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鐿聞(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
大學英語精讀教程課堂模式探究
徐鐿聞(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陜西西安710065)
摘要:經過多年的教改,大學英語精讀課程的課堂模式在形式上出現了一些可喜的變化,由原來傳統的授課模式——教師按照課本逐一講解單詞和句子,轉變為多媒體化的教學,然而“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實質并沒有太大改觀。本文對目前該課程的課堂模式進行了評述,并著重探討了符合時代需求的大學英語精讀教程課堂模式。
關鍵詞:大學英語;精讀;課堂模式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4.057
雖然大學英語精讀課程逐漸出現了多媒體化,交互化等的趨勢,但就綜合發展而言,這種變化是遠遠不夠的。
首先,教師雖然有意進行相關教改,將課堂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主的模式,但“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模式還是主流,精讀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不厭其煩地從生詞講到句子再講到文章,比原來進步的一點是,大多數教師都會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雖然幻燈片精美又內容豐富,教師用心備課且上課賣力,這種刻板教條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學習英語時就已經開始,只是形式上變了些,實質沒有太大改觀,即使幻燈片可以吸引學生一陣的注意力,但時間久了,不免淪為一種新型的多媒體式的照本宣科,因此這種授課模式很難贏得學生的認可;同時,教師也會覺得委屈,覺得學生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課堂狀態和氛圍難以達到自己所期待的那樣。
其次,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只要擁有一部合適的終端,如手機、平板等設備,學生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從網絡上獲得他們想知道的信息,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從原來單一的在課堂中學習,慢慢變的多元起來,且學生更容易接受和學習新的科技手段,因此在計算機網絡的使用方面反而更勝一籌,有時甚至可以輕易得到連教師都尋找不到的資源。“老師已不再是知識的權威,他們備好的有限知識內容隨時可能被學生實時檢索網絡快速地驗證甚至擴充”1。所以,如果課堂模式一成不變,一味進行多媒體式的照本宣科,是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的思維和學習需求的,也很難跟上高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
教學模式的運用對于課堂建設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多種教學模式并用,可以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教師可以同時使用小組探討、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引導式教學三種課堂模式,讓其相互輔助,彼此滲透。
小組討論的課堂模式。為了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可將一個班級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五到八名學生,設置輪流的小組長,小組長為每周的教學任務負責,各組之間形成既合作又競爭的關系。教學任務主要由課前預習、課堂討論、課后復習三大部分組成。課前預習需要教師設置一些能夠提升學生興趣的,與精讀篇章相關的問題或活動,供學生小組在課外查閱整理體驗,隨后在課堂上與其它小組進行分享。例如,新視野(第二版)第四冊Unit 2 Section A是一篇講述卓別林生平的文章,教師可讓學生回去觀看一部卓別林主演的電影并在課堂上分享電影情節或者影評等,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言簡意賅,切不可占用太多時間。在進行課堂討論之前,教師要先對課文的相關背景知識進行梳理,對重點詞匯講解并給予例句,挑出文章中難以理解的長句進行講解,不必逐詞逐句翻譯講解。在兩次課的間隙,教師可以令學生下去仔細閱讀課文,如果有疑問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整理,待下一次課上提問,由教師或學生來回答。解決完課文疑問之后,教師可以給出關于課文的相關問題,讓各小組探討回答,加深大家的印象,現學現用鍛煉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最后教師給予總結并完成練習。在課后復習部分,教師可以給各組分配一些復習任務,鞏固所學知識,在課堂上可以通過一些游戲完成復習,例如小組猜詞等。最后,教師要對這一單元學習中各組的表現進行點評、打分,計入平時成績,讓學生既有動力又有壓力。
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相結合的課堂模式。在小組討論模式的基礎上,所有的學習內容都要結合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模式,才能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改變原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的雙主體,課堂活動由師生共建,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人格完全平等,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溝通、相互激勵、啟發和分享。”2師生互動主要貫穿于課堂之中,其表現形式以問答為主,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可以帶著問題學習篇章,進行預習復習;學生向教師提問,解決自己和小組同學無法回答的問題;學生亦可以向學生提問,互相交流切磋,共同提高,達到生生互動的境界。生生互動除在課堂之外,可隨時發生,只要有利于英語精讀課堂建設的,都可以采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上除了學生間的互相提問之外,還可以進行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例如預習內容的分享、課文復述比賽和小組話劇等。
自主學習與引導式教學的課堂模式。如今多數大學生都經歷了以應試為目的的填壓式教育,其學習興趣逐漸消磨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要想使學生在課堂和課后高度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以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學生是否能夠培養出自主學習的習慣,決定了上述的英語課堂能否進行下去,所以讓興趣和壓力并行也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在精讀課堂,教師應當以提升學生的興趣為主要目的,不一定從課文開始,而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契入點,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模式,例如每學期可以抽出少量課時,讓學生探討動漫、電影、明星等之類的話題,然后逐漸轉入正規學習的探討,慢慢學生就會習慣這種模式。而壓力則可以體現在小組評分和平時成績的分數上等。只要教師有心引導,相信學生會逐漸學會或促進自主學習的。教師的引導除了體現在對于學生興趣的啟發上,還應當體現在對于課本的教學上,傳統的精讀學習都是教師通篇講解,學生滿本記錄,這樣的教學模式費力又不討好,效果也一般,精讀學習可引導學生主動深入課本,將課文中的精華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儲備,通過一系列的提問解疑之類的課堂活動,將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任務,提升學習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黃國君. 大學英語課堂危機引發的思考及對策研究[J]. 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2013.
[2]董明. 大學英語課堂“生生互動”模式初探[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4.
作者簡介:
徐鐿聞,女,碩士研究生,西安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從事英美文學和大學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