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培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0000)
?
高校大學生課堂手機依賴現象探析
王培培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0000)

摘要:伴隨著電子科技的快速發展,手機的功能和使用范圍也越來越廣。作為手機使用的主流人群,高校大學生在享受手機所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手機依賴等問題。本文針對大學生課堂手機依賴現象和消極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以引導大學生合理地利用手機。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手機依賴;管理
現代意義上的手機在保持原有的簡單接打電話、收發消息通訊功能的基礎上,通過應用軟件的不斷開發實現了其使用功能的持續拓展。集便攜小巧、可移動、多功能于一體,日益成為了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第二生活空間。然而,高校大學生在享受手機所帶來的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過度手機依賴等問題。
1手機依賴的狀況分析
走路、上廁所都要拿著手機,睡覺前還在刷微博、醒來第一件事摸手機、沒有信號會抓狂、朋友聚會時自顧玩手機……網友創作的一則“我想我們都得了一種病手機依賴癥”系列漫畫,戳中現代人的痛點,引起了網友尤其是大學生的共鳴。在調查總結的基礎上,對手機依賴的分析如下:
1.1機一體。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手機已經成為了大學生不可或缺的第二生活空間,甚至成為了大學生身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解資訊、聯絡感情、影音娛樂、投資理財……實時互動,全都依靠手機解決。手機逐步代替了學生的休閑娛樂活動,成了部分大學生生活的全部。只要一部手機在手,幾天都可以不出寢室門。
1.2過度使用。從開機時間來看,大部分大學生全天24小時手機處于開機狀態。每天使用手機超過3小時的比比皆是。手機隨身攜帶,QQ聊天、刷空間、瀏覽微信朋友圈、發布微博消息互動……已成為大學生群體的重要生活習慣,甚至部分大學生不分場合和時間,每天有大半的時間都花費在了手機上。課上課下、白天晚上、走路、上廁所都離不開手機。
1.3心理依賴。隨著手機使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和手機功能的增多,大學生手機依賴現象愈加嚴重。80%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手機依賴癥,一旦遭遇手機關機、無信號、無網絡等狀況,就焦急難耐,沒有安全感。睡前最后一件事和醒來的第一件事必是玩手機,睡覺時手機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甚至有學生戲言,“不知道是我在用手機,還是手機在用我”。
2手機依賴產生的消極影響
2.1影響身體健康。手機上的字比較小,有的人不論坐車還是走路,都在看手機,尤其是在移動的過程中看手機,很容易導致眼睛脹痛、視力下降。另外,長期保持低頭的姿勢,會使得頸椎疲勞,引起身體不適,并導致一些頸椎病的發生。晚上躺在床上看手機,電磁波的強大輻射對身體危害很大,也會使得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長此以往,會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更夸張的是2015年12月29日晚,28歲的溫州女子王某一邊玩手機,一邊在河邊散步,結果因玩手機太癡迷而一不小心掉進了河里,再也沒上來。
2.2造成人際交往障礙。現代手機的強大社交功能,在一定程度了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人際交流。比如,同學或朋友之間在手機QQ、微信、微博的虛擬世界中大家聊得熱火朝天,然而在面對面的時候又會出現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或者在手機上與陌生人無話不說、推心置腹,但不樂意與最親近的家人朋友交流。“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在低頭玩手機。”長此以往,會造成現實人際關系的淡漠和疏遠,影響到自我的交際能力。
2.3課堂效率降低,學習能力下降。學生由于對手機的過度依賴,上課時帶著手機甚至玩手機的現象時常發生。上課接打電話、發消息、聊天、玩手機、看視頻等不良現象會嚴重聽課進度和效率,自然不能掌握到課堂上的知識點,課下作業及考試也是依靠手機搜索答案來解決;另外,大量“低頭族”的存在,使得課堂的氛圍受到破壞、教師的激情受到干擾,自然也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能力也隨之下降。
3緩解大學生課堂手機依賴的策略
3.1大學生要注重自我管理。學生作為主體,要對手機依賴存在的消極影響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充分認識到手機只是一種通訊工具,大學生在使用過程中要注重自我管理,加強自身的媒介素養教育,提高對信息的辨別能力,增強自律意識,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影響。另外,對手機的使用要把握好“度”,不可過長時間過多地依賴手機。應當意識到“物極必反”的道理,若不能有效控制手機依賴,出現的肯定是“被手機玩”的狀態。比如手機依賴癥較嚴重的同學,可以嘗試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玩手機,來刷新朋友圈、整理微博等;學會自我暗示,每天讓手機在自己的生活和課堂中“消失”一段時間,自我鼓勵并暗示自己“沒有手機,我的生活好充實、好健康。”
3.2班級和學校要進行民主管理、人性化管理。目前多數學校頒布了手機禁令,但是學校和班級手機管理制度的制訂與管理往往缺乏學生的聲音,缺乏民主合理的管理程序,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的、被規定的管理狀態。事實上,這種簡單化的禁止令,只重視約束性教育的簡單粗暴方式,在當今這個信息開放的時代,根本不能從實質上解決問題。學校無權禁止學生擁有手機,但是有權管理學生,尤其是課堂上的手機使用。同時,學校和班級應意識到手機管理制度的制訂不是管理者單方的事情,也不是通過強制或命令可以簡單實現的。民主合法的制度和程序應由師生共同商議決定,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這樣不僅能有效減少管理者與學生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而且在更大意義上能夠有助于手機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規范。
3.3教師應豐富課堂生活,提高課堂的吸引力。當問及大學生為何課堂手機依賴現象如此嚴重時,大部分同學的答案是課堂太枯燥、乏味、無趣。因此,一線教師應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在保證課堂任務完成的基礎上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努力使課堂內容聯系實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學生的注意力從手機轉移到課堂學習中來,提高課堂吸引力和教學質量。課下,大學生也應注重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找到自己的生活重心,不斷去充實自己的生活,盡量避免把過多的心思和精力浪費在手機上。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217-01
作者簡介:王培培(1988-),女,河南臺前人,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