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潔瓊
(甘肅省天水市天水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甘肅武威 733300)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動機研究及對策
孫潔瓊
(甘肅省天水市天水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甘肅武威 733300)
針對高中英語學困生這一特殊群體,探究目標、歸因、興趣、態度諸因素對其學習動機的影響,激發積極的學習動機并使之穩定持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中英語 學困生 學習動機 成因 轉化
基礎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均衡的接受教育的機會,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然而,在中小學教育中,存在一個令人堪憂的客觀事實,即每個年級都有不同數量的學習困難的學生。尤其是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學習內容難度加大,課業負擔加重,學習成績變化較大,英語課程兩極分化現象尤為嚴重,學困生數量明顯增多。鑒于此,關注學困生的狀態,盡可能滿足每一位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為他們今后升學就業和終身學習創造條件,是高中英語教師肩負的重任。本文試以新課程為背景,結合教學實踐,研究高中英語學困生的學習動機,對其表現、成因及轉化策略進行探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和一線教師關注情感因素對英語學困生的影響,倡導弱化情感因素對學困生外語輸入的過濾作用,改善其英語學習狀況。[1]學習動機是情感因素的核心,在語言學習諸因素中是最具能動性的因素之一。從教育心理學意義上講,動機是激發、引導、維持并使行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種內部力量。[2]它能夠促使個體有選擇地進行某些活動,并使其維持這種行為直到實現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發揮著引發、定向、維持和調節學習行為的重要功能。大部分高中學困生是為了應付考試或避免懲罰,并非樂意學習英語,外部動機強于內部動機,甚至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以至于悲觀厭學,喪失了學習動機。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教師上課節奏過快,不能因材施教,忽視了一些對知識運用能力差的學生;有些教師不能耐心分析講解學生提出的問題,取而代之的是厲聲叱責;有些教師職業倦怠,不能按時檢查批閱作業,無法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2.學困生心理脆弱,缺乏自信,缺少學習方法的指導,無法自主學習;自控能力差,沒有老師同學的督促就不完成學習任務;面對英語學習中的重重困難,膽怯,畏懼,不知所措。
3.好多學困生的家長不能正視現實,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導致孩子喪失了學習積極性;有的家長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導致這些學生沒有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有的家長不能在學習和學校教育上正確引導孩子,容易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最終很可能放棄學習。
1.確立合理的英語學習目標
目標定向是影響動機行為的重要因素,因此確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是十分關鍵的。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制定合理的目標,因材施教,重視學困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基于此,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通過高中入學英語考試成績掌握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為課堂教學做好相應的準備;其次,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再次,要創造有意義的語言環境,使班集體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幫助學困生克服膽怯畏懼的心理,和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學習伙伴關系,求教有對象,競爭有目標。最后,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給予學困生愿景激勵和積極的評價,滿懷信心努力學習。學困生有了初始的目標,也就認同了教師,學習的動力也就培養起來了。
2.引導學困生正確地歸因
學困生往往把失敗歸因于運氣差、能力低、任務難等外部因素。教師在課堂教學及課外輔導中,一方面要使學困生感到自己的努力不夠,把失敗的原因歸于自身努力的因素;另一方面還要對他們的努力給予反饋,告訴他們努力獲得了結果,使他們不斷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從無助感的狀態下解脫出來,堅持努力下去并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這又會進一步激發和強化其學習動機。
3.培養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態度
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態度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3]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深厚,態度越積極,學習動機就越強烈。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為其搭建成長的平臺。教師在提問、對話時,理應選擇簡單的問題和話題,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贊賞,讓其享受到成功的快樂。[4]教師要讓自己鼓勵的眼神、和善的表情多惠顧他們,讓他們時常感覺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占有與其他同學同等的地位,激勵他們更加努力。
4.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困生
教師要想方設法創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困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課堂活動中教師的態度要親切熱情、耐心細致、平易近人,使學生對老師和他所教的學科具有好感。課堂話語方面,教師要講求語言藝術,做到語言精煉、流利、明確,還可以運用體態語幫助表達思想感情。此外,教師高雅的氣質、優雅的舉止、高尚的師德、淵博的學識、親和力和幽默感等人格魅力特征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也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而且,教師要給予學困生學法指導,耐心地指導他們從語音開始,巧妙記憶單詞,觀察語言現象,結合語言規律一點一點補,一步一步學,逐步達到會閱讀會寫作能自主學習。這有助于增加學困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
5.家校聯合,共同培養
有調查顯示,父母干預外語學習較多的孩子,學習動機程度較高。[3]所以,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不可能一味地靠學校。學生只有在家庭和學校共同培養下,才能實現和諧而全面的發展。這就要求家長與學校之間形成同步的合作關系。學校與家庭要一致行動,向學生提出同樣的要求,堅持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作為學困生的家長,不能只看成績,要用智慧的眼光發現孩子的進步,要真正關心愛護他們,多鼓勵,多賞識,常與老師交流,督促他們形成穩定而持久的學習動機。
轉化英語學困生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高中生要接受高考的挑戰,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須更多地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用合適的方式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活動本身的意義和價值,引發并維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穩定的學習動機,指導他們英語學習取得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只要教師付出真情,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一定會取得成效。
[1]徐迪.新課程標準下情感因素對初中英語學困生學習的影響[J].英語廣場,2015,(3).
[2]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3.
[3]楊連瑞,張祿德等. 二語習得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70-171.
[4]楊帆.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推進措施[J].繼續教育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