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江(西安培華學院 陜西西安710125)
?
淺析校企合作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以西安培華學院為例
張新江(西安培華學院 陜西西安710125)
摘 要:民辦高校的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素質高、層次高的應用型人才。要辦好高校會計專業,做強、做大,并能持久,其關鍵是要加大實踐性教學的力度,即校企合作。本文在對會計實踐教學探究的基礎上,分析了高校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和建議,以增加學生對會計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使學生畢業后更快適應各行業會計工作。
關鍵詞:會計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問題對策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73
隨著經濟全球化、國際化的到來,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而企業的競爭,是技術和知識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原來培養高層次人才走向多層次人才培養,高校需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理念,尤其是針對會計專業。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會計工作能力是否強,不僅取決于在校學習的會計理論知識,還要積累較多的實踐經驗和實際的動手操作能力。而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為畢業后能更好地適應會計工作,因此,各高校都進行了校企合作。
一般來說,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先學習理論知識,課堂上增加相關業務題的練習,再進行模擬實訓,即在學校的實驗室進行模擬演練,最后進行社會實踐。根據能力培養的不同要求,學校確定學生的實踐教學方式為:校內模擬實踐,即在學校實驗室完成;校外企業實踐,即深入企業,充當會計角色進行實習。但學校在很多課程結束后,只是增加了實訓的環節,即在教室里完成一些模擬實踐,效果不佳,并不能起到實踐的真正作用。學生只是在簡單地做一些計算和理論上的賬務處理,與實踐還是脫節。實際上,學校的會計教學主要靠課堂講授,往往只注重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性教學。
1.學校應真正按照目前企業的行業性質和特點,設置會計崗位,并建立校內模擬實訓室
西安培華學院設置了很多實驗室,其中有會計模擬實訓室。一是在實訓室中進行V財的訓練,即專門設置出納核算崗位、往來款項核算崗位、存貨和固定資產核算崗位、產品成本和各項費用核算崗位、總賬和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等報表核算崗位,讓學生充當某個角色,進行職業崗位模擬實踐操作;二是V綜的訓練,即除了有相關的財務崗位,還設置了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等多渠道的職業崗位,并實行崗位輪換。通過角色轉換,不僅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角色分工,還可以相互檢查、監督。V綜和V財實際上就是會計模擬綜合實訓和財務實訓,是讓學生置身于模擬的會計工作環境中。
2.學校緊密聯系各種行業或各類型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
通過讓學生在校外頂崗實習,逐步使學生熟悉工作的各種崗位,并加大實習比例,走校企合作辦學的道路。學生只有把在學校所學的會計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會計工作較好地結合在一起,不斷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例如,學期課程學習結束,進入假期,尤其是暑期較長,可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實習。暑期實習必須真正進入企業進行相關財務實踐活動,即校外企業實習。在暑期實習過程中,應由會計專業教師帶隊,一起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并邀請企業財會人員在處理業務的現場對學生操作過程進行一一指導,使學生能接觸真實的業務及處理的全過程。校外實習基地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是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得以實踐檢驗的場所,也是聯系學校與企業的紐帶,學生只有在這里才能真正將所學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才能檢驗自己的真實水平。但要針對性選擇實習企業及實踐崗位。
(1)合理選擇實習企業
遵循“合作共贏”原則,是校企合作能夠一直開展下去的關鍵。在校企合作中,高校能夠助企業一臂之力,即幫助企業解決財會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指導企業的經營管理,這是高校對企業的貢獻。同時,學生能夠將所學的最新會計理論知識和新的業務處理方法帶到企業中,使企業財務人員的會計知識得到更新;學生也能夠承擔一部分企業的具體工作,既熟悉了實際的會計業務流程,又減輕了企業財務人員一部分工作的壓力,這也是企業與學校合作后達到了互利互惠。
那么,作為民辦高校如何選擇實習企業,應主要依據以下兩點:一是根據各種需要實踐的具體課程的教學目標和任務能否順利完成去挑選企業,一般選擇各行業中較常見,占社會數量較大的企業。例如,制造業、商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學生在這些企業實習,可為以后的畢業找工作奠定了基礎,也拓寬了擇業面,提高了就業的機會。尤其是制造業,由供、產、銷三部分組成,會計業務流程較繁瑣。學生如果掌握了較難的會計操作,其他行業的會計處理也就掌握了,因為會計是相通的,只是行業性質不同。二是選擇制造業、商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行業中的大中型企業。因為這些企業經營管理較為規范,財務制度相對健全,財務人員的素質高、能力強,能夠對頂崗實習的學生進行業務方面的具體指導;同時,企業規模大,就能夠接收更多的學生在企業進行實踐活動。
(2) 合理選擇實習崗位
學校應依據會計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以需完成的教學任務來確定合適的實習工作崗位。企業的會計崗位一般有:出納、存貨和固定資產核算、人員工資核算、產品成本和各項費用核算、收入和利潤等財務成果核算、往來賬項結算、總賬和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報表核算。而實習成本會計工作,則應把學生安排到有成本核算的生產車間、分廠或廠部的成本費用核算崗位;實習出納工作,可讓學生到企業的開戶銀行了解如何進賬、同城異地轉賬、電匯等;實習稅務會計工作,可讓學生月初到企業的稅務登記大廳,學習辦理繳納各項稅款。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應從社會和企業用人需求出發,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提高對學生職業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為社會培養出懂理論、會應用、能擔負起崗位職責的會計人才。同時,高職院校應與企業聯合,并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極合作,共同發展,使校企合作實現共贏,這樣才能使學生具備真正的實踐技能,成為社會需要的會計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莉.中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探索[J].時代教育,2013年12期。
[2]張宏.探索“工學結合與校企合作”對職業人才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年31期。
[3]賈香萍,李慧思.會計專業獨立實踐課程教學淺探[J].財會通訊,2014年13期。
[4]林曉鳳.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職會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教育,2015年06期。
[5]張小媛.北部灣經濟區對高職會計人才需求與改革的啟示——以欽州學院為例[J].管理觀察,2015年20期。
[6]陳輝,劉超群,樊軍.高職院校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基于職業教育集團辦學模式[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年11期。
[7]彭巧靜.“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實踐改革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4(20)。
[8]曹文芳.高職會計專業“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3(09)。
[9]賈義菊.“會計真賬實驗室”——基于公司制模式下的會計專業校企合作探索[J].江蘇教育.2012(30)。
[10]杜芳,劉岳蘭,成亞玲.高職會計專業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探索——以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為例[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簡介:
張新江,女,西安培華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