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閣
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育的時期,對新鮮事物十分好奇,也非常好動,而小學體育課正好能滿足小學生愛好的心理。在課堂上采用愉快教學法,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情,放松身心進行課堂活動,可以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調(diào)動主動性,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愉快教學能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互助、互學,消除距離感,這也是小學體育教學的必然發(fā)展方向。
小學體育課堂興趣游戲好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非常喜歡四處亂跑、到處活動,但是現(xiàn)在小學文化課常卻把孩子禁錮在課常上,忽視孩子天性,強迫孩子在課常上學習,往往是一坐就是一兩小時,所以從孩子內(nèi)心來講非常希望到戶外活動,走出課堂玩耍一下。所以上體育課往往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因為體育課可以讓自己自由的玩,那么如何在體育課中滿足孩子的玩耍需求,同時又讓孩子學到一定的知識,是每個體育教師都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愉快教學法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愉快體育教學就是采用讓學生相對自由,完全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以快樂的心情融入課堂教學中,感受不到上課的負擔,同時學習體育的方法、手段,從而提高自己的體育能力,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從而在自覺鍛煉、學習技能、吃苦耐勞、獨立精神、競爭拼搏、良好體育衛(wèi)生習慣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一、提高學生的興趣
(一)改變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是以體育教師為中心,教師就是總指揮,按照課程要求,教師只是負責對教學內(nèi)容的講解,屬于一種講授式、單向傳授式的教學模式,由于小學生天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別是坐一兩小時以后,突出來到室外上體育課,更是心如脫兔,恨不得馬上四處奔跑起來,如果這時還是像上文化課那樣講授,基本上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因為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所以教學時要轉(zhuǎn)變教學模式,采用啟發(fā)和討論式的教學方式,通過活動、游戲、表演等方式,強調(diào)課堂的互動、互助、互學,教師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才能使學生心情放松的在課堂上邊玩邊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好動、喜歡新奇感,同時也有較強的競爭意識,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些特點,在課堂上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激發(fā)孩子的參與競爭意識,比如,做游戲、比賽等,使學生都參與進來,在一起活動,能夠極大程度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對于關(guān)鍵知識點老師可以巧妙安排時間點進行講解和示范,使同學們在玩樂中就學會了所要教授的知識,同時也愉悅了身心,能過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避免學生復雜做單一動作而產(chǎn)生枯燥感,多樣化和興趣化的課堂使體育課活潑生動有趣。
(三)注重學生心理和生理的發(fā)育
小學體育教學中,教材是模板,是枯燥沒有生氣的,但卻是整體教學的主線,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主線,將其變活,變生動。要把體育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綜合起來,形成有機的組成,這樣才能使體育教學對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育有所促進有所提高。教師要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盡可能采用教學場景、程序設(shè)計,開頭用語言引趣,精心設(shè)計開場白,語言要通俗明白,使學生一聽老師說話就有一種親近感,從而對教師形成一種信任和依賴,才能打消對老師的畏懼、抵觸的心理,才能喜歡老師,這樣才能同教師打成一片。在心理上進行“減負”,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利用“童心”“童趣”“童語”“童行”,使學生樂于上體育課,愛上體育課,這樣在參與過程中才能主動、積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游戲和比賽中通過老師的表情,語言提示,可使兒童進入角色,逐漸養(yǎng)成良利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教學方法要新,專業(yè)素質(zhì)訓練要豐富多樣
(一)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小學生都有一顆好奇的心,對新鮮事物非常喜歡探究,體育教學是要便新教學方法,使孩子們始終帶著新奇感在課堂進行分析、研究,這樣才能提高學習能力。要把“自主權(quán)”和“自由度”適度的交給學生,在做游戲、比賽、進行活動時使學生能夠動腦思考,邊想邊學邊練,親身體驗和嘗試,并且能同其他的同學互相研究、琢磨、交流,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比較強,在互相學習中成長,從不會到會,從不熟到熟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所學,而且是主動的學,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比如,在爬竿和棍術(shù)項目的學習,可以利用電視劇《西游記》的場景進行設(shè)計游戲,分組比賽,爭奪“美猴王”,看誰棍術(shù)和爬竿能得第一,在比賽中得到鍛煉,同時也學會了動作,同時也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使整個教育過程充滿快樂。
(二)要多樣化形式進行專業(yè)素質(zhì)訓練
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生理方面的訓練主要促進力量、速度、耐力的提高,但是這三方面的訓練通常都是枯燥的、乏味的和單調(diào)的,而小學生對于重復訓練是十分厭煩的,重復多次就會出現(xiàn)疲勞情緒,所以對于專業(yè)訓練要采取能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學形式。單個的個體訓練自然是不可取,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拔河比賽,集體參與進來,達到力量的訓練,另外可以玩游戲,比老鷹抓小雞,也是集體參與的項目,在活動中,學生的心情會得到極大的愉悅,同時以耐力和速度方面都能得到鍛煉。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要求,有目的進行游戲、比賽設(shè)計,以促進專業(yè)素質(zhì)的提高,使學生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忘卻疲勞,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三、要注重對學生的肯定評價
小學生的身心正處在發(fā)育時期,有較強的好奇心,同時也有較強的競爭意識,對于成功有很強的滿足感,所以教師在體育授課時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評價,因為正確的評價能夠促進孩子的心理成長,調(diào)動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要時常以“表揚式”的評價來激勵學生,讓其樹立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在對動作講解時語言要生動、形象,如“蹲踞式跳遠”騰空步時手臂動作像一手拿鏡子,一手拿梳子做準備梳頭的動作(一手臂高,另一手臂低)。蹲踞式起跑“各就位”時像緊壓的彈簧;“預備”時像拉滿的弓;“鳴槍”時像離弦之箭。“籃球”單手肩上投籃的手臂動作就像鴨子伸脖子等。這類形象的語言只要運用的恰當,就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教學環(huán)境開闊,學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要求體育老師不僅要用適當?shù)哪7聞幼骱透挥诒砬榈氖謩葸M行教學,同時還要用充滿活力、鏗鏘有力的語言藝術(shù)去感染、鼓勵、吸引和肯定學生,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和鍛煉,也感受到承認和成功,從而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教師要求充分地掌握教材內(nèi)容,備好每一節(jié)課,要求教師有責任心,由于是快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學生的利益、要求、興趣出發(fā),時刻注意學生的安全;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中要做到松緊適度,放中有收,收中有放,適時增加對學生的表揚,不要在課堂上頻繁使用否定詞句,不能說“不對”“不是那樣”等詞語,而要說“這樣會更好”“應(yīng)當這樣做”“如果這么做會更棒”等肯定詞名,讓學生充分地享受肯定,享受“減負”后的樂趣,讓學生能夠在玩中學到應(yīng)該掌握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