、武術、健美操上,籃球占39.29%,排球占14.29%,健美操占17.85%,武術占12.50%,其它專業占16.07%,其它專業中有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像體育舞蹈、輪滑、舞龍舞獅這些專項基本沒有。究其原因:一是受男女教師比例的影響,男教師所占比重較大,男教師中籃球、排球、田徑、武術專項的較多,女教師中健美操專項的較多。二是體育院校在專項設置上有些缺陷,專項設置不夠多樣化,許多專項由于人少就無法開設,因此導致體育教師的專項基本上是競技體育的項目,這樣很難滿足學生對體育的多樣化需求,加上學生對這些項目的喜愛程度也不是很高,因此不利于體育教學的開展。
3結論與建議
1.專職體育教師的缺編率較高,體育教師的數量有待增加,教育行政部門要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擺正學校體育工作的位置,提高體育教師的地位,轉變學校領導對體育工作的態度,調動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盡量滿足學校的需要,充實體育教師的編制,減少人員的流失。
2.體育教師的性別結構有待完善,女教師偏少,男女比例失調。各級領導要更新觀念,積極引進技能水平和理論水平都很高的女體育教師,并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提高女體育教師的積極性,縮小男女體育教師數量的差距,完善體育教師性別結構。
3.體育教師專業結構不盡合理,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同時影響選項教學工作的開展,學校領導應該重視,引進新教師時要統籌,要協調、完善體育教師的專業結構,可以引進小球類、體育舞蹈、輪滑等這些學生受歡迎的項目的專業體育教師。
4.體育教師的科研水平相對較低。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是衡量體育教師隊伍
建設的一個重要標志,如果體育教師不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那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都是虛談。一方面,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要將科研工作制度化,把體育教師的科研水平作為一個衡量其工作能力的指標,與考核晉升掛鉤,組織體育教師科研學習和培訓工作,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另一方面,學校應當加大對科研經費的投入,采取激勵機制,對發表省級以上論文、申報課題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提高教師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永蓮. 重慶市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D].重慶大學,2011.
[2]史永紅. 江蘇省丹陽市中職學校體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蘇州大學,2008.
[3]任亞東. 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D].南京師范大學,2006.
[4]王東博.對武漢中職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開設現狀與改革發展的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0.
[5]黃繼科. 宿遷市中等職業學校體育師資現狀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8).
[6]林華. 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體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
[7]黃耀東.中等職業學校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2).
[8]張軍. 皖北中等職業學校體育現狀及對策[J].成才之路,2009,(29).
[9]張占永,常寶紅. 中等職業學校體育現狀調查及對策[J]. 職業教育研究,2011,(9).
[10]萬金杰. 中職學校體育的改革與建議[J].科技創新導報,2008,(23).
[11]李龍. 淺談規范中職學校體育教育發展[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8).
[12]黃黎娜. 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以龍崗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 廣東教育(職教),2011,(12).
[13]李蘭. 連云港市區職業學校學生體育意識現狀與對策研究[D]. 蘇州大學,2013.
[14]林華. 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體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
[15]楊張偉. 山西省運城市中等職業學校體育師資現狀調查研究[D]. 河南師范大學,2011.
Department of Sports and Art, Suqian Higher Normal School, Suqian 223800, Jiangsu, China.
Ding Duanfa
摘要:為了深化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改革,適應體育教學發展的需要,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有必要對宿遷市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師現狀進行了解,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的方法,對宿遷市中職學校體育教師的數量、性別、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科研情況進行分析、研究,試圖找出制約宿遷中職學校體育發展的原因,并對這些原因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為宿遷市中職學校體育的發展貢獻微薄之力,同時為江蘇省中職學校體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師;現狀;對策
Abstract:To deepen P.E. teaching reform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meet the needs of P.E. teaching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P.E. teaching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of Suqian. With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field survey,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number, gender, educational structure, title structure of P.E. teache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s by them. The paper manages to find out reason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of Suqian and come up with countermeasur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s.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of Suqia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of Jiangsu province.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E. teachers;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2.037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2-0082-3
作者簡介:丁端發(1985-),男,江蘇徐州人,在職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