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孫韻清(山東省郯城縣職教中心 672100)
?
淺析職校學生的心理問題
王麗孫韻清
(山東省郯城縣職教中心672100)
摘要:職業(yè)學校要高度重視心理教育,科學實施,積極探索,整體推進,狠抓落實,提升水平,創(chuàng)建特色,努力開拓心理教育的新境界。
關鍵詞:心理教育 學習興趣 挫折教育
職校生是一個不容忽視、不可小視的群體,應該是富有活力、充滿朝氣的青年群體,也必定是未來社會發(fā)展進步和城鄉(xiāng)建設的生力軍。2002年8月,國務院下發(fā)的《關于大力推進職業(y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要“加強文化基礎教育、職業(yè)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專業(yè)技能、鉆研精神、務實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應該說,職校時期是職校生從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是他們的個性人格趨于定型的時期,也是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時期、關鍵時期。但是現(xiàn)在的學生爆粗口,打架現(xiàn)象比較普遍,校園內暴力事件更是屢見不鮮,所以心理教育勢在必行。職校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學習是學生第一要務和主導活動,職校生的身心也主要是通過學習來實現(xiàn)的。職校教育階段是職校生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黃金時期,而學生心理問題也是職校生最普遍、最常見、最突出的心理問題。
1.學習沒有目標。不少職校生對進入職業(yè)學校學習自信心不足,甚至沒有學習的近期、中期和遠期目標,因而學習態(tài)度不夠認真,只求能夠過得去,甚至是得過且過。
2.學習興趣不高。不少職校生對學習的認知內驅力不足,對學習提不起內在的興趣,對學習文化基礎課和思想品德課很不情愿,覺得學了將來沒有用,等于在浪費時間,還不如不學。
3.學習習慣不良。不少職校生在初中階段就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坐不住,不知道怎樣學才更有效,沒有掌握基本的學習策略。
4.厭學現(xiàn)象比較普遍。現(xiàn)在職業(yè)學校也和義務教育差不多了,基本不用交學費,但中途還是有很多學生退學。不少職校生是讀不進書又不得不讀書。在家中瞞著父母,在學校應付老師,對某些學科、課程的學習存在比較嚴重的恐懼心理,有明顯的厭學情緒和行為。
一般認為,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一種反映,是客觀現(xiàn)實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產生的體驗。職校生的內心世界是五彩繽紛、各具特色的,而情緒情感最能體現(xiàn)他們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和復雜變化。
1.情緒自控力弱。處于青年初期的職校生也是逆反心理最強的時期,具有明顯的情緒兩極性,容易出現(xiàn)高強度的興奮、激動,或是極端的憤怒、悲觀。他們的情緒變化很快,常常是稍遇刺激,即刻爆發(fā),出現(xiàn)偏激情緒和極端的行為方式。
2.社會情感冷漠。在初中階段老師關愛的“陽光”照耀到他們的時間不僅短而且熱量少。國外心理學者指出:在社會中,不少青年在心理上處于無動于衷,缺乏活力,漠不關心,這在職校生中表現(xiàn)更為突出。
3.挫折忍耐力弱。一些職校生稍遇挫折,就覺得受不了,產生“還不如死了好”的厭世心理。我現(xiàn)在著重進行挫折教育,給他們不小的阻力,但又讓他們不對生活失去信心。
4.情緒體驗消極。受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許多家長認為進入職業(yè)學校,等于是成長道路上領到一張紅牌,在社會和家庭的雙重影響刺激下,職校生的心理壓力增大,不愿意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容易產生抑郁、悲觀等消極情緒體驗。
個性是個體經常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是一個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職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態(tài),“失敗者”的心態(tài),“多余人”的心態(tài)比較普遍,使得他們難以擁有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奮向上的個性面貌??偟膩碚f,容易出現(xiàn)下面幾種問題:1.缺乏理想和追求;2.社會適應能力較弱;3.人格尊嚴受到損害;4.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
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擁有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一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為學校和老師,我們都有責任培養(yǎng)學生成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全,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所以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健康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培養(yǎng)。
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培養(yǎng):
1.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要愛崗敬業(yè),要有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奉獻意識。要有引導學生追求真理、探索知識的與人意識;要理解、關愛學生,只有真正的熱愛學生,才能將自己暗含的情感微妙地傳遞給每一個學生,并使其轉化為學生自尊、自信、自強、自律的力量,促使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2.建立心理輔導站。我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由心理老師擔任輔導員,對有必要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通過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我們可以比較準確地把握學生的思想現(xiàn)狀,了解學生思想問題、心理問題的根源,從而加以正確的誘導和幫助,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3.班主任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后進生并非都是思想品質問題,而更多的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能認識到這一點,又能通過做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多數(shù)學生是可以轉變的。
4.搞活校園文化。營造一個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學生藝術文化體育活動,通過趣味性、藝術性和互動性來正確引導學生,起到激活其創(chuàng)造潛能,認識到自我價值和他人協(xié)作、溝通的實效,從而培養(yǎng)其健康的心理素質。
5.加強與家長的合作。教育者不能忽視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力,而是應該積極調動、利用這股力量。通過各種形式,向家長通報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作出合理化配合學校教育的建議。
總之,職教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因為,職教學習時期是職教生心理成熟時期,是人格趨于穩(wěn)定的時期,也是心理教育最佳時期。所以,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心理教育,努力開創(chuàng)心理教育的新局面,把職教學校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